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已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先生咋还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呢?
——全日制公办小学减负增效之诘问(二)
关于小学一年级作业负担过重问题,早就引起了国度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早在198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小学教学企图的修订意见中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注意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内容的巩固,指导学生做好作业,并严格管制作业量。一年级,学校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一般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要超过三十分钟……”。
1988年5月,国家教委又发出《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累赘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规定”中再次明确要求“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之后,国家教育部又多次就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反复强调“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
然而,这一规定在全国绝大多数小学始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人们习惯于把这归罪于学校搞应试教育。但我在调研中发现,这一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原因却并不完全在学校的应试教育评价,而是受到家长、老师的教育观念与能力的制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高度重视的,一级一级地开会、发文件传达国家教育部的这一减负规定。学校呢?自然也会通过教师会和家长会,分类传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要求。而且,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还会去各校明察暗访,了解教育部减负规定的落实情况。
可事实是,教育部三令五申的“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的规定,为什么总是在学校梗阻呢?说句良心话,这还真不是学校领导胆大抗上,而是他们受到了来自家长和老师的阻抗,导致这一减负举措输在了“最后一公里”。
一个基本事实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接受的基本都是应试教育。他们普遍认为,老师多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老师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那孩子一回家就会疯玩,肯定会输在起跑线上。
有许多家长(年轻妈妈居多)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辅导孩子书面作业的能力。所以,当老师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时,他们就不知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习了。这也就导致当学校进行“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的教学改革时,他们会干扰甚至干预。实在干预不了,他们在家也会给孩子布置许多书面作业的。
许多一年级老师乐于统一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因为这样省心省力,甚至都不用自己批改作业——由家长批改后签字即可。确实也有年轻老师尝试过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改为布置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制作、亲自体验等家庭作业,可是由于对学生和家长缺乏真正的了解,不能分类分层布置这样的作业,导致吃力不讨好,转而又回归原样。
“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的减负改革,家长不配合,老师不主动,所以不少学校领导也就睁只眼闭只眼,造造氛围走走过场罢了。如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来督查,学校甚至提前通知教师“在督查期间,教师的办公桌上和学生的书包里,都不得出现书面作业本!”这就让督查的领导产生了“一年级已经不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的错觉。
调研中我还发现,一年级的学生不仅一直都有课外书面作业,而且有的书面作业量还不小。极端的例子有,一个语文教师布置汉语拼音的抄写作业时,竟然要求学生每个字母或者音节抄三十遍;一位数学老师竟然要求做错题的学生,订正后将正确的算式抄六遍。
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儿童,其肌体的发育慢于心智的发展。这期间儿童的表现是,能说会道却书写乏力。在做书面作业时,根本做不到所谓的“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左右,眼离书本一尺左右,手离笔尖一寸左右——由于儿童稚嫩柔弱的手指和手腕容易疲劳,所以他们手指握笔的位置会下移到接近笔尖处。如果作业量过大,他们又不敢休息,手腕就会因疲劳而弯曲,纸面上的笔尖就会指向自己,书写速度就会越来越慢,进而演变成我们所说的作业“磨蹭”。而且这样一来,他们的两眼就被自己的大拇指弓起的关节挡住了视线,压根看不到自己写的字,于是他们不得不歪斜着脑袋,以一侧脸部几乎贴近桌面的姿势写字,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的偏视——我在调查中发现,儿童的偏视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儿童偏视率的增长最快。
我曾教过一年级的语文。不仅坚持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还坚持少布置课堂书面作业,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我当面批改。令我尴尬的是,一天放午学,我班的两个学生家长当着众多师生、家长的面,指责我对他们的孩子不负责: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3838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