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字越早越好?美国版“幼稚衔接识字指南”这样说

认字越早越好?美国版“幼小衔接识字指南”这样说




本文看点


孩子面临幼小衔接,

家长会焦虑各种关于学习的实际问题,

归根结底,也是担心娃儿一踏入小学,

会无法适应节奏,导致被大部队甩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

“识字”到底指的是什么?

哪些识字方法看似效果快,却是在绕弯路?

识字到底怎样做,才最具结果?

作为家长,怎样评估孩子的识字能力才恰当?




🌿🎨🌏


孩子的语言和读写能力,是幼升小阶段孩子的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今天咱们要说的问题。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脱离这一目的谈语言能力的提升都是空谈。



那读写究竟是什么呢?读写就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交流,通过阅读和书写,我们可以和几千年前的智者对谈,不妨和几千公里外完全不认识的人交流思想,这就是读写赋予我们的意义,它扩展了语言交流的范围。

但是,与口头语言不同的是,读写能力不能自然获取,必须得通过系统的进修才行,这就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学最好呢?

前段时间在一个因为买买买聚集起来的妈妈群里,一个妈妈发过来一张截图,问,“这个书要不要买?”都不用点开图片,就能看到上面的两句极具煽动性的告白语,“三岁学千字,五岁能阅读”,不过发这张图片的妈妈他们家的孩子,其实才两岁。这样总是想让孩子超前学习的妈妈,肯定不在少数。

再讲一个故事,我有朋友准备在三线城市开一个幼儿园,场地、设计、装修、师资陆续就位,当地教委来检查,要求教室里不能出现文字,说是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指挥。“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措施,就是为了防止现在过度提倡让孩子提前学这学那的风气,但是,这位教委指导员对学前识字的防范无限上纲上线,也是让她哭笑不得。

一边是政府规定幼儿园不能提前教小学课程,另一边是发急的家长觉得应该“提前学”。


因为坊间总是传闻,现在的小学老师都默认孩子们已经在家里提前认过很多汉字,所以一年级一开学,讲堂上对基础知识会跳过不讲,于是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遍地开花。


为什么关于孩子何时识字,会产生这么多分歧?学前识字的环节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讲一讲。



Part

1

识字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于识字的必要性想必大家都没有异议,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不然一代一代的人都只能从刀耕火种开始进化,人类发展的速度一定会极其缓慢。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山村教师》中,借外星高级文明生物之口,这样感慨道:


这个星球(也就是地球)上的人没有记忆传承,关于文明的记忆只能通过教师和书本得以通报,没想到这种效率低得惊人的传承方式,还能够创造出这样发达的文明。


是的,在记忆传承得以实现之前,我们人还是得通过非常原始的方法来学习,也就是把具体的事物在头脑中建立表征,然后用符号(比如语言)进行抽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再给抽象的符号赋予形式上的意义,也就是产生字形,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所以毋庸置疑,要在现代文明社会中顺利生活,必须得掌握这种符号系统。

那么,为什么必须要掌握的识字技能,有人觉得要早点学,有人却觉得要晚点学呢?提倡“早点学”的一方,可能觉得反正早晚都要学,孩子也不反对,那就慢慢学吧,就当为以来的学习做准备。提倡“晚点学”的一方,可能觉得孩子还小呢,各方面智力的发展还不成熟,在建构好基本理解之后再开始识字,以后学习起来能够事半功倍。

你看,不管是早识字还是晚识字,大家的目的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希望能够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那识字能不能有助于将来的学业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跟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高度相关的学业语言。

其实,幼小衔接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世界各国儿童在从幼儿园的非正式学习过渡到小学的正式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学业语言“,指的是儿童在学习语境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比日常用语更抽象、更精确、更客观,也更复杂,与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中使用的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是因为对这套语言的不熟悉,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后都会遭遇大大小小的挑战。



这些挑战都包括什么呢?


1、首先,就是要去理解老师说的话,课堂上的话,一般是更接近书面语的口头表达形式,孩子常常不熟悉。


2、其次,如何清楚而有条理的表达,在学校的语境下,常常需要孩子连贯地表达一长串意思,以便回答问题和阐明观点。


3、还有,要了解并熟悉一套文字符号系统,这就是我们在讨论的识字,以及识字之后尝试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

想要“提前学”的一方,看到了文字符号系统对学业语言的重要意义,而赞成“不能教”的一方,则更看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但这两方的观点,综合起来看,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在跟随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可以同时照顾到的


Part

2

学前识字需不需要专门教?怎么教?


学前识字是什么


先来说说识字能力。

美国最权威的幼儿教育机构——全美幼教协会,对于美国儿童的语言、读写和交流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这也可以理解为美国版的“幼小衔接”,其中关于“文字概念”的部分是这样要求的:


第一,了解文字的功能。也就是知道文字也可以表达意义。


第二,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关联。这也是指向了学业语言。


第三,知道单词的基本知识,比如字母组成单词,在一句话中,词与词之间要空格。而我们的汉语属于意音文字,而不是字母文字,所以关于汉字的基本知识就是,汉字是一个一个的方块字,在一句话中,词与词之间不空格。


第四,了解文字的阅读规律,比如英语是从上至下、从左往右读的。

这些要求与我们刚才讨论的类似,并不只是指向具体认识多少个字,而是要求孩子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具备一些关于文字的基本知识。事实上,参考全美幼教协会对书写的要求就知道,他们虽然不要求孩子完全正确地书写,但会要求孩子尝试用书面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


美国版的“幼小衔接识字指南”给了我们一点启示,就是识字这件事不是不能教,但要注意教什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文字,了解关于文字的知识,比具体地去认识一个一个的词,优先级要高一些


非正式的识字体验


再来说说生活中一些非正式的识字方式。

虽然我们说读写能力不能自然习得,但其实也有一定的习得性,因为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汉字,通过自然地生活、自然地接触,孩子能自然而然地完成一些汉字的学习,不用教就在学了。

事实上,也有学者专门做过研究,这种非正式的识字体验,对孩子以后在学校开始正式的文字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兴趣和成就感都对此起到了正向作用。

生活中教孩子识字的机会有很多很多,只要想教,随时随地都可以,让我举一些例子吧。

有一段时间,我女儿对车牌号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次走在路上,都拉着我从一辆、一辆车前走过去,挨个去认车牌上的数字和字母。我虽然焦急万分地想回家,但也尽量跟随她一个车牌、一个车牌地去认读。那段时间,没有经过刻意教和训练,女儿就认识了大量的数字和字母。

还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对公交车特别感兴趣,不仅借着等公交车的时间,认识了公交车和站牌上的数字,还认识了好多站牌上的汉字,这个孩子的识字启蒙可能得感谢公交车呢。

除此以外,还有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广告牌、商店的名字、路标、零食的包装盒,都是很好的识字材料,既是孩子熟悉的,又丰富有趣,都可以带着孩子认读。

这些都是很有趣的非正式识字体验,比单纯用字卡学习有意思得多,因为这样更符合学习的基本法则,就是跟随孩子的兴趣,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学习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因为常常会看见,重复练习的机会也比较多,可以说是最没有负担的学习体验了。


最后说一点我反对的方法,就是脱离语境的集中识字,尤其是那种可能会损害孩子学习兴趣的强制性识字。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汉字学习字卡,还有号称几个月认识多少字的学习班,他们通过重复练习,学习效果很可能还不错,短时间内就能让孩子记住大量的汉字。不过,前面我们也分析过了,真正的识字,应该是认识、理解并运用汉字,在头脑中完成意义、声音、形式的三位一体的对应,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算记住了,遗忘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如果孩子初次接触识字的体验不美好,很有可能影响将来正式的学习乐趣。


Part

3

学业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该怎么培养?


说完了学前准备中的识字,我们再来聊聊学业语言中两个比较虚的能力——理解和表达


理解和表达是语言能力的一个标杆,而具体到学业语言,则是更需要关注接近书面语的口语,简单地说,就是读书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过程,亲子共读是儿童从口语学习到书面语学习的过渡,它能为父母和孩子提供更丰富的词汇,更多元的场景,还有更深入的讨论。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帮助孩子突破父母能力的天花板,那一定非阅读不可了。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三个亲子共读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做好学业上的准备。


第一种技巧:多种演绎方式,帮助孩子全面的理解

大部分人理解的读书,可能都是抱着孩子拿本书,逐字逐句地开始讲,语言输入搭配图片刺激,就完成了阅读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这种读法也没什么问题,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也会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能跟随着读下来,但也常常有跟不下来的情况,比如还没讲完呢孩子就去玩别的了。


我在这方面的自身体验也很明显。虽然我女儿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但对讲故事的人是有偏好的。工科男爸爸只会照本宣科,连声音起伏都变化不大,女儿听起来就没兴趣。听完一本,就会立刻想和爸爸做游戏,而不是继续听另一个故事。奶奶讲故事的时候,更能声情并茂,于是女儿总是会跟奶奶讨价还价,希望多讲几个。当然,女儿最爱的还是妈妈的版本啦,那可是我在用生命演绎啊,常常半小时讲下来,我不仅是口干舌燥,也会精疲力尽。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大脑偏好多重感官的刺激,刺激越强烈,记忆越持久。在亲子共读中,多种的演绎方法可以是:


首先,增加视觉刺激和动手操作,和孩子一起把绘本故事画出来;


其次,运用全身大肌肉运动去演绎,手脚并用地把绘本故事演出来;


还有,可以运用其他玩具,比如用乐高、积木搭建绘本中的场景,全方位、多角度地重现绘本里的故事。

听懂一个故事并不难,而理解一个故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一个故事,对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多重演绎的方式能够帮助他跳出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的局限,亲自动手也便于他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第二种技巧: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创造性地表达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00多年前就在研究人类的记忆和遗忘了,他发现我们人能记住的东西非常有限,很多内容可能在一个月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但从他的研究出发,研究者也发现了对抗遗忘的一个重要方法,那就是增加复现,让同一个事物重复出现

对于孩子来说,重复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故事的情节,而是在一遍一遍地加深理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无聊,但实际上,他们的小脑袋里每次都在发生变化


第一遍,孩子可能跟着图片和文字搞懂了大概的意思,当然也可能还是不懂;


第二遍,孩子可以发现一些之前没理解的细节;


第三遍,孩子将发现更多的细节,以及细节之间的联系;


第四遍,孩子开始预测妈妈接下来会讲的内容,并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第五遍,孩子可能开始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编造自己的故事了;


……

这里说的几遍几遍,并不一定就是实际发生的次数,但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头脑中的变化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每一次的重复都是在实现认知的升级,而不是单纯地重复记忆,在理解基础之上的创造性表达,常常就出现在这样的时刻。


第三种技巧:从图书延伸到生活,构建孩子的知识体系

我们家有一本特别简单的低幼绘本,叫做《蹦》,全书只有一个字“蹦”,画了各种动物蹦跳起来的样子。单纯去翻看的话,一分钟就讲完了,但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有很多扩展和延伸

比如,可以借此去观察,蝗虫蹦起来的时候,是怎样的?翅膀会张开吗?腿会收起来吗?可以对比,小鸡的蹦跳和蝗虫的蹦跳有什么不一样?小猫和小狗蹦起来的时候,腿都在什么位置?可以归类,动物的蹦跳和人的蹦跳有什么不一样?有翅膀的、没翅膀的都是怎么蹦的?可以扩展,现实生活中的狗是怎么蹦的?书里的狗为什么会这样蹦?

书本除了可以阅读,还为我和孩子提供了非常好的对话材料,我们俩常常会就这些材料展开讨论,或是由一个点延伸出去,或是同过去的经历建立联系,或是一起编故事,在已知的基础上,孩子会很乐意接受新的扩展,也非常乐意交流和表达。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记忆的发生、存储和提取是高度相关联的事件,这样,提取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的知识更多地同旧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同生活经验、场景、情感联系起来,就越不容易被遗忘,也越容易被提取,进而同更多的知识建立联系,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背景知识,在孩子以后进入学校正式学习的时候,也会非常有帮助。


Part

4

结语


我们来回顾一下——


虽然关于认字这个问题,“提前学”和“不能教”分成了两派,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所不同的是,想要“提前学”的看到了文字符号系统对学业语言的重要意义,而赞成“不能教”的则更看重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其实,这几点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在跟随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可以同时照顾到

在识字这件事上,全美幼教协会建议学龄前孩子了解基本的文字概念,而也有相关的研究证明,非正式的识字体验,对孩子以后在学校开始的文字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兴趣和成就感都起到了正向作用。

在理解和表达的方面,我们依然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里也分享了三个共读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种用口语形式呈现的书面语。   

技巧1:多种演绎方式,帮助孩子全面的理解


技巧2: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创造性地表达


技巧3:从图书延伸到生活,构建孩子的知识体系

阅读与识字对未来的学业能力都很重要,应该相辅相成,而不应相互割裂,与其考虑什么时候让孩子识字,不如想想我们让孩子识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互动话题

你平常是怎么教孩子识字的?

你认为比较好的识字方法是?

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分享~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童行书院(ID:tongxingplan) 


童行书院(ID:tongxingplan)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涵盖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为3-12岁儿童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通识启蒙课程,通过探索型跨学科融合学习,让儿童思维宽广,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2236310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