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篇丨人际交往的7个礼貌,越早教给孩子越好!

育儿篇丨人际交往的7个规矩,越早教给孩子越好!



作者丨Ms.懂
来源丨育儿女神蜜丝懂(id:baogaomama)
表妹聊起了她们宿舍一位很不受迎接的妹子:
早上起来闹钟响个不停,醒了也不同意关掉,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


晚上通宵打游戏,还放外音各种喊叫,从来不会思量已经躺在床上睡觉的人;


舍友有一点隐私很快就会传遍全班,甚至还拿他人的隐私来调侃,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


毫无界限意识,喜欢“借用”他人的卫生纸、洗发露,只借不还的那种;
……
听着表妹细数这位“妹子”的七宗罪,我脑海里不禁思索,是怎么样的家庭环境才会养育出这种超低情商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孩子!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要投入到人际关系中,如果连最基本的礼貌、敬仰、界限感都没有,是很难取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友谊的。
《养育的选择》中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合理而科学的规则不仅不会扼杀他们的天性,还会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并且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受益良多。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社交中要注意的规矩,咱们越早教给孩子,孩子就越受益!由于有很多藏在骨子里的教养真不是“长大就好”、“长大就懂”的。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醒孩子,别人提供帮助时说“感谢”,打扰别人时说“对不起”!
这些礼貌用语不应该只从陌生人结束练习,应该从家庭开始。
很多父母认为礼貌是对外的,因此在家里就不使用礼貌用语。其实,在家里也十分需要礼貌用语。
比如说,
早上起来要向长辈问声“早上好”;
不小心碰倒了孩子的积木,要跟孩子说“对不起”;
孩子帮我们递了东西,需要对孩子说声“谢谢你”。
只有当礼貌处处在身边,孩子才不会觉得礼貌是一件陌生的事。
而且,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


除非是紧急的事情

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海明威说:“我们这一生,只花了两年就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 
确实如此。
父母在跟其他人交流时,孩子总是在一旁插嘴捣乱,如果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就不罢休。
其实,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急切地发表自己观点,也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
一位教师朋友的班上有个学生,上课时总爱打断老师,老师话还没说完,他就抢着要回答。
热情虽好,但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却是一种困扰。
英国诗人本琼森讲过:“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会说话,能显示一个人的修养;而管住嘴,却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告诉孩子,如果需要大人马上注意你,可以说一句“对不起”,再有礼貌地加入谈话,并且要注意频率。


没经过允许
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


如果说大人最讨厌哪一种熊孩子来家里,那么一个喜欢乱翻东西的孩子,绝对排首位。
当你回家后推开自己卧室的房门,看到眼前这一幕,会不会气到炸裂?
自己的大牌口红被熊孩子当成“蜡笔”画画用了,画画用就算了,重点是用!断!了!
自己辛辛苦苦攒钱买的两块卡西欧手表,外加beats耳机,少说也要5000块钱,却被熊孩子糟蹋的不忍直视!
一位妹子就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这事儿要发生在我身上,当场就气炸了!
未经允许,不乱动他人的东西,是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公共场合要守规则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电影院里,旁边的小孩不停地大声问问题、踢椅子;
在餐厅里,几个小孩子追跑打闹,还发出刺耳的尖叫;
在公交或者地铁里,旁边的小孩活蹦乱跳或哭闹不停……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常见。而这样的孩子,估计除了他妈之外,没多少人会欢迎吧。
孩子需要天性的自由舒展,但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有规矩规矩:那就是不能妨碍其他人。
因为只有尊重他人,照顾他人的感受,拥有同理心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欢迎和尊重。
所以,当孩子一个人在广场上奔跑着,发泄自己的精力时,完全可以由着他尽情尽兴,而在影院或者其他的公共场所,或者与人一起游戏时,就得有规矩才行。
在公共场合遵守规矩,帮助孩子慢慢发展出同理心,学会识别并照顾别人的感受。孩子才不会成为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令人生厌的人。


尊重他人,不嘲笑别人的“短处”


鲁迅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地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
邻居家有个叔叔因为残疾,走路不变,身形摇晃,孩子就在旁边大声喊:“你看那个叔叔走路像不像鸭子?”


父母连忙跟在孩子后面道歉:“小孩子不懂事!”
在学校也喜欢嘲笑同学,班上有个小男生长得比较胖,他天天喊人家小胖子。因为“嘴欠”,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
童言无忌,彷佛就是孩子的免责金牌,但是不及时引导会酿成大错。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区别只在于幼小时期是否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孩子从小学习语言上的规矩,才能避免染上语言上的恶习。




不随便告状,除非是大事


当孩子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后,在遵循我们的教诲做一个守规矩、行为得体的好孩子时,最常出现的行为是什么呢?
告状一定高居榜首吧(尤其在幼儿园或学校里)。
诸如“他不愿意和我分享玩具”、“他刚才撞了我一下”、“妹妹偷吃了饼干”之类的,你是不是都已经听得不耐烦了。


而孩子呢,可能依然喋喋不休,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告状而兴奋。
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忽视,但我们都知道爱告状、爱打小报告的人往往不会受到同伴的欢迎,也常常因此而孤立无援。
如果我们不希望告状演变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告诉孩子分清“什么事情要告状,什么事情自己解决”。孩子必须明白,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大事情一定要及时告诉大人。
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了而告状时,我们可以提示他“你受伤了吗”、“你有东西损坏了吗”?如果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接下来就要教给他代替告状的有效方法了。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知道遇到问题向大人求助,这非常好。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情你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你打算怎么做呢?”


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我们再提示他怎么做,如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抢我的玩具”“我很生气”,或者直接离开,换一个地方玩。
其实,孩子并不是真心喜欢告状的。当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时,就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告状了。


果断拒绝让你不舒服的“请求”


学会对别人说“不”,也能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说“不”,是社交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现实中有多少人是有拒绝困难症的,明明心里有事,不能加班,嘴上却说行。明明心里想往东,人却跟着往西……


有人深陷不能拒绝之苦,有人渴望改变学习拒绝,有人不知道还可以拒绝,有的也许一辈子不会拒绝。
教孩子学会拒绝,不是让他自私自利,冷漠,而是让他能勇敢地拒绝无理的要求。懂得拒绝的人,更能收获稳定而健康的友谊关系。




杜布森博士著作《勇于管教》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这个栏杆就是“规矩”。规矩,让人们行为有界限,从而拥有了相对的自由。
在人际交往上立规矩,比如有话好好说,不能打人、抢别人东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不能随便乱动别人东西······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礼貌有教养。
正是在各种规矩中,孩子才能够对世界有更成熟深刻的认知,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明事理、有同理心、言行得体,成为一个教养好、三观正的人。
在孩子教养的事情上,作为父母的责无旁贷。孩子的天性不能压抑,但是礼貌也是教育必备的。 
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做一个不被人厌的人。任重而道远,却不可不为之啊!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1036810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