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中卒业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中卒业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地位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清洁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览(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深入协同,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征程。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材料二:
从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首次登月任务,到当前中国建造空间站、神舟十三号升空、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航空事件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的突破和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进步,也成为各国面向公众展开科学传播的契机,从而推进航天知识科普工作的发展。
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科普教育正式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并逐步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专业人才培育的航天教育体系建设。例如,欧洲航天局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面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航天知识教育。一是为儿童专设网站,该网站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各类活动、趣味游戏及老师可用的教育资源,增强了航天科普教育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二是每个学年都会设计面向成员国家的学校项目,包括面向学生的竞赛、课程、营地体验等主题活动和面向教师的在线培训活动,提供在线工具和教学资源等。三是课堂设计与资源配套,将计算机编程、工程技术、太空探索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传感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知识。
我国已经实施的两次太空授课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学传播模式,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2021年,我国也已将“天宫课堂”确立为我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展开。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的思路,天宫课堂的品牌和内容建设以具有代表性的“天地协同授课模式”为核心,以对接青少年学校教育体系和家庭教育体系为路径展开多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从而实现对各类传播和教育场景的深度嵌入。
我国先后开展的两次太空授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模式创新探索,也是我国航天传播和国际传播的重要实践尝试。智能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天宫课堂传播形式的丰富、传播效能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目前,全球仅有两个运行中的空间站,分别是国际空间站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这也意味着能够开展太空授课的国家数量十分有限,相应的影像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稀缺性,我国的天宫课堂也自然成为吸引全球关注的航天科普活动。因此,天宫课堂可以综合多样化媒介形态和媒体平台,从面向青少年的课堂教学逻辑转向多维度、多层级的复合传播逻辑,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传播逻辑、文艺作品传播逻辑、学术传播逻辑等,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
天宫课堂的科学传播模式运行逻辑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即由面向我国青少年的,以基础物理、航天知识普及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发展为给全人类提供观察、理解、探索浩瀚宇宙的中国视角和中国思考。
(摘编自王润珏、张若溪《天宫课堂:一种国家主导的科学传播模式创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要从科技方面和经济方面论述我国公民提升科学素质的必要性,对现实极具启示性。
B.为了适应未来形势的变化和满足我国发展新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C.材料二谈到在国家主导下以“天地协同授课”为核心的天宫课堂科普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重要意义。
D.具有中国特色的天宫课堂为全人类提供了探索宇宙的中国视角,所以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航天科普活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素质建设的一项是(3分)
A.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为优秀中小学科技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
B.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改善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保障乡村教师合理待遇,增强多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C.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读的新发展格局。
D.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应急避险、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4.如何理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请结合材料概括和分析。(4分)
5.北京时间12月4日。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成功着陆,“天宫课堂”也将告一段落,未来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推进航天科普教育活动的发展?请你结合材料二简要回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泥火盆儿
张金凤
①“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入诗的一定是红泥小火炉吧,我童年那一盆红彤彤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②那时候的乡下,几乎家家有一两个泥火盆儿,泥火盆儿是秋天就做好的,到村外岭畔挖些干净的带粘性的黄泥土,拌点麦糠和成厚泥巴,还要绞碎一些破布片儿、旧绳头儿加进泥里,这样火盆儿就有了筋骨,不易碎裂。做火盆儿的模子是一只旧脸盆,倒扣在平展的地上,在盆面擦一层锅底掏出来的草木灰。然后,一层层往上糊泥巴,轻轻拍打,拍打得火盆儿瓷实且四壁均匀。做好的火盆儿就像一个厚重的大脸盆,要放在荫凉处慢慢地干,干急了会有裂纹。祖父时常去火盆儿前看看,发现小裂缝就立即用细泥给封好、抹平。火盆儿干透了,小心翻转过来,从中间把脸盆抽出,一只丰满的泥火盆儿就笑吟吟地端坐在墙角。
③到了四九天气,寒气逼人的时候,就要请泥火盆儿出场了。从热灶膛里拣几块红彤彤的木炭置于火盆儿内,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清晨,小孩子懒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烤烤棉袄再给孩子穿上。在炕上绣花的大姑娘,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外出的人回家来,也许顶着一头的雪花,拿笤帚扫扫一身的雪粒子,坐在暖融融的火盆儿前,无比感慨。冬天,在火盆儿边,多少英雄变得儿女情长,被这一小盆红通通的炭火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多少游子又在日思夜念老家炕头上泥火盆儿那冒着蓝火苗的温馨。家里来客串门,最热情的招呼就是拉到火盆边说,来,烤烤火!围着火盆儿拉呱着日子,闲话着岁月,一天天地向年关迈进,向春天的盼头挪动。火盆的微红,映着庄户人一脸的安详和知足。
④泥火盆儿,唱着温暖使者的主角,还客串着美食的源地。一把黄豆,一撮苞米粒,几个花生,祖父就变戏法一样把它们变成香喷喷的美食。瘦小的苞米粒埋进去,过一会它就蹦跳着出来,变成一个雪白的爆米花。祖父一边欣喜地用拨火的钎子挑出爆米花,一边说:“看看,女大十八变,小丫头转眼长成大姑娘了。”有时候,祖父悄悄把地瓜埋进深灰里,慢慢地热。闻到香甜的味儿,小孩子馋猫一样到处找,直到那冒着油,滋滋响的地瓜被祖父从深灰里掏出来,小孩才恍然。最温馨的是祖父烤着火盆儿喝酒,他把那黑色的小烫酒壶倒上半壶白酒,将酒壶根部埋进炭灰里,伸手从挂在屋脊挂钩子上摘下小提篮,拿出几条小干鱼。祖父用铁筷子夹着干鱼在火盆儿上烤,鲜味首先惊醒了炕头小猫,哇哇叫着,用头去蹭祖父。祖父找过猫食碟子,将鱼头、杂刺分享给猫。有一只莽撞的野猫,直眉瞪眼“蹭”地从窗口的猫道冲进来,见有人又仓皇逃窜了。祖母将猫道那里竖起本厚书,嘱咐祖父,小心外来的猫馋极了撞破窗户纸。祖父呷了口酒,啧啧着,干鱼肉放嘴里品咂着,慢悠悠地说,撞破了再封。
⑤泥火盆儿前的时光是温馨的,守着泥火盆儿的炕头上,绵绵是祖母那些久远的故事和传说。火盆前的祖母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在绣一副鞋垫,或者补几双袜子,或者就那么比划几片布片,拼接成她需要的枕头套、小肚兜。故事像手中的线一样绵绵不断。冬天日短,不觉中日影就从窗户棂上没尽了,火盆儿里的火也暗淡下去,小孩子打一个长长的哈欠,灶屋里响动锅碗瓢盆的序曲。祖父就着火盆儿里微微露红的炭苗点燃了烟袋锅,烟雾缭绕里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恬静安详。
⑥有时候,火盆儿边像一幅静物写画,永恒定格在我的记忆里:祖父背倚着炕头上高高的被卷闭着眼睛,他是在打瞌睡还是在想久远的往事?火盆边小弟睡得小脸红彤彤,拨浪鼓在枕头边寂寞着。祖母双手插在宽大的衣袖里,眼睛似乎在看向阿姐的算盘。猫儿从静物里走出,它先是在火盆边伸伸懒腰,扭扭捏捏地走到窗户边……此刻,火盆儿里也许只剩下些热炭灰,堂屋里,锅碗瓢盆又响动起来,风箱慢悠悠响起,炕头热起来。火盆的暖又被炕头的热续接下来。
(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以真诚给人们的精神投以阳光,所以在假货充斥的现代社会,格外受欢迎。
……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的感受,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也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艺术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第①段引出话题,由诗句联想到童年的泥火盆儿,奠定怀旧的情感基调。
B.文本一中的祖父一家生活富足,家境殷实,即使窗户纸被野猫撞破也无须在意。
C.文本二强调“散文的美”是“真实的美”,需要融入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
D.文本二中称散文是“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因为散文记录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详细描述了泥火盆儿的制作过程,语言优美生动,抒情自然流畅,充满了记忆里的诗情画意。
B.泥火盆“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拴住”一词化无形为有形,实则是家的温暖和对家的眷恋牵绊住了离乡人的脚步。
C.泥火盆儿用美食营造了温馨欢乐。文中的相关描写有声、有色、有味,仿佛纸笔间萦绕一团人间烟火气,令人回味无穷。
D.最后两段描摹的“岁月静好图”流露出对亲情的深深眷恋,照应了首段“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升华主旨。
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本一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9.文本二指出散文要有“活趣”,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种“活趣”之美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有文,完成10~14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大尉,亲贵用事,蚡言安国于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建元六年,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建元六年,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上许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信之。聂翁壹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诈示单于使者。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从代郡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日:“几为汉所欺!”乃引兵还。王恢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精兵战,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有功,益责。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意忽忽不乐。数月,病呕血死。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B.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C.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D.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秦汉时活动于大漠南北广大地区,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很大威胁。
B.“马邑豪聂翁壹因王恢言”与《苏武传》中“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用法不同。
C.长吏,地位较高官吏的统称。秦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官吏,县丞禄秩虽低,亦可称长吏。
D.便宜,指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还可以指便宜行事之权。文中指的是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安国受武安侯引荐,又得天子器重。他替和王恢共同领兵前往越地平乱,但因越人已杀死国王并向汉投降,汉军就收兵了
B.匈奴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商议,王恢与韩安国主张相同,认为和亲事半功倍,群臣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回意和亲。
C.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与请将定制了伏击单于的计划,结果汉军被武州尉史出卖,单于没有中计,使汉军无功而返。
D.韩安国为国效力,替多次领兵出征,但后来不被重用。年青将军卫青既军功在身,又颇受重,二者的人生际遇形成了对比,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聂翁壹斩死罪因,县其头马邑城,诈示单于使者。
(2)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欺!”乃引兵还。
14.韩安国临终前“忽忽不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木兰花·乙卯①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②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②拾翠:本指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指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从龙舟竞渡的场景展开,一“竞”字写出了划桨人之矫健、船行之轻疾、气氛之热烈。
B.杜甫《秋兴》有“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本词上片后两句的境界与之颇相似。
C.下片春夜独游的寂寥与上片白天游春的热形成鲜明对比,随风飘荡的落花更添哀伤情致。
D.整首词的描写独具匠心,上片写景,景中有人,人为景乐;下片写景,静中有动,情景交融。
16.张炎所著《词源》中提出“过片”概念,称“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我们通常把词下片的开头视为“过片”。请分析本词“过片”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抱薪救火”这些成语都告诉我们方向或方法不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表达以上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无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士们修整甲胄与兵器,紧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其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3)苏轼在经历了仕途种种不顺,生活的种种坎坷后,时常会在词作中感慨自己鬓发斑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 )”之类。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它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________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白茫茫一片银世界。雪就是这样的_________,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据说有一位枭雄吟过一首咏雪的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俗话说“官大好吟诗”,何况一位枭雄在夤缘际会________的时候?这首诗不是没有一点巧思,只是趣味粗犷得可笑,这大概和出身与气质有关。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聊韵诗,________,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我们这位枭雄的咏雪,也应该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栏玉砌 舍己为公 自鸣得意 踌躇满志
B.雕栏玉砌 大公无私 踌躇满志 自鸣得意
C.富丽堂皇 大公无私 自鸣得意 踌躇满志
D.富丽堂皇 舍己为公 踌躇满志 自鸣得意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胡天八月即飞雪
B.白发三千丈
C.北风吹雁雪纷纷
D.古来万事东流水
20.第二段提到的枭雄和路易十四的歪诗为文段增添了理趣,同时在结构上也对第一段的哪些内容进行了总结?请简要概括。(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日,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主要内容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个领域,及30个核心要点。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良好的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采纳和保持健康行为,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融入全面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1.《指南》中的五个领域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其内在逻辑是什么?请思考后完成下面图示中空白方框内容的填写。(5分)
22.文中画线句子有三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6分)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东晋」葛洪
欲求新,则求变;欲求完美,则求常变。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向前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面对变化,躺赢不可能、躺平不可取,那么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开拓进取的“求变”哪一个更重要?班级要举行“应变·求变”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吉林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总的能力。属于基础性考查。
【答案解析】C项。选项中“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实现“各类传播和教育场景的深度嵌入”理解有误。天宫课堂的品牌和内容建设开展多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从而实现对各类传播和教育场景的深度嵌入。根据材料二中“天宫课堂的品牌和内容建设……展开多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等内容可知,多元化、多维度的体系化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知识相关的学习和实习机会。
A.项原文“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航空事件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的突破和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进步,也成为各国面向公众展开科学传播的契机,从而推进航天知识科普工作的发展。”可知,各国利用重要的航空事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行动,从而推进航天知识的科普工作。
B.项原文“欧洲航天局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面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航天知识教育。……三是课堂设计与资源配套,将计算机编程、工程技术、太空探索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传感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知识。”可知欧洲航天局面向青少年,进行课堂设计与资源配套开发,引导学生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相关数据知识。
D.项原文“天宫课堂可以综合多样化媒介形态和媒体平台,从面向青少年的课堂教学逻辑转向多维度、多层级的复合传播逻辑,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传播逻辑、文艺作品传播逻辑、学术传播逻辑等,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可知天宫课堂综合多样化媒介传播,运行多维度、多层级的复合传播逻辑,形成了面向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传播逻辑、文艺作品传播逻辑、学术传播逻辑等”是解释“复合传播逻辑”。
“运行”一词由最后一段“天宫课堂的科学传播模式运行逻辑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可知。
2.【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检索、定位,文本内容和观点的概括和逻辑推断能力。属于基础性考查。
【答案解析】B.项材料一第四段“从开头到……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可知,未来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知,这是我国发展新的需求。在这种国际和国内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全而提升国民素质。
A.项以偏概全。选项“主要从科技方面和经济方面”错误,材料一从科技创新、公民、文化、存在问题和经济等方面论述我国公民提升科学素质的必要性,没有突显“主要”从哪一方面。
C项无中生有。材料二未提及存在的问题。现实意义体现在“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为给企人类提供中国视角和中国思考”等。
D项强加因果。有材料二可知,因为开展太空授课的国家数量十分有限,相应的影像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度稀缺性,所以我国的天宫课堂也自然成为吸引全球关注的航天科普活动。
3.【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属于文本知识迁移的应用性考查。
【答案解析】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科学素质建设的大体内容是了解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等。关注第三段科学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也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内容。
C.项属于经济建设,虽然是材料原句,但不是科学素质建设。
A.项是在青少年中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
B.项是干扰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指出的问题可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改善乡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的现象,有助于解决城乡区域不均衡的问题,属于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属于科学素质建设。
D.选项是促进全社会树立科学思想和精神,属于科学素质建设。
4.【示例答案一】
①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②科技创新助力科学普及的开展。我国在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实施太空授课,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
【示例答案二】
①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②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促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普及。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解析】理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理解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二者之间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关系。
结合材料一的“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可以概括出第一点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结合材料二“两次太空授课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学传播模式,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和“航空事件不仅标志着航天技术的突破和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进步,也成为各国面向公众展开科学传播,促进航天知识科普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可以概括科技创新助力科学普及的开展;由材料“我国先后开展的两次太空授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模式创新探索……天宫课堂传播形式的丰富、传播效能的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可见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等重要。
5.【示例答案一】
①基础建设:重视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科普教育,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专业人才培育的航天教育体系建设;
②国家主导:继续坚持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学传播模式,完善已经形成的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
③借鉴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的思路。
【示例答案二】
①国家:将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科普教育正式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并逐步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专业人才培育的航天教育体系建设;
②航天局:设计面向其它国家的学校项目,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或②航天局:综合多样化媒介形态和媒体平台,形成面向全国和全世界公众的航天科普传播体系,给全人类提供观察、理解、探索浩瀚宇宙的中国视角和中国思考。)
③教育:加强课堂设计与资源配套的开发,引导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学习相关数据知识。
【命题立意】本题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为微情境,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筛选、提取和概括。属于综合性考查。
【答案解析】考查的是推进航天科普教育活动的举措。结合材料二从天宫课堂的成功之处总结经验,进行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不能都答天宫课堂。
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句提取、概括为重视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科普教育,开展涵盖基础科普和专业人才培育的航天教育体系建设;第三段“我国已经实施的两次太空授课初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协同的跨领域科学传播模式,激发了大批青少年的航天兴趣和航天梦想。”从国家主导的层面提取概括;原文“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和科学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的思路”,是借鉴经验层面的举措。
6.【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的作用、散文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B选项中“祖父–家生活富足,家境殷实”推理错误。祖父慢悠悠地说“破了再封”,一方面是不急不缓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表现出了他的悠闲惬意和对生活的满足,无关贫富。且文中描绘的祖父一家是温情祥和的北方庄户人家,“富足”“殷实”缺乏可靠依据。
7.【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对散文语言特点的鉴赏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A选项中“多种修辞手法”说法不准确,第②点明显的修辞只有“拟人”(一只丰满的泥火盆儿就笑吟吟地端坐在墙角)此处可以提醒考生,说“做好的火盆儿就像一个厚重的大脸盆”句虽然有“像”,但并不是比喻修辞格。另外“语言优美生动”“诗情画意”等关于语言特点的分析也有误,第②段语言平实质朴,凝练鲜活。A.这一段详细描述了怎样制作泥火盆儿,并非“抒情”语言。
8.【示例答案】
①(修辞义)运用比喻,把红彤的炉火比作闪耀光芒的雪中红梅,不仅写出我对泥火盆的赞美,也写出泥火盆对我有着深刻的意义,让我难以忘记;
②(内容义)“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是指泥火盆寄予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和家的温暖;
③(情感义)这句话是泥火盆对“我”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代表着童年的美好和温馨亲情的,温暖了“我”的内心。
【示例答案二】
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日生活中的泥火盆儿中的炉火比喻为雪中红梅,雪中红梅,带来了色彩上的温暖及美的感受。强调泥火盆儿对冬日生活增添无限情怀的重要作用;
②引出下文对泥火盆儿的描写,它为北方漫长且食物单调匮乏的冬季增添多样滋味,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与快乐,表现了北方庄户人对生活的热爱;
③冬日的泥火盆儿将全家人围聚在一起,定格了无数温馨的画面,充满着亲情的温暖,带给我美好的回忆,所以“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
【命题立意】本题的题型为“理解句子的含义、内涵(意蕴)”,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的重要词句、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案解析】(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和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参见示例答案一的分 点顺序。(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木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本句中将冬日生活中的泥火盆儿中的炉火比喻为雪中红梅,雪中红梅既有色彩上的温暖感又有美的感受,分别对应了泥火盆儿对冬日生活增添的温情和作者的赞美之情。(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中心句、关键句等。本句在文本首段,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句”,对下文内容有引领、概括作用。(4)从语句的情感和文章主台入手。联系作名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突出什么或表达什么等。结合全文可知,泥火盆对“我”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代表着童年的美好和温馨的亲情。
9.【示例答案一】
①文本一的写作展现了生活的真实,是由作者围绕“泥火盆”展开的真实童年生活的回忆,再现了美好、祥和的家乡生活,是“活趣”的源头;
②文本一的写作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泥火盆”寄托了作者的深情,表达了对亲情的浓浓眷恋(表情感的词分析正确即可),是“活趣”的流露;
③文本一的写作方面表达的美,如文中开头引用诗文(表达上举一例即可,其他修辞、叠词、句式、炼字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是“活趣”的体现。
【示例答案二】
①表现出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文本选择了北方冬天最寻常最普遍的泥火盆儿,从泥火盆儿的制作写到与之相关的众多生活场景与片段,其中围绕火盆拉呱日子、借助火盆烤食物场景等等极具典型性,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其中流露出的美好亲情和对生活的美好情怀,情真意切,朴素隽永;
②表达出作者个人独有的感受。作品中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感受和独特的思考。如“多少英雄变得儿女情长,被这一小盆红彤彤的炭火拴住了出去闯荡的脚步”,作者借助拟物的手法,表达出庄户人对家中温暖的珍视与眷恋;
③饱含文学的美。文章语言凝练且鲜活,富有诗意美。如文中对火盆制作的描写,白描刻画,语言简洁,又注重细节,选词用语贴近生活,既凝练又形象真实地展现了泥火盆儿的制作过程,极具画面感,“轻轻”“瓷实”“均匀”“立即用细泥给封好”“小心翻转”等描写,及尾句的拟人,都流露出人性美,人情美,饱含诗意。
10.【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解析】“负成马之足,怀禽曾之心”是对称句式,排除A、B项;“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也是对称句式,排除D项。
整句话的断句为: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整句话的翻译为: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11.【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字词和文化常识的能力。
【答案解析】B.“马邑豪聂翁壹因王恢言”与《苏武传》中“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用法相同,翻译为“通过”,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
12.【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解析】原文为“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安国曰:‘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上许和亲。”王恢认为匈奴几年后会背弃约定,主张发兵,而韩安国主张和亲,二人主张不同,且“群臣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文无据。
13.【参考答案】
(1)聂翁壹斩首犯死罪的囚犯,在马邑城墙上悬挂他的头,假装是官吏的头给单于派来的使者看。
(2)单于看着侍从们说:“差点儿被汉人欺骗了!”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14.【示例答案】
①韩安国逐渐被皇帝疏远,遭到贬官,仕途不顺;
②新得宠的将军卫青又有军功,韩安国内心更加急切:
③领兵驻防又被匈奴侵犯,自己无所作为,内心焦急、惭愧;
④希望为国效力,却报国无门,心里闷闷不乐。
【答案解析】原文“后稍斥疏,下迁,而新幸壮将军卫青有功,益贵。安国既疏远,默默也。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意忽忽不乐”可知被疏远以至贬官;后来者居上,难免心中急切;无所作为,又见边境被范,报国无门。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建元年间,武安侯田蚡担任汉朝太尉,受宠幸而掌大权,田蚡向王太后说到韩安国,皇上也常说韩安国的贤能,就把他召来担任北地都尉,后来升为大司农。闽越、东越互相攻伐,韩安国和大行王恢领兵前往。还没有到达越地,越人就杀死了他们的国王向汉朝投降,汉军也就收兵了。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建元六年,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皇上同意与匈奴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单于很信任他。聂翁壹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三十多万人,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从代郡主攻匈奴的军用物资。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看着(或:回过头来对)侍从们(或:左右的人)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王恢估计攻打匈奴的军用物资,一定会与单于的精兵交战,于是权衡利害而决定撤兵,所以汉军都无功而返。
韩安国当初担任御史大夫和护军将军,后来渐渐被排斥疏远,贬官降职;而卫青有军功,更加受到皇上的重用。韩安国既被疏远,很不得意;领兵驻防又被匈奴所欺侮,损失伤亡很多,内心觉得惭愧。心里非常失意而闷闷不乐。过了几个月,生病吐血而死。
15.【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炼字、诗句含义、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理解鉴赏能力。
【答案解析】C选项的诗句含义、思想情感分析错误。下片“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这一“暝”字,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映衬,并不是为了突出“寂寥”之感;“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中“杨花”同“杨花落尽子规啼”,是柳絮而非“落花”。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十分幽美的意境。庭院静谧,月光清朗,可辨点点杨花飞舞。然而月色明而不亮,花过不能辨影,景物又显得轻柔迷蒙,别具朦胧意境。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没有“哀伤情致”。综合全词看,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16.【示例答案一】
①承上。前半句写游人散去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体现出寒食游春的时间变化(或反衬上片白昼游乐的繁盛;或为上片游春场景作结);
②启下。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引出下面的中庭月色幽静之景。
【示例答案二】
(1)过片要起到过渡作用,从上一片过渡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穿,不能割断词意。(结合题下中的评论语言作答)
(2)本词过片:①前半句承接上文人物活动,写云去山暗,正式白天的游春踏青结束后留下一片的空寂,为上片作结(结合上片内容作答);②后半句写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为下文写景做了铺垫。(结合下片后两句内容作答)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诗歌形象、诗训结构的理解分析能力。
17.【参考答案】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2)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3)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尘满面 鬓如霜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鬓微霜 又何妨
18.【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雕栏玉砌”指雕绘的栏杆,白玉般的石阶。泛指富丽堂皇的建筑。与后文“瓮牖桑枢”词性相对(“富丽堂皇”没有该表达效果),词义相反,最为恰当;
“舍己为人”强调的是牺牲个人利益,结合下文内容,没有“雪”自我牺牲的表现,不符合语境。其装点美好事物,也遮掩了芜秽事物,是“办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即大公无私)的表现;
“踌躇满志”和“自鸣得意”都有表示很得意的意思。但“踌躇满志”通常形容“谋事成功”后得意的样子,侧重于“心满意足”的状态。夤缘际会中成为枭雄,自然对自己一番成就颇为得意满足。而“自鸣得意”更侧重于较为高调的自我欣赏。这里“鸣”意为“表达”“表示”,结合下文“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的做法不难看出其因自我欣赏而四处炫耀之意。此外,“自鸣得意”是贬义词,出布洼娄的评论中也能推知路易十四的诗歌水平不佳,“自鸣得意”体现了路易十四的自负。
19.【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修辞知识的掌握和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由“诗人夸张,犹……之类”可知,此处举诗句之例,是为了佐证李白善用夸张修辞的创作风格,以言明“雪”不可能“大如席”。选项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都是迷惑项,虽然与“雪”相关,但和前句“诗人夸张”无关,逻辑断链。“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诗句,但没有夸张修辞,而是比喻。只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符合语境。
【讲评建议】引入梁实秋经典散文《雪》原文。
20.【示例答案一】
①用枭雄的歪诗总结了第一段所写的雪的“白”“覆盖一切”的特点。
②用两个人为雪赋诗,总结了人们对雪的普遍欣赏和喜爱。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是写“雪”的白,“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是写雪“覆盖一切”,天下一样的洁白。而两个人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人,都为雪赋诗,则体现了人对雪的普遍欣赏与喜爱。恰对应了原文内容(如下表)。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 )”之类。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 |
人们对雪的普遍欣赏和喜爱 |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 |
白 |
它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________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白茫茫一片银世界。雪就是这样的________, 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
覆盖一切 |
21.【参考答案】
①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②心理健康③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④安全应急与避险⑤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注:其中①和②的位置可颠倒。
【命题立意】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把文字转换成图表的能力。
【答案解析】五个领域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是长期作用于“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和“心理健康”的,因为身体和心理疾病往往是由长期不良行为或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在健康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可塑性最强,处于核心地位。
同时在日常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中,我们还应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应对能力,由箭头上的“应对能力”可知对应“安全应急与避险”;由“预防能力”可知对应“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注:虽然⑤也有“应对”,但是权衡比较④不能体现预防能力。
22.【参考答案】
(1)融入全面 改为 全面融入
(2)长效化 改为 长效化的措施
(3)为 改为 对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读情境中划线语句的语病进行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答案解析】(1)语序不当,状语要置于谓语之前;(2)成分残缺,“是”后面缺失宾语;(3)介词使用不当。
23.写作(60分)
【材料解析】
1.本题为“二元辨析”型作文。
2.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用了两则警句名言:第一则是东晋葛洪提出的顺应变化的观点,第二则为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言,强调主动求变,方能创新发展。材料的第二部分为写作要求,分别对两则名言进行概括分析:前者为应变,是被动的,后者为求变,是主动的,而且这里的“应变”与“求变”都是积极行为,材料内容明确,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大。“躺赢”“躺平”等消极行为旨在能引起学生针对当下的社会问题、青年心态产生思考。
3.同时任务指令明确:学生只需理解应变和求变的本质区别即可选好角度,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最后,文体指向明确,要求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这也提醒考生,发言的场合是课堂,发言的对象是同学,发言者的身份是青年学生,因此写作时要紧紧围绕这一典型任务,力求语言得体,契合情境。
【写作指导】
根据题干中“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开拓进取的‘求变’哪一个更重要”的表述,学生可以择其中一点进行写作。材料中指出的无论是“应变”还是“求变”,对学生而言都容易找到写作的突破。一个是与时俱进的适应发展变化,一个是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把握规律是应变的具体表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认识和利用规律,积极预见和规划未来,是发挥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学生明确后,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该写作任务。
而培优时则更要注意针对二元辨析型作文的深度构思训练。一元作文的特点是逻辑起点明确,由一点生发,向四周辐射,它基本上可以采用线性的论证方式,可以将它比喻为“恒星太阳”,虽然只有一个点,但是它可以向外发散出基础、方法、途径、月标、意义等多个维度;而二元型作文则需要立体式思维,其提分关键在于对两个事物间各种互动关系的辨析,常见的有条件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主客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等等。可以将这类作为比喻为“地月系统”,论证时要做到两点切换,归纳比较,明确关系,辩证统一。这是作文升格的关键所在。就不题而言,其审题思路大致如下图。
【拟题示例】
1.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2.审时度势,以变应变
3.预见大势所趋,方能主动求变
4.穷方思变,莫如朝夕求变
5.顺时而变,突围而出
【命题说明】
一、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
实践创新:解决问题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二、教材对接
1.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五单元单元写作任务为学写演讲稿。发言稿与演讲稿在格式上差别不大,发言稿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
(1)标题:应由发言者、发言会议名称、发言内容和文种类别(发言)“四要素”组成;
(2)正文:发言稿的正文写作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相当于“前言”或“序”,俗称“开场白”。一般写发言的缘由,引入正题,也有的开头有“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之类的称呼;具体因情况而定。
第二部分是发言稿的主体部分,写发言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是结尾,可适当概括、申述一下自己的主要观点,也可写一些要求或者倡导、建议。
(3)落款:作者,日期。很多时候这项内容位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
2.一般来讲,发言稿观点要鲜明,要有的放矢,对具体问题有什么看法,观点是什么,要明确表态。内容要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语言要求通俗易懂、避免陈词滥调。写作要求班级要举行“应变·求变”主题班会。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学生只需选好一个角度,按照发言稿的格式,明确自己在“应变”和“求变”之间的选择,言之成理,条理清晰地表述即可完成写作。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2937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