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心中有心之向往的“典范“吗?
上周我们说到了“偶像”,这周我想从“典范”说起。
“偶像”和“榜样“有什么区别?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
“偶像“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榜样“是可以近距离相处的。
对于“偶像”,无论是娱乐圈,科技圈,商业圈又或是“二次元世界”的,孩子们更多的是怀着崇拜,爱慕,甚至痴迷之情始终仰视着他们,所以偶像能带给孩子们的价值就是非常有限的。最多就是提供了让人类可以“白日做梦“的剧本,同时让平凡的人们在劳累一天之后可以让我们在自己编织的梦里”意游一凡“,获得片刻的生理和心理的小满足。
所以很少听到孩子因为追星、追偶像,幡然醒悟,从此逆袭人生的“励志故事“。因为上头的逻辑解释了,终究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梦“,实际的“营养成分”不高。
但是今天这篇文章是想在上周说完了“偶像”这个现象之后,来和母亲们说说一个被低估了的“隐形王牌”—“榜样”的重要性。
说这个话题,估计80%的妈妈都会马上问:行,我们知道榜样的重要,但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典范呢?是应该找一个自己崇拜的人物,还是找一个和自己性格特质有点相似的大人物?
我直接给答案:给你的孩子找各种各样的人物做榜样。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想进步快,就得善于发现各种各样的人身上的闪光点,向人家学习。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只允许孩子和成绩好的同学或邻居交朋友,最终只会被“无心的算计反噬”。而且这些让孩子只和所谓的“学霸”交往的最终后果是逼着孩子成为一部部“机器”。而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成为优秀的“机器”的宿命就是被人工智能替代。
所以这里给到妈妈们的小tips 就是:要教会孩子选择朋友的标准,不是看“综合评分”,而是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每个人亮点。一个老师和同学眼里的“looser” (失败者),但是他可以在任何场合在3分钟之内让陌生人喜欢上他,愿意和他说话。这个人就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朋友。
说到这里,妈妈们肯定会说: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是失败者的人,只是因为善于交际,难道不看品德了吗?难道不看人品了吗?难道不看家庭背景了吗?成绩差的孩子万一影响我孩子怎么办?
问出这些问题,本身就代表着我们大人一直在用成年人一路算计的“生存规则”在玩孩子世界的“游戏”,不“ko”才怪呢!
我们这个时代和未来的时代已被定义为“个体崛起时代”和“超级个体时代”。人的协作链接(connectivity)能力已成为了新的“生产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就是从小在朋友圈里,同学圈里像打游戏一样一路通关获得呀。一个善于社交,让陌生人秒赞的孩子即便暂时的成绩不是最好,人品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陌生人不会无缘无故喜欢上另外一个陌生人。能够喜欢,即是因为这些孩子天生豁达,有同理心,愿意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 反倒是“学霸”的人品很多时候都是一颗未引爆的“定时炸弹”。网络上的几乎所有的极端犯罪案例的原凶哪一个不是当初的顶级“学霸”。(当然我们也声明,我们绝对没有想要贬低排斥学霸。只是从事实角度,给妈妈们一些大胆放心选择成绩不算好的同学做自己孩子朋友的底气)
今天我还要搬出圣贤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就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有优点,你孩子就学。别人有缺点,也能成为你孩子的榜样,因为你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他,知道应该警惕哪些不好的缺点。所以找一些身上有缺点的人来成为孩子的朋友,成为孩子的榜样好处多多啊。
其实今天这片文章我还特别想要强调:给孩子自由,教给孩子们选择“价值榜样”的方法,在今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逐年递增的。今天就不给大家数据了,因为我上周看到的数据真的有点吓人的。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现在都身受这些心理问题的困扰呢?其实追其根本,有一个事实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孩子太孤单了,太被动了。
-
刷着别人让他刷的题;
-
去往别人给他报的补习班;
-
交往着爸妈选择的一群玩伴;
-
最后申请一个爸妈认为好的学校和专业;
所以给到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间吧!让各种类型的“榜样”进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进入大学前的18年的日子里,过得“烟火气”一些,这样当学习和生活遇到一些问题或过不去的坎的时辰,这些身边的“榜样”就是他们最好的心理“抚慰剂”。这样说也许大家会觉得有点抽象。给大家举个我亲身的经历,也许就更容易理解了:
3年前我做了好几个疯狂的决定,当时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家人都觉得我疯了。甚至我的闺蜜姐姐还不停地警告我,让我小心不要上当受骗。但是最终还是摔了一个不小的跟头。当时有过几个月的“一蹶不振”。但是因为这些年工作原因,我很幸运找到了很多近在咫尺的“榜样”。所以当有一天得悉一位“榜样朋友”也是在2020年做了更加离谱,更加疯狂而且跌的更惨的事之后,看着坐在我对面依然风情万种,神采奕奕的“榜样姐姐”,我突然就是想通了。在那一刻,我知道原来我不是最疯狂的一个。原来所谓的超常恰恰是一种正常。所以我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情绪浩劫”。
写到这里我想妈妈们应该都知道了要给孩子至少找几个“功能性榜样”了。不要看成绩,不要看是否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而是要看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除学习之外的优秀品质。
所以写在最后我也想告诉妈妈们:
-
寻找榜样的主体是你的孩子自己。是他自己选而不是你帮他选。这里我就不赘述理由了。
-
寻找榜样的动词不是崇拜和羡慕而是“吸引你孩子的具体长处”:因为崇拜是不平等的仰望。这样的人基本上在真实世界里帮不了你的孩子解决真实问题。而羡慕是一个人对结果的赞赏。(这个也是妈妈为什么让孩子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的逻辑)因为一旦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这群有成绩结果的人要么只关心自己的成绩,要么这些年只做题了,大概率上也是没有能力能帮助你孩子的。而那些有吸引你孩子具体长处的人,他们的风格、品质、待人接物的方式才是未来解决问题的关键路线。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0438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