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孔子对此有什么看法关于进修的逻辑、方法和工具(1)

人类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是学习行为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最有可能持续一生的推动力。仅靠生存压力推进的学习活动,一旦目的达成(或失败),就立刻奔溃——历史上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教育学研究——如果这种学问目标纯粹的话,其目的应该是想办法释放人的求知欲,而不是迎合各种各样的外部力量,想办法去压抑它。
如何释放求知欲?笼统的、鼓动性的口号如“减负”之类,初衷相信是好的,听着也很带劲,但在事实上并没有起到所有作用(也许竟然是反作用,比如否定学习过程中脑力和体力上的付出,视之为负担——这里暂且不表)。
我们需要从学习的内在规律中寻找解决之道。哲学上讲按规律办事,信然。低效的学习策略,而不是所谓“负担”,压抑和损伤了我们的求知欲。
动物界并没有教育学一说。所以大家都在进化的途中缓慢进化着。每一只幼兽都沿着祖辈的老路学习捕食技巧。羊始终吃草,闲暇时即寻找角抵的对象,从不问自身的行为目的何在;狼始终吃肉,在草原狂奔,即便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依然奔跑不息——它们也并不知道,这狂奔只是为了适应长途的不间断的追捕……
人类则不然,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研究和探索,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在本能的学习方式之外,不断寻找更有效的途径,随时准备修正、改进。学习策略的改进,客观上一定会促进求知行为的效率。
实践中,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逻辑,找到更合适的学习方法,及至掌握更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三者,构成学习研讨的三个角度。在孔子谈论学习的言论中,除了对学习本质的探讨之外,还包含了上述三方面内容的思考。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2436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