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满族育儿习俗
本溪县满族育儿习俗
高作鹏
满族农村妇女在分娩前,习惯将炕席、被褥卷起,在土炕上铺一层谷草,将孩子生在谷草上。有的甚至谷草也不铺,直接将孩子生在土炕上。此种习俗,实不卫生,但却是世代沿袭所致。时至今日,本县农村满族妇女在分娩时这种现象已经罕见。
解放前或解放初,孩子周岁之内还有下列习俗:如生男孩,在大门口挂一小弓,三支箭射向门外,表明预祝孩子长大后能成为好射手。如生女孩,则挂一红布条,象征吉祥。
孩子生下第三天,把儿女双全并有威望的老太太接到家中,将槐树枝、艾蒿放入大盆中,倒入热水。这时,前来祝贺的亲友们将带来的铜钱、花生、鸡蛋放入热水盆中俗称“添盆”。然后给孩子沐浴,老太太一手托着孩子,一手给孩子洗身体。边洗边说:“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脸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洗完之后,用姜片和艾蒿擦脑门和身上各重要关节,意为孩子能长得健壮不得病。之后,再用一块新布沾些清水用力擦小孩牙床,如孩子放声大哭,便是大吉大利,亲友们便高兴起来,俗称“响盆”。最后用一根大葱打三下,并说:“一打聪明,二打伶俐”。打完,父亲将大葱扔到房上去,亲友们一齐向孩子的父母贺喜。饭后,送给老太太浴儿钱,添盆之物也一并送给老太太,然后送老太太回家。
孩子满月时,亲友们前来馈送礼品,如胸前佩带的长命锁等。锁上一般写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长命百岁”等字样。这就是俗称的“满口”。满月这天,孩子姥姥家给蒸“河里”亦称“驹驹”(面食,长蛇形),意为生发。满月这天,孩子还要下摇车。小儿睡摇车是满族育儿的最大特点。如广泛流传的诊语中就说:“关东家三样宝,人参、貂皮、靴鞋草;关东家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密斯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养活孩子吊起来”,指的就是小孩生下后睡摇车。摇车悬在梁上,离炕上和地面二至四尺高,小儿哭则乳,不哭则摇之。有的还在摇车上挂铃铛等玩具,一悠摇车,则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以吸引小孩,免得哭闹。
孩子睡摇车,还得将胳膊肘、腿膝盖、脚脖子三处用带子绑扎起来。这样做,一是避免翻动身子有掉出来的危险;二是为了孩子长大能四肢端正,便于骑马习射。本溪县满族以孩子睡成扁平头为美。如果哪个孩子的头没有睡成扁平形,长大以后免不了被笑为“南北头”或“前奔娄”(东北方言,意指前额突出)后滴滴(东北方言,意指脑后不扁平)等。因此,满族妇女以小米或高粱米装满枕头,枕在孩子头下,将孩子的头睡成扁平,俗称“睡头”。
小孩包好,放入摇车后,母亲边悠边唱:“悠啊,悠孩睡觉啊,狼来了,虎来了,大马猴子跳墙来了……。”如果是哥哥、姐姐哄小弟小妹,一般是边悠边唱:“悠啊,悠悠小弟(或小妹)睡大觉啊,悠悠啊。”这些简朴的词,不但小孩睡得香甜,母亲还可腾出手来干活,哥哥姐姐也能看看书。
本溪满族过去也有于小儿周岁时摆些纸,笔、书、算盘、鞭子、锄头(纸制)等,让其抓取的习俗,俗称“抓周”。如小儿抓取纸笔,说将来能读书,抓取算盘将来做商人,抓取鞭子将来赶大车,抓取锄头将来种田地。总以抓取书纸笔视而高兴。
从满族育儿的习俗可以看出鲜明的民族特点,反映了希望后代繁荣、兴旺、成材的民族心里。如今,本溪满族在育儿上,完全保留和沿用的旧俗有“包娃儿”、“睡摇车”、“睡头”等。虽然近年来所建房屋都抹上灰棚,但事先都安好二个铁环,露出棚外,以备挂摇车之用。
资料来源:政协本溪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本溪县文史材料 第1辑 1986.12 第11~13页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责任,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置惩罚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0137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