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通人没有办法学好知识?因为「进修」的原理都搞错了

为什么普通人没有办法学好知识?因为「学习」的原理都搞错了

第48个深度思考 | 怎样学会「学习」

文 | 程驿(id:daozhangsiwei)


上周末,我和一个朋友喝咖啡,会商学习的问题。

朋友说他每年会读100本书,我们聊到了尤瓦尔·赫拉利,但他居然连《人类简史》在写什么都记不住了。

他不禁感慨,一年看书太多,致使脑子都装不下了。

不过我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我们当中99%的人,不也是读了十几年的书,花了几万个小时&怙恃几十万血汗钱,到最后什么都记不住吗?

学习嘛,从来就是个艰苦不讨好的事。

因为我们竟然连「学习」的原理都不了解,一开始就会错。

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原理,本来会觉得很简单。


先开个脑洞

么是「学习」的原理?绝密就隐藏在一款游戏中。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都玩过帝国时代(红色警戒or星际争霸也差不多),这是个“摹拟古代部落作战”的游戏:

一开始,你的部落只能看到很有限的一齐区域,周围的区域都是黑的;

而你需要派骑马的侦察兵,把这些黑色的地区探索一遍,地图才会逐步显示出来。

在可见的区域上,你才能修房屋,培训士兵,修建城墙形成你自己的城堡。

最终,你才能发展一支军队,去击败其它人。

《帝国时代》的截图,地图探索

其中的核心是,黑色的区域原本存在,只是等待你去探索。

这就是学习的真相——区域已存在,等待你去探索。

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要知道,此前我们的学习习惯是在做“囤积”。就像拾荒者一样,背个口袋,不断往里面扔瓶子。所以你可以把这种学习方式叫做「拾荒者」模式,一种积少成多的过程。

你此前在学校记单词、背公式,现在一年读100本书,都是这种方式。

而真正的学习,核心习惯是“勾勒”。这更像是盲人摸象,你可以叫做「探索者」模式,是一种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比如我最近在研究西方哲学理论体系,刚开始完全不明白,后来逐渐知道了“信息论”、“存在本体”、“系统论”、“不可知论”等等零星的概念,再后来就更清楚它们的相互关系了。

我们要知道一个原理,无论你知不知道,信息和知识都是存在的。无论世界上有没有人类,都会数学、物理学、化学也是存在的。

你勾勒别人已经勾勒过的知识,其实很容易;科学家勾勒所有人都没有勾勒过的知识,这就很难。

学习,就是理清楚事物之间的关系。

So,为什么你需要“勾勒”而不是“囤积”?

为什么你需要成为「探索者」而不是「拾荒者」?

因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理清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举个栗子🌰:

史蒂夫·乔布斯在21岁那年,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

而在20岁那年,乔布斯给自己放了一个Gap Year,用大半年时间选择去日本和印度朝圣禅修。这段时间,他明白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通过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来传递思想和价值,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他为什么可以执行Gap Year,是因为19岁时他选择从大学退学。

而为什么要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生活在硅谷附近,邻居都是惠普电脑的职员,这让他从小(60年代初)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开启了一生的兴趣。

年轻时拿着酒瓶的史蒂夫·乔布斯

我们的人生,都是先“上学”、然后“工作”、闲暇开启“兴趣”、最终思考”人生的意义“。顺便,偶尔去”旅行“。

但乔布斯的顺序则是,“兴趣”→“上学”→“旅行”→“人生意义”→“创业”。

这些事件都会出现的,但就是排序不同,乔布斯就是乔布斯,而我们都是加班狗。

为什么乔布斯在当年可以做出这种让所有人无法理解的人生排序呢?还是因为他深度思考了其中的关系(根据《乔布斯传》的记录)

有时候想不通,所以他就跑到印度去修行继续想了。

学习,就是理清楚事物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是为什么,全世界人们都喜欢看《人类简史》,因为赫拉利第一次如此清晰把智人的历史文化做了梳理和排序。

为什么我们看到高晓松、听到罗辑思维,会觉得他们的知识很过瘾,就是因为你此前其实也遇到了很多信息,比如“工业革命”、“英国大宪章”、“大航海时代”、“英法战争”,但是你不知道其中的关系,这会让你没有安全感,会让你比较焦虑。

而突然出现一个人,可以很轻松帮你梳理其中关系,那肯定爽啊。

三种人类的学习方式

请原谅我,需要进一步解释原因。

为什么学习的本质,就是理清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需要我们画下你的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和帝国时代地图探索的方式非常像。只是,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有三种:

第一种·实用主义

比如一个小婴儿,遇见火伸手去抓,手被火烧痛了,他就会赶紧伸手回来。脑子中就会形成:“火”导致“危险”,需要赶紧“伸手回来”这种经验。

整个过程,“火”、“危险”、“伸手回来”这几个概念建立起联系,你就完成了一次学习。

再比如你工作以后的学习方式也是这种。比如今天喝几个朋友喝酒,他们会说,最近哪些方式更赚钱啊,你听到了,这就是学习。

「实用主义」的方式是把所有“外界事物”和“自我生存”,相连接的过程。

生物的第一要素就是生存,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主要学习方式。

实用主义的方式-每个信息都和生存本能连接

第二种·科学主义

同样是看到火,化学老师就会想到,这是”物质燃烧后的强烈的氧化形式“!甚至他还可以一口气说出公式:(C6H12O5)n + 13/2nO2 = 6nCO2 + 6n H2O(纸的燃烧公式)

科学主义往往和实用主义刚好相反:

不需要与自我建立连接,反而需要脱离自己去做研究。

比如科学家见到一个美人,并不去说“她很美很有趣味,我想把她怎样怎样”。而是需要研究她的生理构造,分析她的心理组织。

神级的创业者(比如乔布斯)制作产品,暂时不计较自己赚钱,不考虑“我多有成就感“。而是跳出自我,去分析市场的趋势,用户的潜在需要。

「科学主义」的方式,是对“外界事物”和“外界事物”之间做连接。

科学主义的方式-只研究信息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感知主义

比如还是看到火,诗人罗伯特·弗罗斯就能写下《冰与火之歌》,梵高就能想到炙热的生命(据《梵高传》)。

「感知主义」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但我们每天会大量使用这种方式去理解世界。

比如你在淘宝上买一件衣服觉得好看,同事并不觉得很好看。但你就是喜欢,就是觉得好看。结果买回来穿上身,真的很不错。

这就是「感知主义」的价值。

我们常说喜欢一个东西,没有原因。是因为「感知主义」的本质就很少和“外界事物”做连接,所以它没有逻辑和归因。

「感知主义」需要放大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事物本身。

感知主义的方式-调动大量的自我感知,去放大同一事物

三种认知方式你都清楚了,所以这就解释了很多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你会觉得学校学的东西没用?

就是因为学校「科学主义」体系的,而你踏入社会信奉的是「实用主义」。

再比如,为什么我们都爱看畅销书或公众号?

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实用主义」的写作方式。知识生产者最擅长做的事,就是把一点点「科学主义」的东西,转化为「实用主义」。当然,我的书籍《认知颠覆》就是这样,罗胖的「得到」也是这样。

纯「科学主义」的东西是没人看的,相信99%的人都没有从知网或Google中找寻论文的习惯。


你该如何学习呢?

 第一·回归当下 

“回归当下”四个字你耳朵都听出茧了,但你不一定清楚是什么意思。

其实主要指,你需要花一些时间,避免「实用主义」。

手被火烧了,你不会关注火,你是关注”手受到了危险”这个结果;学习写作,你更多关注它是否能带来收益,你没有关注写作本身。

「科学主义」和「感知主义」看似研究的东西没用,反而做到关注事物本身:科学家研究火的构成、分子式;画家、诗人专注这个意向本身所产生的感受。

不去关注”外界事物“本身,你缺失了大量精进的机会。

举个栗子🌰:

稻盛和夫曾经接受日本采访时,记者问他:

“你认为现在京瓷(他创办的第一家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了吗?

他严肃回答:

“我们从来不关心第一,因为这会难以让我们专注产品本身。”

稻盛和夫

 第二·建立连接 

再举个栗子🌰:

六年前,我和一个华东师范的心理学硕士朋友,在成都窄巷子喝咖啡聊天。

当时我正对心理学感兴趣,所以请教:

“你说,如何才能入门心理学呢?”

他反而问我:“你现在知道哪些心理学的概念?”

我说:“还是看了一些,比如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集体无意识、情绪、行为动机这些吧”。

他说:“已经很厉害了,你能不能在纸上画下他们的关系,给我解释解释 ”。

我大致画了一下,他也给我纠正了一些其中的关系。

同时,根据这几个概念,他帮我连接了一些更多概念。比如想了解情绪,就可以了解杏仁核作为“情绪开关”的工作原理,或者了解各类神经递质。

就一下午时间,大致的心理框架,就勾勒出来了。

当然,为了搞清楚几个基础概念,可能需要辐射二十多个概念;要了解这二十多个概念,就需要再辐射100多个小的概念。这个过程依旧需要查阅大量书籍和资料。

这和“每年看100本书”这种行为(囤积)完全不一样。

 第三·多维验证 

我们再次看看”学习地图“,你会发现,在一个巨大的信息池中,每个人的”连接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应该去反复连接别人的”连接方式“。

最后举个栗子🌰:

《人类简史》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智人的原始部落中,一个人给大家说:“今天我发现森林里兔子很多,大家都去打兔子吧!”

因为最近食物还算充足,结果没有几个人去。

结果隔了一天,他换了个说法:“今天我看到森林中有位仙女。”

结果所有人都跟着去了。

这里在说,依靠「虚构」的力量,人类成为了地球主宰。

但从另一个方面,你会发现,「能量」才是我们超越其它物种的核心原因。

一个成人大约需要大卡的热量,在狩猎的年代,大约需要4000大卡的能量才能维持生活。如果要养育后代,一个家庭每天需要超过8000大卡。

这意味着,如果人类的食物供给低于能量需求,就会灭种。如果非常富足,则会极大扩大种群。

而火和衣服的使用,武器的发明,这些都大大帮我们争取或节约了能量。

所以,人类主宰地球。

你看,大象(同一件事物)永远有很多面,你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摸索。


启示

最后,我也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为什么学习的本质,就是在做连接?

在神经学上,「学习」,其实叫做”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

你可以理解为,每一个神经元细胞,是大脑中一个小人,它可以储存一个信息。

而神经元小人有很多小手,需要和其它信息进行牵手。

小人有个特点,如果没有进行牵手,它就会郁郁寡终,从而死去。

牵手越多,理解事物就越多。

神经元”小人“牵手其它”小人“

不连接,大脑就会死去。

约翰·多恩曾经说过,”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

恰好,我有一个共同建立集体外脑的想法。在一个社群中,我们建立连接并相互验证。这是一个极致加快学习速度的形式。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3437660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