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上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自身先入为主地给老人贴了标签

育儿上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先入为主地给老人贴了标签

矛盾1:育儿观念不合


在演讲中,沈奕斐教授谈到了自己的婆婆,因为育儿理想的不同,她和婆婆老是吵架,关系相处得不好。


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她有2个孩子,老大是在上海一个很好的医院出生的,婆婆以前是“接生婆”,对带娃方面尤其有经验,因此,婆婆就要给她儿子“捆蜡烛包”,觉着这样的孩子特别好带。



她当然不同意婆婆这么做,再说医生也不允许,因为小孩子出生之后要自由的成长。



育儿理念的不合从娃儿出生就开始了。


因为“捆蜡烛包”的事情,两人吵架了,但每次两人吵架,她学生就是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所以婆婆就很难过。


但是老二的出生,改变了沈奕斐对婆婆的立场。


她家老二是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妇产医院出生的,当时她在哈佛大学做拜候学者,孩子出生以后,医生给了她一条被单,教她怎么捆。



她看完之后,就立刻回想起了婆婆的“蜡烛包”!


于是就问:

医生,为什么要捆,孩子不该当是要自由的运动吗?


医生就问她:

“你会游泳吗?如果你不会游泳,一脚把你踹到水里去,你是一动不动,还是手脚乱抓?”


大家都知道对不对,那肯定是手脚乱抓!


随后,医生解释到:


“当孩子在子宫里,就是这么被紧紧捆绑住的,当他出生后换了环境,你看到的那些动作,不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惊恐地乱抓。


当我们用包裹裹起来的时候,得到充分的睡眠,他睡足了再吃奶,就吃得比较多,产妇也能很好地休息。”



而且这个结论是医生们做了少量的对照得出来的:

捆绑住的孩子成长得更好,妈妈也能获得充分的休息,身体恢复能力较强。


听到医生的话,沈奕斐突然发现,婆婆的观点不肯定就是错的,即使婆婆没啥文化。


育儿上的冲突,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先入为主地给老人贴了标签,觉得“老人做得都是不对的,过时的,不科学的”。


因此,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婆婆再来她家,她对婆婆的作法就没有那么排斥了。


她开始信任婆婆,她相信白叟都是非常爱孩子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0537267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