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单元,学生在这一单元中接触到《古诗三首》,散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以及说明文《藏戏》体裁和题材都不同的课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首要部分的。在这些语文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被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要引领学生在阅读时要分清主次,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是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的,作者是如何巧妙布局谋篇的,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一)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虽然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涵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除此之外,本单位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家乡的风俗》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在时间上比较应景,春节刚刚结束,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与有趣的体验,这能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与生活产生联结,使得文本境遇、生活境遇与文化境遇自然地融为一体,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积极的心理境遇。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第二,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征。不难看出,本单元阅读的关注点,就是表达的训练点。这样读写结合的单元,以读促写,读写联动,单元学习目标十分聚焦。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阶段。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重点部分写得具体一些。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等。那么,对于“分清主次,体会详写和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学生将在初中阶段得到怎样的提升呢?比如,在七年级,学生还要学习“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学情分析
人文主题方面:六年级学生对节日民俗内容有一定了解且兴趣浓厚,但跟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一些民俗的多样形式和寓意一知半解。
语文要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初步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体会文章表白的思想感情,但在篇章详略安排的认知和目的上存在不足,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方面还需逐步提升。细致描写,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1.会写本单元34个生字、38个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情绪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结合注释、了解诗意、背诵古诗。
2.阅读《北京地春节》和《腊八粥》、整合“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能分清课文内容田主次,了解详略安排及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地好处,了解民俗寓意,体会语言表达地丰富与多样。
3.能迁移学法,在自主阅读中通过关联、对比等方式,领会课文不同地语言风格,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地丰富民俗文化。
4.能在“家乡风俗展”的实践活动驱动下,查阅材料、关联阅读、调查民俗、积极布展、产生民俗自豪感。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内容重点,先容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单元设计构想
依据版语文课程标准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教学目标设定及学生的学情,本单元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教科书教学、整本书教学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在教科书讲授版块中,分为阅读鉴赏、梳理探究以及表达交流三个模块。共分为风俗人情、风俗与文化、领悟表达、介绍风俗、感受“京味儿”老舍、向你介绍有意思的风俗六个主题。
本单元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逐步引领学生经历发现、学习、尝试,再到分析运用的完整学习过程,做到前后贯通、彼此呼应、拾级而上。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如下表所示。
这样的整体安排是尝试对教材的单元结构进行重组,围绕单元与习作相关的语文要素,对精读课文《北京的春天》、《腊八粥》、《古诗三首》,略读课文《藏戏》,“白话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的内容进行分解和组合,并基于不同的目的多次利用,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安排语文学习与实践,各个课时力求环环相扣,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赵妍妍,丛台区连城小学,获得丛台区小学语文教坛新秀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比赛,在邯郸市劳动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丛台区语文素养作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丛台区教师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