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24考研—课外论文进修方法 课外论文学习方法推荐 考 试 加 油 近年部分简答叙述真题如下: 1.论述分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际秩序倒退的影响。 2.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当前全球治理赤字形成的根源,并探讨解决途径。 3.比较分析冷战时期美苏对同盟的管理和影响。 4.比较分析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国际权力转移的看法。 5.结合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分析权力与国际制度如何塑造国际秩序。 6.20世纪90年代朝核问题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7.比较分析二战后欧洲和东亚的区域主义发展路径及其原因。 8.论述在当今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9.论述中国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对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 10.根据冷战历史,分析除美苏两国外,其他重要国家对两极格局的影响以及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启示。 通过分析近几年考试的题目,可以发现单单依靠学习和背诵几本参考教材,似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初试考试的要求了,就更不要说复试了。因此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拓展知识面,既可以阅读其他教材和著作,但是因为考研时间紧任务重,阅读其他版本的教材会有诸多重复的内容,使得效率低;阅读专著,确实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但是专著的论述过程较长,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效率依然不高。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直接看论文则是最划算的一种选择,他们都是关于某一问题的知识汇总解释,已经融合了很多人的观点,这样我们看一遍比较权威的文章,掌握的知识点便可以应对考研了。 首先,阅读论文的方法。对于各种各样的论文,我们不是全看而是要有所选择,对于每篇论文,也要有所选择。由于我们的参考教材不包含当前最新的内容,因此有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教材必然涉及不到,因此就需要我们查找相应的论文补充上,比如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联合国、全球治理、冷战后的国际关系、霸权稳定论、现实主义各流派等,以上内容大多都是我们的基本教材或者没有涉及到,或者涉及到了,却讲的不是很清晰,依然需要我们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至于这些内容的论文,大家可以在知网按照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检索,筛选出相关度较高或者引用率较高的文章来看,尽量选择比较权威的期刊或者权威学者的论文,不建议选择学位论文(太长,比较慢)。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每篇论文的篇幅比较长,可以选择其中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进行阅读,对于一些特别前沿或者生僻的概念,如果不影响自己需要的内容,可以跳过,不去看。在选取了关键的内容后,要对这些关键内容反复的阅读和记忆。比如凌胜利老师有一篇关于主场外交的论文,大约有20多页,这篇文章阅读后,我们需要掌握的要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主场外交的定义是什么?二是主场外交的作用有哪些?有了这两个目的,我们仅需要把论文的摘要和文章中涉及到作用的几个标题记住,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文章介绍,自己丰富即可。此外,有的论文会有一小部分涉及文献综述的部分,这里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因为这里经常涉及几个理论或者不同学者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或者不同视角的分析,这和我们初试题目比较型的题目是一致的,基本上是可以直接背过来写上的优秀答案。 其次,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同学的在备考的过程中背了很多的内容,但是一到分析论述题就不会,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用来分析具体的题目。甚至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但是一看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其实是自己的思路出了问题,可能存在着漏洞,只是自己没发现。其实就是我们没有一个系统的解题思路将自己的知识点贯通起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论文,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很多论文,都是围绕某一问题而展开的,会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现有研究不足——解决办法(本文作者给出的新解释)——总结”展开。这时候,我们需要关注论文作者是怎么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都有哪些视角。对于问题,首先要有个定义,其包含几个方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等,但是现实中出现了一些现象是与其定义不一致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然后便继续分析是概念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对于现象的观察是不全面的,找到矛盾的关键点,进而我们便可以给出解决办法了。如果我们看了一篇文章,正好和我们考试的题目是基本一致的,我们便可以直接借鉴作者的思路和框架了。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国际关系中产生了一种现象,已经有很多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但是作者发现,这些解释都还不完善,为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释。那这篇论文中出现的几种关于这一现象解释的观点,便都可以作为我们考试的要点。当前,每篇论文的思路都是不完全一致的,我们就是要阅读尽量多的优质的适合的论文,来锻炼我们的解题思路,当考场上面对一个全新的题目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一个框架将我们背诵的知识整理出来解释这个题目。一是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概念,然后根据对概念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释。如果有的题目涉及到你支持与否的观点,则需要首先明确观点。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日复一日的锻炼,不是速成的,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大家在看论文的时候,不要着急,一点一点的来,伴随着你阅读量的上升,解题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再次,学习解释性话语。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我们的参考教材仅仅是给出了一种解释,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这一个概念只会用这些话语进行解释,如果你能接近百分之百的背了还好,考场上还会解释,但是如果你只记住了核心观点,对于解释性的话语,没有记得特别多,有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虽然知道要点是什么,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解释他。或者你心里明白什么意思,就是不知道咋说。这其实就源于我们的阅读量太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多阅读一些论文,其实很多论文都是关于同一要点的解释,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措词很大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看的多了以后,关于同一现象,你可以有很多的措辞去解释他。同时看的越多,你背诵一些观点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一些,因为你可以用自己的看到的哪些不同解释拼凑出来去解释。比如就国际关系的无政府性这一个概念,你都看到过哪些解释,自己能解释出多少内容来,如果让你用800字解释无政府性,自己掌握的哪些能够吗?如果不就多看书,这个概念,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各个地方都有解释,你要学会把不同的解释,系统的整理出来。 最后,学习学术权威的观点,尤其是那些简短和精练的关键句。比如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关键等这类的或者什么是重要原因,什么是关键因素这些句子,这些放到考试卷子中,就是你每一个答题要点的第一句,既能清晰地表明你的观点,又是权威的和学术性很强的说法。这些观点句仅靠我们自己是很难总结出来的,因此要对一些问题多记一些。比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等方面那些比较精确的措词要多学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02367538.html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