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双向奔赴的养育(三娃母亲的育儿经)
写在前面:
在正面管教的课堂上,常常有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子女家庭的养育困惑,如:孩子们经常打架,如何能让他们和谐相处?孩子们互相争宠,如何平衡给他们的爱?孩子们都需要陪伴,妈妈分身乏术,有什么好办法?在初阶讲堂上,老师用“表扬与鼓励”、“打碎花瓶”等活动让家长们扮演孩子和妈妈,帮助大家去体验和理解孩子们的感受和需求,去体会和觉察适合多子女家庭的正面管教养育方式,让参与了初阶班的爸爸妈妈们豁然开朗。
为了让更多多孩家长们受益,上学期,10位云谷学堂推广天使也为我们带来了两场多子女家庭育儿分享,他们将自己在正面管教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娃儿们的养育实践当中,再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带来了无数干货和满满的能量。其中一位参与分享的推广天使是倩茜。倩茜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妈妈,拥有三个年龄相近的宝贝,这位三胎妈妈是如何从焦头烂额走向此刻的优雅从容、处变不惊?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成长故事吧。
文/倩茜
太阳西照,我带着两岁的三宝一起排在幼儿园接送家长的队伍里,等待着哥哥姐姐放学,弟弟一眼望见了走出来的哥哥,带着他那奶声奶气的童音,兴奋地喊着:“哥哥,哥哥,哥哥排小火车出来了!”,哥哥听到了弟弟声音,一脸兴奋与期待,两个宝贝相拥在一起,哥哥忍不住亲吻着弟弟的额头,弟弟见到哥哥第一眼,就很兴奋地开始讲述起刚才看到挖土机挖土的开心事。过了一会,大班的小朋友也放学了,大姐就走在队伍里面,老二老三说要和我一起去排队,等姐姐出来。排在队伍中,他们起劲通过大人之间的空隙向远处望去,寻找着姐姐的身影。当姐姐看到二哥三弟的时候,开心的十步并一步地飞奔出来,给老二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后,又像抱小宝宝一样将老三抱起。三个孩子手拉手一起走出了幼儿园,边走还边哼唱着“make a circle,round and round”。看着金色的夕阳洒在他们阳光灿烂的天真笑容上,那一刻,我感觉好幸福。被他们之间爱所感动,被他们的爱所滋养,这份爱的能量也让我有勇气去拥抱生活中的不完美,直面真实的自己,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回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面对三个年幼的孩子,却是一度陷入痛苦,无助与艰难之中。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迎来了家中的第三个宝宝,首先是,大姐和二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行为退行,比如他们又重新喊着要用奶瓶喝奶,已经自己吃饭的姐姐又开始每日要求喂饭。每天都在上演着抢妈妈大战。时常是在我给老三喂奶的时候,老大在旁边守着,委屈地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喂完奶,可以陪我玩了吗?老二则会一把推开弟弟的头,喊道,妈妈陪我玩,不要喂奶了,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老二更是开始出现了“可怕的两岁”的各种行为。面对孩子们的各种需求,我真希望自己的一天24小时变成72小时,看着他们渴求的小眼神,我满满的无力感,常常是分身乏术。在计划生三胎时,手足同胞相亲相爱,嬉戏玩耍的场景似乎离我很遥远。
后来看到《正面管教》创始人简 尼尔森的一句话“如果你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感到痛苦、艰难、绝望、伤心,那一定是因为方法用错了”。这让我对生活又燃起了希望。看到云谷学堂开设了正面管教的课程,我就一路跟着云谷学堂参加了正面管教初级班,中级班,直到家长讲师班,持续浸泡在这样一个自我发展,父母学习的环境中,逐步领悟什么是和善而坚定的养育,如何给到孩子归属感与价值感。孩子们,我自己,还有我们的家庭关系,都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有一个简单的动作,具有神奇的魔力,当你难过时,它能让你感受到温暖的抚慰;当你快乐时,他能将美好的情绪,得以互相感染、加倍放大;那就是一个爱的拥抱。
在老三出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老二一直处于出门不带腿的一种状态,也是三个孩子中最爱哭的一个。身边的朋友也不乏投来同情的目光,你家老二是不是家中最“难”带的一个。所谓的“难带”,具体表现大多是性格执拗,没法沟通,经常一点小事就会大哭起来。这和我想象中的男孩子完全不一样。我想鼓励他更勇敢,更坚韧,当老二在外面走两步,就向我投来渴望的小眼神,喊着:”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我会说,“男子汉,自己走路,加油,你可以的“。结果经常是,事与愿违,老二就会一屁股坐地上,赖着怎么也不肯走。我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去探寻这其中的解码到底是什么。是性格问题吗?是身体素质问题吗?也经常拿他和同龄时期的姐姐做对比。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行为是有目的的。孩子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做出一些行为,但孩子从来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且表现出的行为在家长看来就是挑战,所以如果单纯凭借行为来教育孩子是行不通的。唯有孩子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的行为才会停止。所以走入孩子内心,感受孩子的感受,了解并且满足需求比纠正行为更有效!
这一次,我开始试着蹲下来去观察,理解他到底是缺什么,而不是专注于改善他的不当行为。家中三个孩子,作为夹在中间的老二真的是最容易被忽视,给到的拥抱和陪伴也是最少的。对于这个还不怎么会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在我一次又一次拒绝了他要求抱抱的请求后,正是通过这些恼人的行为去引起我的关注。我开始放下自己的那些“应该”思维,认真去倾听他的每一个请求,不再吝啬给他的拥抱。无论是他难过,还是开心,或者我们在幼儿园门口说再见,或者我去接他,任何他或者我提出想抱抱的时候,我们都会给对方一个心贴着心的大大的拥抱。拥抱的魔力就这样慢慢地发生了。老二并没有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抱多了,就更加娇气的黏在我身上。他反而能够从我身上下来,更勇敢更快乐的去探索这个世界,去挑战自己。我们一起爬山,登上北高峰;我们一起骑车,他勇敢地尝试卸下了自行车的辅助轮,开心地在自行车上跳舞;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感知季节交替,听树林中的精灵。慢慢地,他更是将自己爱的抱抱传递给了他的姐姐,弟弟,他身边的朋友们。当孩子内心的爱与归属感得到满足后,他才有勇气去探索自己,探索这个世界。
每个生命都是渴望被看见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看见”,好像一束光,照亮了生命。
以前,我对孩子只会说,“你真棒”,“谢谢你”这一类简单的肯定。爱的表达对于我来说很困难。后来把学习到爱的句式搬到了家里,并鼓励队友和我一起开始套用这些句式,感恩队友对我带到家里的这些活动永远都是百分百支持。我们开始套用“我注意到(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到的”,“谢谢你(做了什么)”,“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什么)”。刚开始经常会觉得很尴尬,开始在家庭中的不同活动中应用,渐渐这些爱的表达,给到孩子的鼓励与感谢,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语言,孩子们也如同父母的一面镜子,开始用这样的语言,向身边的人表达爱。在家里我们也一起创造了一些特别时刻,特别的角落来让一家人互相表达心中爱,你的看见。
家庭会议中爱的表达
很多人一听到家庭会议,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一个家庭里共同商议事情,解决问题的会议。而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个让一家人聚在一起,表达爱的时间,一家人聚在一起,放下手机,放下工作,享受独有的那份陪伴,也将会成为一家人的美好回忆。有时候忙忙碌碌,我们可能忘记表达,那份看见放在心里却没有向对方说。每个月,我们都至少会开一次家庭会议,每个月向家庭成员的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感谢,自己的看见;我们向大家表达为自己最骄傲的事情;我们一起策划一家人在一起的娱乐活动。慢慢地,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被自己被家人鼓励到,我也一次又一次的被他们鼓励到。有一次,家庭会议上,我反复思考这个月到底有什么为自己骄傲的事情,好像忙忙碌碌,什么事情都没做。女儿马上说:“妈妈,这个月我们几个宝都生病了,你看你那天,自己感冒了,还带着我们去医院看病呢,你说你厉害不?” 我原本以为作为妈妈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妈妈。我们在说我们努力养育我们的孩子,但更多时候,一次又一次和孩子们的心灵对话,从另一个世界看自己,我感觉到孩子也在养育作为父母的我们,给予我们以智慧,思考,暖暖的爱和用心的看见。
每日睡前仪式——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情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孩子们,都有一个像睡前仪式一样的小活动,我们一起分享今天做的好事情,可以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做的好事情,也可以是你看到了其他人做的好事情,比如今晚有好好刷牙,遵守时间的约定自己关了电视,今天挑战了一个自己以前不敢尝试的运动项目等等。他们在一次次的自我肯定和彼此肯定中,也越做越好,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分享等等。有一天早上,大姐在上学路上没有听到自己想听到的歌,有些不开心,因为已经迟到了,她只好匆匆忙忙跑进了校门。而当下午我先去接二哥的时候,在路上车上放了一首捉泥鳅的音乐,二哥很兴奋地说,妈妈,这是姐姐最爱的歌,一直放这首,不要停,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要不然姐姐一会听不到,她会不开心的。我当时很惊讶,也很感动,早上安静地看着姐姐不开心的下车,一句话没说的二哥居然还记得这件事情。而我却几乎忘记了。在晚上的盖章活动中,我跟姐姐讲了这件事情,姐姐感动地抱着弟弟,然后拿过弟弟的小本子,问他,“姐姐给你画一个恐龙好吗?谢谢你。” 就这样,在他们的睡前记事本上,画满了各种可爱的猫猫,花朵,恐龙等,也记载了他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以及彼此的看见。
鼓励树上挂满了爱的看见
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可以是被别人看见,也可以是被自己看见。之前听到鼓励树的育儿方法,我就被深深的吸引,接上娃们就一起去挑选了他们喜欢的彩色纸。我们一起剪成树的形状。孩子们还不会写字,他们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见。二哥在刚刚学会骑自行车那天,骄傲的贴了自己骑自行车的贴贴,说:我可以卸下辅助轮骑自行车了。姐姐那天也贴了一个骑自行车的贴贴在二哥的鼓励树上,说道:“弟弟,你勇敢的去尝试了新的事情,一上去就会了,你真的好勇敢啊。而且我看到你,学会了后,围着花池转了一圈又一圈,摔下来,你开心的笑着,有护具在,不疼。然后扶起起车子,又继续骑,骑得越来越好了。”也许在二哥的世界里,还没有意识到姐姐说的这些,但当他得到姐姐的看见和鼓励后,也会看到那个更好的自己;而在姐姐的世界里,我相信她也因为她的看见,被二哥所鼓舞。与此同时,孩子们在这种彼此鼓励中,也更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每每看到自己的鼓励树时,每一幅画都总会让我们联想起当时的那份鼓励。有时候,我也会停下来,看着他们的鼓励树看好久,每一幅画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都记载了孩子们的成长,记载了孩子们的爱。他们那些独特的品质,他们那些用心的看见,也让我一次又一次被鼓励到。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真善良的精灵,当我们用心去陪伴,用爱去陪伴,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才会是更多的欢声笑语,彼此的尊重,精灵也将带着美好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当我们偏离了轨道,陪伴孩子的路上,就会变成鸡飞狗跳,一次又一次的权力之争,一次又一次伤心与失望。没有哪个孩子想把自己搞糟,也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而爱让我们能更好的觉察到,我们是否偏离本心,爱和欢乐才是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根本目的。
前几天陪女儿练琴,她有一个新学的节奏在上课的时候学会了,但练习的时候总也练不会。我开始用老师上课时将琴弓等分的方式跟她解释,讲解。她练了一次,我说不对,我又讲一遍,她再试还是不对,我开始自不量力的拿起她的小提琴机械的等分琴弓跟她讲解,她练习了还是不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直到最后,女儿开始快要崩溃地哭起来,我的情绪也开始上头。我内心在想,“这么简单的一个节奏,你上课会,现在怎么就不会了呢?”“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我都这么用心陪你了,你怎么就哭了呢?”但突然又有另一个声音提醒了我,“我这么做真的是出于爱吗?女儿感受到的是爱,还是压力”,“女儿已经哭了,我似乎已经在情绪之中,要不要先停下来,冷静一下”。为了让我们都先缓和一下,我压着内心的火,拿出老师示范的视频,跟她讲,你要不再看看老师的视频,想想看,这四个小节怎么拉。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得到的,需要帮助的话,你喊我啊。我走出她的房间,关上房门,听到她开始慢慢停止了哭泣,播放着老师示范的视频,一遍遍回放,一遍遍试着去练习。没过一会,她开心的跑出房门,跟我说,妈妈,我会拉了,你听。这一遍她真的拉的很好。我紧紧地拥抱了她,开心的笑道:恭喜你,又装了一个新技能到你的口袋里。事后,我重新反思了自己当时的情形,一方面,是我这个成年人真的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成年人对于节奏习惯性的等分思维,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把从我自己的认知角度在老师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强行塞给她,对她来说却是很难接受的。每个人的认知角度都不同,更何况大人和孩子。也许当时上课时,让她感觉顿悟的是老师的示范,音乐的感觉,这是作为她的认知角度。而不是我那机械式的理解。另一方面,我的做法,其实也是满足了自己的好胜心,好像在说我比你强,一次又一次的说你怎么还是不会的时候,其实已经偏离了爱的陪伴的本质,已经不是出于爱给到她帮助。而那个时候,对于孩子来说感受到的也不是来自妈妈的爱,而是一种压力和不被尊重吧。
因为爱,让我多了一份觉察;因为爱,让我看见了她需要的陪伴是怎样的;因为爱,也让我学习了不断去反思自己,遇上更好的那个我。
在学习家庭教育两年来,我更深刻的感悟是,当不断地践行书上、课堂上的方法后,不断地一次次在错误中学习,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纳了不完美,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孩子,不完美的爱人,不完美的环境。但却觉得一切都刚刚好,不完美的我们,不期而遇,却是最幸福的遇见。陪伴孩子的路,也不再像是升级打怪,更像是一起手拉手爬山,共赏那沿途的风景,聆听内心的声音,彼此看见,彼此支持。我们就这样,相互成全着,一起成长,一起去探索世界,探索未知的自己。
写在后面:
与三个宝贝一起成长、一起探索世界,多么美好的画面,相信这是很多爸爸妈妈的梦想,可现实是多子女的养育焦虑随着孩子的数量成指数增长,倩茜的故事就像一缕阳光,让我们看到希望。
在正面管教进阶班的课堂上,老师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深入的与多子女养育相关的体验式活动,值得期待。如果你也想更从容地应对育儿中的挑战,成为温和而坚定的正面管教家长,学习和践行温和而坚定的育儿方法及心法,欢迎你加入我们的2023年度正面管教成长之旅。我们在本月底正面管教进阶班等你哟。
时间:2023年3月21日-22日周二周三 9:00-16:00
地点:杭州市文一西路1218号恒生科技园32幢102室-云谷学堂
对象:云谷家长和非云谷家长均可报名
人数:12人开班24人满额
点击查看详情:正面管教进阶班(3月21-22日开启,火热报名中)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30038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