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幼稚衔接怎么做?
一、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二、幼小衔接有何意义?<<<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就是幼小衔接。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得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三、幼小衔接最容易出现的误区?<<<
1、盲目互相攀比,忽视自身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是,不同幼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幼儿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实足适应,而有些幼儿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不要将幼儿横向与他人比较,而是应更多的纵向与自身的发展进行比较。
2、盲目急于求成,疏忽循序渐进
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看起来似乎只是6~7岁幼儿(即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这种理解,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大班下学期时才开展衔接工作。但幼小衔接并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应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时间去适应生活、调整自我,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适宜的成长环境。
3、盲目单方面教育,忽视多方合作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育要求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是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的事情。去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揭示了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一体化的关系,明确了幼儿园和小学双向配合的实施主体,即幼儿园和小学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双主体,其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基本原则”中提到的“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表明作为衔接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小学和幼儿园均应根据阶段性任务和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功能、履行相应的职责。
为更好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有效并科学地衔接,引导家长为孩子做好准备工作,在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我园启动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幼小衔接中的”四大准备“。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主要包括“四大准备”。
总的来说,身心准备主要是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1、建立积极的入学心态。
2、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3、建立良好的情绪状态。
4、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5、培养幼儿喜欢运动的习惯,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提供各种体育器械或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和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生活准备方面,家长们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习惯:
1、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培养任务意识。
2、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孩子的耐心与专注力(请不要让孩子在过强或过暗的情况中进行读、写、画,不让孩子过多的接触电子产品)。
在社会方面的准备,家长朋友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1、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合作。
2、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3、注意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主动与同伴、老师问好。
在学习方面的准备,既不是让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字,也不是让孩子学会加减法,而是培养以下能力和习惯:
1、逐步调整一日生活作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4、在家里承担一定量的劳动任务。
幼小衔接,是孩子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娃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的准备不可忽视。
1.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上学
小学和幼儿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从以玩为主过渡到开始进入正规化的学习,班级里也不再是好几个老师带着二三十个孩子玩儿,诸多的转移首先引起的是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可以经常以正面性的语言描述小学的生活,有前提的话,带孩子到小学里面转一转,提前熟悉下校园环境。
2.安全教育要做在后面
入学后,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应该首要关注的事,比如游戏安全,及早吩咐孩子课间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接送安全,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所在,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饮食卫生安全,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等。
特别要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
3.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
相比幼儿园的宽松快乐,小学的生活一下子紧张了许多,家长在暑期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按照小学的普遍进校时间推断孩子的起床时间,而且要逐渐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把孩子的生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4.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里尽管也有很多规则,但是相对宽松。进入小学可不一样了,孩子们需要遵守更多的学校规则、社交规则等等。
这个暑期,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遇人打招呼、犯错后要真诚道歉、饭前饭后洗手等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而且这些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全都遵守,让孩子逐渐理解并持之以恒去做。
5.渐渐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小学新生中经常可以见到孩子不会穿鞋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和文具,有的甚至连文具盒都打不开,很容易受到同学嘲笑而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帮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可以和孩子交流解决事情的心得体会等等。
6.将学习与游戏巧妙结合
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多学点小学的知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方式不对,会让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反而得不偿失。在暑期,家长可以把想让孩子学习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7.和孩子一起模拟训练
这样的“模拟常规训练”包括上学带齐学习用品,准时到校;听到铃声响走进课堂,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把书包放进课桌里;老师来到教室时,起立向老师问好;上课注意听讲,发言先举手等,反复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8.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家中,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固定的学习地点,重在安静、整洁;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椅子高度以孩子的双脚能平放地面为宜;桌子高度正好在孩子坐下后的心窝高度。让孩子参与进来,选择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感受“要上学”的喜悦。
9.带孩子多出去走走
幼儿园里,老师更像是妈妈,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但是小学里,老师和先生的交流更多围绕在教学内容、课堂纪律、课后作业这些方面。
在暑假,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胆怯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10.建立一个退学小档案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学会介绍自己,会写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记得家庭地址、父母单位、生日;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准备入学个人档案,让老师看到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家校共育的希望。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3238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