3月共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第5天!

3月共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第5天!

🌈美好的一天从晨读开始
📚我晨读我精进
🗓2023年3月5日
👤晨读人:雅丫妈妈
今天是3月共读《陪娃儿走过高中三年》第5天!


3月共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第5天!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音频: 进度条 00:00 15:07 撤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正确对待孩子的“偏科”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作“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
女儿很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就比较强。上学以后,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上,花的功夫最少,却学得最好。因而,我觉得女儿在语言学习方面是有天分的。
上高中后,各门功课的内容都增多了。女儿每天花在语文和英语作业上的时间还是极少,可成绩在高中三年里一直排在班里前几名,有时候也会蹦到第一名。而从高一开始,她几乎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数理化上,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我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知道女儿的智能优势在语言智能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八项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组成,每种智能都是孩子在应对实际生活时所需要习得的。
我反思了我们对女儿的教育过程,其实女儿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并不是全靠天分,而是我们开发的结果。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每天读儿歌给她听,也给她讲故事,并让她跟着我读或者复述我讲过的故事内容。这些都锻炼了她的语言能力。她上小学以后,我又让她大量地读书,很好地补充了语文课本的单薄。语言本来是相通的,因为语文功底比较厚实,她一开始学英语就非常轻松,加上每天晚上她一上床,我就给她听英语磁带,还经常和她一起看英语原版的电影。因此,表面看,女儿花在英语和语文上的学习时间并不多,实际上,那些阅读、看电影都是学习语言的过程,这也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吧。
而在数理化方面,除了跟着老师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们几乎没有对她进行过有意识的开发。更何况,她小学、初中时,我们也没有让她上课外辅导班。
如此想来,女儿的“偏科”是有缘由的。
因此,我也悟出:孩子小时候的智力开发要注重全面,否则长大了很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
然而,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女儿已经要上高中了。随之,我们就一直在“纠偏”,但事实证明,小时候造成的问题在长大后很难解决。女儿选修文科后,也在努力补习数学,成绩也基本处于“不拖后腿”的水平。我们只好安慰女儿,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许多伟大的人在某一方面成绩卓著,在另一方面也许就发展得非常差。其中,“钱钟书数学零分进清华”就是我们经常举的例子。
不过我觉得,女儿既然有所“偏科”,就应该取长补短。所以在她高一时,我就鼓励她去参加托福考试,证明自己的英语实力。女儿花了几个月强化英语学习,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竟然考了106分的高分。她从学校回来告诉我,她托福的考试分数是他们学校历年来的最高分。这大大增强了女儿的自信心,用她的话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高二的时候,我们鼓励她参加全国作文竞赛,投去4篇稿子,结果4篇全部获奖。给《北京青年报》投稿,每次都能被登载。这使得她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越来越有信心了。
因为英语和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儿的数理化成绩虽然比较差,但也没有觉得自卑。
所以,与其让孩子处处平庸,不如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这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非常好。因为处处平庸便处处不被人关注,长期被人“遗忘”的结果就是孩子的不求上进。而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会让孩子保持足够的自信心。
当然,如果能够“一超多强”更好不过。而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可以做到的。每个孩子都是有进取心的,有自信做基础,他的上进心会更强,对于那些成绩平平的方面他也就会主动去提高了。女儿因为英语和语文成绩很好,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她就努力学习数学,最后她的数学成绩从倒数慢慢达到了班级的平均水平。
正确看待“偏科”现象,把“偏科”的孩子当作“偏才”来培养,加以适当的鼓励,“偏才”是可以变成“全才”的。在孩子的高中阶段,我们全面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的不“瘸腿”,拿到高考的好分数;到了大学或者在社会上工作了,我们再扬长避短就行了。

目标早确立,学习动力足

◾一个人做事有了明确的目标,把目标当作动力,再加上积极的心态,自然就不会觉得累,而成了一种享受,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理由不成功了!
我的女儿资质平常,从小到大学习成绩虽然不错,却很少拔尖。令人欣慰的是她一直喜欢学习,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几乎从没流露过厌学的情绪,且拥有一颗非常阳光的心。
上了高中以后,她变得更加勤奋,而且自觉地总结学习方法,应用到平日的学习中,所以到后来她的学习成绩一步步提高了很多。
我感觉女儿能努力学习,跟她早早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这样的感觉,是从我自身的经历得来的。我小时候在农村,学习就非常用功,当时我的目的很单纯,也很功利,就是要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每天穿干干净净的衣服,在办公室里上班。因此,当身边的小姐妹们个个都觉得学习很苦而纷纷辍学回家的时候,我始终跟着村里的几个男孩子每天跑几十里地去上学,甚至后来连村里的男孩子都辍学了,我还一个人跑到县城、跑到市里去读书。正是有那样一个明确的目标,我才能不断地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农村。
这个故事我在女儿小时候就常讲给她听,让她明白了读书确实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女儿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她的班主任老师见到我说:“你女儿了不起啊!”我问怎么了,老师说:“她在班会上发言,竟然说出‘知识改变命运’的话来,真让我震惊。”
原来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女儿竟然讲了我和她爸爸从农村出来的事情,还说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把她带出来,她可能还在某个希望小学而不是现在的学校读书,总结的时候竟然用上了“知识改变命运”这样“高水平”的句子。
其实,我和我先生后来也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学习,除了有空闲就读书之外,有机会我们也去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就连在女儿的高中阶段,我和我先生还经常在周末女儿去上补习班的时候分头去上课。我们曾经把自己的家称之为“学习之家”。
当爸爸通过不断进修,换到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可以赚更多钱的职位时,当妈妈通过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时,女儿看到了学习的价值。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平日自己不断地去学习,用学到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榜样的力量比一遍一遍催孩子学习要大得多。
女儿升入高中以后,我们觉得女儿已经长大,有自己的判断力了,应该让她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早确立目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测试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学习成绩等情况都差不多。测试的题目有两个:第一,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第二,你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是什么?测试结果有3%的人写出了清晰的目标、详细的计划;有13%的人写出了大概的目标和计划;还有84%的人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10年过后,那3%的人的收入是那些没有目标和计划的人的10倍;写出了大概目标和计划的人,其收入是没有目标计划的人的两倍。
可见,成功是属于那些及早确立目标的人的。然而孩子阅历尚浅,对于将来的事业、前途等在大人看来重要的事情,他们大多时候概念还很模糊,需要家长帮忙明确。
于是,从女儿高一开始,我们就帮她规划她将来的职业生涯。女儿是个天生的“慈善家”,从小的理想就是在若干年后开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养老院,并在养老院的旁边开一家流浪动物收容所,这个理想直到高中都没有变。她的想法其实非常纯真,之所以在养老院旁开一个动物收容所,就是养老院的老人可以帮助照顾小动物,还不至于寂寞。我和我先生感动于女儿的善良,打心底里欣赏女儿的设想,因此一直表示支持她的想法。一次,我们正式帮她分析了如何才能实现她的理想的问题。我们分析,开这样的机构需要先投入资金,而且数目不小,机构建立起来以后平日的支出也会很大。因为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们鼓励女儿有空到这样的机构去亲自考察考察,以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
于是女儿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爱心社”,利用休息日和同学们一起去养老院看望那些老人,还让爸爸带她去看了专门收养流浪猫狗的小动物保护中心,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后来,我们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开慈善机构,都不能依靠别人,而要靠自己。我们告诉她,爸爸妈妈目前的收入水平和专业知识看样子帮不了她太大的忙。要实现她的理想,要么她将来自己可以赚好多的钱,要么她有能力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做这件事。
女儿想来想去,把目标锁定在了“发动社会力量”上,因为她觉得等她赚够那么多钱的时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小动物就会等得时间太长了,她心疼。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发动社会的力量?我们比较了多个职业。“新闻媒体!”这是女儿最后得出的结论,“我可以做记者,用我的笔写出真实的情形,打动更多有爱心的人,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
可不是吗,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慈善事业都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的那幅《大眼睛》不就大大地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壮大吗?对女儿的这一目标,我和我先生投了绝对的赞成票。
女儿确实比较适合做记者这个职业,她从小善于观察,也很善于捕捉事物的敏感点,而且文笔也很好,写文章出手又很快。相信通过大学几年的锻炼,她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
然而新闻专业属于热门专业,无论上哪个大学分数都很高。目标明确以后,女儿的学习便走上了良性的路子。她明白了目前的学习是取得成功的手段,现在学到的知识是将来获取幸福的武器。一个人有了远虑,便没了近忧。女儿不再患得患失,为一时成绩的退步而气馁,也不为一次的高分而沾沾自喜。在高二尤其是到了高三,女儿对学习简直是如饥似渴,非常勤奋。除了学习用功之外,她还善于制订学习计划,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其间,为了确定她的目标正确与否,在我们的鼓励下,她试着给《北京青年报》投了几次稿。结果她投去的几篇稿子都发表了,有一篇还被登在了“中学作文”版的头条。这对她的激励非常大,而且更加确定了她的信心。
第一次拿到稿费的时候,女儿竟然问我:“老妈,你说我将来毕业到《北京青年报》去应聘,就拿着厚厚的一沓我发表的文章,他们会要我吗?”
“那还用问吗?Just do it! ”我用了一个时髦的英文句子来回应她。
目标明确,女儿内心也变得轻松起来,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她每天照听音乐,每周照看美剧,只是她把时间安排得非常合理,劳逸结合也做到了最好。
高三有一次,我看她晚上学到很晚,就心疼地说:“宝贝,别太累了,能学多少就学多少。”
她说:“不累啊,我觉得很happy! ”
是啊,一个人做事有了明确的目标,把目标当作动力,再加上积极的心态,自然就不会觉得累,而成了一种享受,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理由不成功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4437177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