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10分钟的自决打开方式

幼小衔接||10分钟的自主打开方式

课程缘起

由于和新北门小学共用操场的缘故,孩子们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总会遇上些“戴着红领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哥哥姐姐:铃声响起,哥哥姐姐鱼贯而出地打球、跳绳、追逐打闹,铃声再响起时他们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次数多了以后,小朋友们问道:“他们为什么一下子跑出来,又一下子跑回去?”在了解到小学生拥有“课间10分钟”后,孩子们叽叽喳喳,好像炸了锅!

蒋逸凡:10分钟没人管,我就不妨自由自在地玩气球了!

王姝隐:10分钟不用待在教室里,我能下楼去贝贝班看妹妹了!

蒋思含:是不是只有到了小学才有自在的10分钟啊?

……

老师表示:当然不是!



1


课程初探:10分钟有多长?

“如果你有10分钟,你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围绕以上问题,孩子们举行了猜想与记录:


老师进行了分类与汇总:

接下来,孩子们按类别分组,开始了自己的10分钟挑战!


在挑战过程中孩子们发现:


10分钟不仅能绕草坪跑2圈,剩下的时间还够绕着走3圈、喝水和聊天;


拍30-40个球只需要30秒不到的时间;


连续跳绳1分半已经非常累了,剩下的时间需要休息、喝水;


小朋友吃完饼干、牛奶只需要2分半到3分钟,但是完整地吃完午饭会需要25分钟左右的时间,10分钟根本来不及;


10分钟能搭6、7层高的积木,足够一个小朋友将10种左右的积木送回家;


10分钟能够完成一幅简单的绘画和粘贴作品,还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装饰和调整;


10分钟不仅足够小朋友看完一本书,还能让她尝试完整地讲一讲;


小朋友正常叠一床被子、叠一件衣服、穿一双鞋子、浇花、整理椅子和杯子,都只需要2-3分钟就够了!

……

 SPRING 

COMING



原来,10分钟比小朋友想象得要长很多,小朋友可以或许在10分钟里尝试更多、体验更多!





老师的话:

毗邻小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了解小学、产生向往小学的积极情绪的有利条件。孩子们直观观察到小学和幼儿园作息差别之一是“课间10分钟”,也形成了“想要尝试”的积极情感。10分钟的初体验在帮助孩子直接感知时间的长短、培养时间观念之余,也进一步帮助孩子加深了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课程体验:自在的10分钟

“如果你有10分钟,你想要做些什么呢?”

围绕以上问题,孩子们再次进行了计划与记录,与第一次的记录差别,这次的计划事项明显地丰富起来,2件、3件,甚至更多!





在自由的10分钟里,老师将退出小朋友的游戏,但是没了老师的提醒,小朋友该怎样判断10分钟什么时候结束呢?

徐昕:我们不妨看表呀!

教室里、签到台都有钟表,可以兼顾室内和室外小朋友看时间的需要!

10分钟在钟表上会怎样呈现?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钟表的指针称呼、分享了10分钟的“时间规律”:

比时针长且比秒针走得慢的针是分针,分针在钟面上走两格,就是10分钟。

有计划、会看时间,“自由10分钟”的体验活动正式开始!10分钟结束的时辰,孩子们能不能整理完玩具,并坐到椅子上呢?我们拭目以待!


10分钟到了,却只有个别小朋友在老师“时间到了”的指示下,坐到了座位上。

在活动后的“复盘”时间,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

“10分钟好快啊,我的企图还没完成呢!”

“我忘记看时间了,所以没有可以收好玩具坐到位置上。”

“我看时间了,我在10分钟没到的时候就坐下来了,但是我坐了良久,我觉得我的时间浪费了,应该再多玩一会的!”

……

老师:“在平时的区角游戏时间,你们是怎样知道该什么时候收玩具的?”

高梓瑞:“会有收玩具的音乐!听到音乐我们就知道该收了!”

于是,孩子们一致表示用音乐来进行倒计时提醒,但是在倒数几分钟的时候进行提醒呢?

“8分钟!”

“不行,8分钟太长了我们要坐好久的。”

“那5分钟?3分钟?1分钟吧,多玩一会!”

“不行,1分钟太短了不够整理玩具!”

“那就2分钟吧,我们之前做过试验的,2分钟够我们整理了!”

于是,老师和孩子们约定好开始和结束的提示铃声、确认好倒数2分钟的提示音乐后,再次进行了10分钟的体验活动!

但是,在倒数2分钟的提示音乐响起的时候,却只有少数人开始整理玩具,最后结束铃声响起的时候,有5-6位小朋友没有能够回到座位上。


再次“复盘”的谈话过程中,小朋友分享了自己准时和没能准时回到座位的理由。

没能准时回到座位的小朋友表示:

“我在走廊里玩拍球的,没听到倒计时的音乐,所以没能准时坐回来!”

“我听到倒计时的音乐了,但我收得太慢了。”

“我听到倒计时的音乐就收的,很快就收好了,但我想和好朋友再多说几句话的,后来结束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去擤鼻涕了,所以最后没能准时坐回来。”

“我听到倒计时音乐了,但我想多玩一会,就没收玩具,最后结束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就来不及收了。”

准时回到座位的小朋友表示:

听到倒计时的音乐就放下玩具开始整理,结束铃声响起的时候,正好可以坐下来听老师说话。

吃一堑长一智,懂得“提前准备、准时收尾整理”的重要性,也是充分享受自由10分钟的秘诀哦!





老师的话

自由的10分钟,是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的过程。在自由的10分钟里,老师以观察者的身份陪伴参与孩子的活动。在没有老师提醒的前提下,孩子们需要独立了解时间、自主安排时间,也需要一定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孩子们在自由10分钟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守时、不拖沓的重要性。

生活链接:自主的10分钟

幼儿园里有没有所谓的“课间10分钟”呢?当然有!每天上午的10:05—10:15是小朋友们集体活动和分组游戏的过渡衔接时间,每天下午15:50—16:00是户外运动和留园班活动的衔接时间!

“如果每天我们可以有一个老师退出的‘自主10分钟’,你们想安排在什么时候?”

围绕以上话题,孩子们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实名投票、公开唱票与统计,凭借“学完本领想自由一会”的理由,将“自主10分钟”定在了上午10:05—10:15的时段。


自主10分钟保留了开始、结束和倒计时的提示铃声,在“结束铃声响起,小朋友要自主做好分组准备”的前提下,正式加入了孩子们的一日活动!

但是,在第一天老师退出的自主10分钟里,孩子们就遇到了挑战:

1. 当开始铃声响起的时候,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离开座位进行游戏,AB组两组共34名小朋友中,只有7名小朋友及时将小椅子送回了座位;

2. 在倒计时的2分钟里,小朋友们将玩具整理整齐,但B组17名小朋友中,有6名小朋友忘记拿水杯;

3. 在自主的10分钟里,记得去如厕、喝水的小朋友只有3个,有8位小朋友在结束铃声响起时匆匆忙忙地去如厕。

综合统计下来,在自主的10分钟里,既充分享受了过渡的自由时间,又自主做好过渡准备的小朋友:1名。

针对以上情况,老师陪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场有图有真相的“自我评价”“复盘”谈话活动。

步骤一:“请先将你刚刚在10分钟里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步骤二:“请你想一想:除了想玩的游戏,当我们集体活动结束以后,小朋友进行分组游戏之前,有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吗?请你说一说理由。”

王梓琳:“要把椅子搬回去,不然进区角没有椅子坐。”

点点:“要去上厕所,我今天等铃声结束再去的,差点憋不住尿裤子了。”

于子萱:“要喝水,我们学本领的时候没有喝水,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今天记得去喝水的,因为我渴了。”

季羽凡:“要拿桶和水杯,我今天一开始忘记拿水杯了,到楼梯上才记起来,回头拿的,差点在操场上没水喝。”

……

老师:“所以,在自主的10分钟里,除了玩想玩的游戏,还要记得做送椅子、上厕所、喝水、拿桶和水杯这些必须要做的事,这样才不会影响下一场活动。”

步骤三:“请你对照一下你刚刚画好的10分钟记录表,再把刚刚谈到的必须做的事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进去。”

经此一役,在之后的自主10分钟过程中,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够在自由的同时进行自主准备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丁鹏博小朋友的“自主10分钟”吧!


孩子们在体验自主10分钟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做同样、不同顺序的事”的现象:

“集体活动刚结束的时候厕所人很多,我不着急的话可以先做其他的事,然后再去。”

“集体活动刚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搬椅子,有点挤,我可以先拿水杯坐在椅子上喝一会,然后再送水杯和椅子。”

“我是B组的小朋友,我一会要去操场玩游戏,所以我可以先在教室里玩,然后再出去玩,这样倒计时的时候我只要拿桶和水杯就会很快!”





老师的话:

在过渡环节的10分钟里,在自由游戏的同时自主做好下阶段活动的各项准备,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时间观念,还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我们不再统一安排一日生活中如厕、喝水等过渡准备,而是请孩子自主管理与安排。从生活需要出发,引导幼儿进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有助于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生发进阶:当任务意识遇上自主10分钟

当大多数孩子能够自主利用过渡阶段的10分钟后,我们惊喜地发现:部分孩子会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的10分钟,比如:完成之前没完成的作品、主动整理别人没有绕好的水杯带子……

有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可以在自主的10分钟里做完的的呢?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3036300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