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教育部最新告诉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质涉及入学、课程内容、使用电子产品、校外培训、家庭作业、体育活动、作息时间等方面。
《指导意见》中哪些内容值得家长、老师、黉舍关注?我们划出重点,一起来看↓↓↓
01
入 学
🔹 小学严酷执行免试就近入学
🔹 小学严禁以各类考试、比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
🔹 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树立为入学适应期
02
课程内容(幼儿园)
🔹 不得提早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 不得设学前班
🔹 不宜请求幼儿提前学写字
🔹 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进修等多方面的准备
🔹 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 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适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
03
课程内容(小学)
🔹 坚持按课程规范零起点教学
🔹 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首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
🔹 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
🔹 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部署,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
04
使用电子产品
🔹 幼儿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物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 儿童单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05
校外培训
🔹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 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
06
家庭作业
🔹 幼儿园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
07
体育活动
🔹 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 建立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儿童每天坚持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因地制宜安排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和活动,如:拍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抽陀螺、滚铁环等
08
作息时间
🔹 在充分保证幼儿自主游戏时间的前提下,大班下学期适当延长单次集体活动的时间,适当减少午睡时间
🔹 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的习惯影响幼儿
🔹 对初入学儿童可适当调整作息安排。家校配合,督促儿童早睡早起,上学不迟到,知道上学、放学及上课、下课时间安排,听到上课铃声会自己进教室,下课会主动喝水、如厕
09
关注个体差异
🔹 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切忌提过高的统一要求或进行横向比较,以免挫伤儿童入学的积极性
🔹 入学后,教师关注每个儿童的适应情况,尊重和接纳儿童的个体差异
🔹 避免在集体面前比较幼儿之间的长处和不足、大声呵斥幼儿、总是表扬别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3838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