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俞敏洪:ai 来了,担心被时期抛弃,渴望知识又不知如何,

朱永新、俞敏洪:AI 来了,担心被时代抛弃,渴望知识又不知如何,


面向未来的教育

作者:朱永新、俞敏洪


朱永新(左)与俞敏洪在直播平台举行对话

本文系节选,转自网易教育。

萧三郎读书

,赞 11


萧三郎读书

,赞 19


萧三郎读书

,赞 24


新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整个教育生态

俞敏洪:朱老师再问你一个问题,高科技对于教育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未来的教育,你觉得这些影响会体现在哪些方面?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等,你觉得会对教育的变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朱永新:这种影响太大了,因为未来学校基本的构架,其实就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过去你很难做得到。所以,未来比如说评价,现在我们是通过一次性考试如高考、中考来评价一个人,未来不需要有这样的考试,未来你所有的学习过程可以原生态地通过大数据来呈现。

俞敏洪:就把你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而不是说靠一次两个小时的考试来决定。

朱永新:对,比如说弹一段钢琴,你作弊也做不了,你自己影像资料在里面,如果再有证书,再有第三方认证,它比现在一次性的考试要更可靠。未来我提出来认知外包的概念,所谓认知外包就是很多记忆性的知识不需要了。就像美国说的,凡是谷歌上能够搜到的东西,没有必要成为你的教学内容。

俞敏洪:不要死记硬背。

朱永新:对,所以它更多不是培养你的记忆能力。另外,你学习的过程它会自动帮你分析,比如说你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它会告诉你哪一个方面有问题。你在做语文的时候,它会告诉你是词句方面的能力,还是理解方面的能力,它会帮你分析你最需要什么,所以整个新的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整个教育生态。另外,传统课堂为什么可以取消?虚拟课堂可以有同样的效果,包括实验,它完全可以仿真,通过VR也好,它可以完全进入一个模拟的真实场景,所以整个的高新技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极大程度地提高整个教育的效率。

俞敏洪:这个让我想起了我参观了两个地方,一次是在法国,参观了一个它的虚拟现实实验室。那个学校是教学生汽车发动机的,我发现学生完全可以虚拟地拆散发动机,组装发动机,并且完全可以每一个零件都在虚拟中间完成。他们说这个孩子在虚拟的现实中间完成以后,再到现实中汽车修理厂的时候,他完全知道哪个零件在什么地方。如果说这个学校只有真实的发动机才能完成教学的话,一个是成本会很大提高,因为那个公司学生学的发动机都是像Rolls-Royce非常高级的发动机,到了飞机发动机他们也是这样教的。

还有一次是新东方的隔壁就是微软,他们让我去看了他们研发的也是虚拟现实。对人的身体解剖,已经完全达到了戴着虚拟眼镜,就可以对人的身体每一个地方进行解剖的这样一个状态,我觉得这个也会在医学领域中间引起革命。现在科技实际上是既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某种意义也改变了教育的这种习惯。

朱永新:过去是你在一个校园里,一个班级里才是同学,未来在整个网络上也可以同学。《大学的终结》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他们在MIT学的这门生理学科,全世界都有同学,他们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俞敏洪:兴趣爱好是一样的。

朱永新:最小的16岁,最大的82岁,所以它完全是超越区域,超越年龄,超越性别的。

学习的泛在化和终身化将是重要方向

俞敏洪:还有一个问题,朱老师,随着知识不断的革新,其实世界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不管是孩子们,我认为大学毕业只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学习的结束。

举个简单例子,我在大学大概读了五六百本书,我从大学毕业到今天我大概应该读了两三千本书。也就是说我大学毕业以后读的书比大学里面读的书还要多得多,我在大学毕业以后花在英语上,还有其他方面学习的时间可能比大学也要多。即使这样的话,我到今天也觉得我的知识面、知识眼光都有点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比如说到现在为止我真心地想要去学一学数学,当然我不可能了,因为我在企业管理中间,碰到了太多其实需要数学知识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解决的难题了。

即使对于我这样好学的人来说,我觉得现在面对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上都有点吃力。如果我都会产生这么大的焦虑,肯定像我这样年龄的人,甚至不到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以后开始,人就会在知识焦虑中间度过一辈子,你对于这样的一个时代,大家焦虑,追求知识,渴望知识,又没有时间去学习知识,又面对时代的发展,又不希望自己被时代抛弃,你觉得这些成年人应该用什么样的行动,能够去对这个时代做好准备呢?

朱永新:这样的感叹在庄子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因为我们现在这一套学习制度,它完全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未来它不是简单为工作做准备,第一,你刚刚讲的,我觉得学习的泛在化和学习终身化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也就是说,不是说你上学才叫学习,现在我们把幼儿园叫做学前时期,学前它不是学习,其实这个理解是错的。我们在小学有母校,中学有母校,幼儿园没有母园。其实幼儿园是人生学习的开端,我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有一次好像是法国,召集诺贝尔奖获得者开会,就问那些大科学家,说你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在哪个时期?几乎那些伟大的科学家都说是幼儿园。

俞敏洪: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朱永新:对,其实你用现在人的脑图来看是有道理的。我看过人在一个月,两个月,两岁,三岁到七岁之间大脑发育的过程,他到三岁的时候他的大脑发育跟成年人已经相差无几了,所以那个时候是人的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所以是建立大脑突触之间联系最关键的时期,所以未来人的学习,为什么没有打破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呢?甚至二十岁,你刚讲的十六岁可以开始工作呢?我觉得这样就会打破封闭式的学习阶段,终身化的学习,所以你没有必要,现在像我们很多人一鼓作气念到博士为止,念到博士已经三十多岁。其实人的创造性,人的这样一种主动性被激活以后,他自然而然会不断的学习。

俞敏洪:真正的学习者跟学位是没有关系的。

朱永新:没关系的,其实你可能更重要的是你在北大期间,甚至于北大之前,你对世界的好奇心,你学习的这样一种动力,机制才是。现在整个教育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了。所以我们是把学的方法,把学的能力教给学生。

俞敏洪:你这点真的是让我很有感慨,因为我觉得我在北大坦率地说,真正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多,而且我大三得了肺结核以后,后来大三,大四那两年我都没怎么学习。但是我觉得北大教会了我两个东西,第一个是对于知识的渴望,尤其是对于非课堂知识的渴望,因为课堂知识毕竟是要考试,你对它不会那么感兴趣。比如说一门英美诗歌欣赏课,老师叫你学习十五首诗歌,完了他围绕十五首诗歌去考。但是如果你自己再去阅读这个诗歌的时候,你一天就能读十五首,所以它给你带来对知识的渴望。

我觉得第二个在北大给我带来比较好的东西,是独立思考能力。去自己独立思考什么东西对我有用,什么东西对我没用,自己去寻求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学习。这两个精神到现在还在陪伴着我,一个是对于知识的渴望,第二是独立思考判断的这种能力,恰恰如你说的。如果说北大教会了我东西的话,不是那个具体知识,而是说我这样对于学习的态度。

对于终身学习来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不是读了多少书的人,不是拿了多少学位的人,而是他知道什么书应该去读,知道这样读的书的知识和内容跟自己的人生怎么结合,并且用到自己的人生中间去,让自己产生更大的能力和更大的生产力,最后为把自己带到下一阶段人生,做好更好的准备。

朱永新: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你现在所运用的知识体系,有多少是在你学校里学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绝大部分是你自己构建起来的,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去构建起来的,所以我在书里面举了一个WISE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当中的一个调查,他们问世界的教育家,学校里学的这些东西有用的有多少,回答的平均数只有17%。

俞敏洪:真的,关键是世界发展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学的东西本身是有用的,等到你大学毕业就没有用了,比如说技术,按照摩尔定理,每一年半技术性能翻一倍,你在大学学的东西,等到你毕业的时候翻了快三倍了,所以是这样的状态。

我觉得我来打个比喻,你看是不是对,我们吃饭是为了自己有能量,为了自己能够有一个更加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吃饭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变胖。但是很多人他就忘了这件事情,他觉得吃东西吃得很开心,最后就把自己给吃胖了。吃胖了,不光是没给身体提供超强的活力和能量,反而变成了负担,自己生命的负担,我们是不是很多人学习也是这样,本来不该学的东西学了,或者说你学知识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学了,好像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大部分的知识,其实对于你生活质量、品质的提升,对于你能力的提升其实不一定有大的关系,所以你是不是同意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确实精,并且确实对你的生命有好处。


要不就是技能提升,要不就是思想提升,要不就是眼光提升,这样的是不是才是真正的终身学习的态度。


推荐阅读:

chatgpt的启示:中国未来最大的挑衅,就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735447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