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地为学生编排座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也让老师们的职业事半功倍。所以,这座位排列大有讲究,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这排座位吧!
按学生身高的高矮编排座位,这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一个小组中,将不同高矮的学生搭配适当,让个矮的学生排在前面,个高的先生排在后面,这是我们必须考虑和做到一点,并且时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我是大个子我要照顾小个子,我应该在后面。
坦白而言,这种思想方便排座,还教诲学生要懂得谦让。
学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个性千差万别,如果把性子较急,爱动的学生排在一起,每天的相处中难免会形成摩擦。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怎样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生争执,甚至出现打架的现象。
如果把精力不集中、常说话、搞小动作的学生排在一组,这样就即是又给这些孩子提供了乱动的机会,从而影响到教学和活动效果。
同时,教师在编排座位时,还要考虑到身心或生理有缺陷的学生,要让这些“特殊”的学生在座位编排上就感觉到心上的尊重。所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编排座位,是为全班学生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长环境。
在给学生排座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平时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脱手能力、学习能力和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以保证小组间的实力的“势均力敌”。
这样的编排,小组与小组间的悬殊不是很大,有利于各小组间发展各方面的竞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或分组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小组内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有区别、有差异的学生相互搭配,可以调动优带差的教诲资源,在小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气氛,以达到最终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既要创造条件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更要创造条件让全体同学都得到发展。要保证每个先生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安排教室里的座位时,要以公正之心对待。
要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排座位要考虑到个子高或身材矮的、高度近视的、身体有残疾等问题。
同时要灵活应变,如有的学生视力不好,但适当靠后坐反而有利于视力恢复;将矮个学生的座位垫高;让身材矮且相差不大的学生坐在中间,形成中部纵列,个子较高且相差不大的学生坐在两侧,形成两翼纵列。
要通盘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朋友圈、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因素,既要注重学习上的优势互补,也要激励竞争,既要考虑学生性格特征,又要顾及课堂纪律因素,尤其不可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座位编排需要随时调整,并注意间隔时间,通常每隔一个月调整一次比较适宜。调整时不仅要左右轮换,还要注意前后轮换,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接纳学生的意见。
既要尊重学生意愿,讲究民主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制定规则,促使学生当班级管理的主人,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又要注意使座位的安排有利于全班学习,体现平等与公平。
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课堂教学最普遍的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秧田式”的模式,把学生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使讲台成为教室的中心。
教室整齐划一,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大班授课最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随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作用。
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生讨论合作。师生互动具有“教师→学生”的单向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进行反馈的频率。
“我个人比较喜欢‘秧田型’的课堂座位排列。在这种空间形态中,学生相互干扰少,听课注意力容易集中。从教师来说,也易于观察与控制全班学生的课堂行为,利于进行系统讲授。”
这种模式类似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团团坐”,与秧田式不同,改变了学生看着学生的后背的方式,面对面围桌而坐,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很难到位。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开小差。生理方面,不良的坐姿、肌肉的松弛、突然的扭头不仅会造成精神的涣散,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视力,甚至增加一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我觉得小组式排列法比较好,我会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探讨性的实验,这样的排列方法最有利于他们的学习。”
学生们面对面而坐、时不时互相讨论、老师则拿着课本“全班绕”。课桌椅按照长餐桌的形式摆放,所有学生都是面对面坐着听课的,以方便自由讨论。
不但方便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最“实惠”的还是解决了老师、校长开学排座位的烦恼。老师讲课全班绕的模式,完全不存在前座、后座的不公平。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餐桌式座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方式虽然拉近了学生与学生的距离,但也方便了学生间的闲谈,个别差点的学生更是有了依靠,容易养成惰性。
我们学校初中部的70个班,所有学生都是面对面坐着听课的,除了自由讨论,孩子们还能随意向老师举手提问,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交流。”
马蹄式座位模式又叫作U型座位模式,是指教师站在U型入口处,学生面朝教师而坐。
占用空间较小,学生比较集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较近,适合于教师讲授新课,也适合学生交流讨论,更便于师生开展各种表现活动。教师也可以到黑板板书,还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可以互相对视和倾听,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各种信息。中央地带是师生展示的舞台,教学中的各种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歌舞表演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迅速地将座位调整成圆形、矩形(三条边)或双弧型等。
不足之处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如果大班教学也要采用这种排列方式,那只得用两个甚至三个U形嵌套在一起,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班学生人数比较少,学生在这种U型结构中可以互相对视和倾听,方便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我也能很迅速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反应。”
圆形座位排列方式是全班同学围坐成一个大圆形进行学习和讨论,中间空出来的空间,则可以用来开展班会游戏等活动。
全班同学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到,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进行,从空间特性上看它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让大家平等地坐在一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建立和谐友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但在圆形排列方式下同学只能与坐得离自己比较近的同学交流,隔得较远的同学则不方便交流,因此它缩小了同学间的交往面。
“现在班里的学生明显比以前活跃,遇到问题也爱讨论了。同时‘圆圈’形式的座位,有助于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老师与学生也有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