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六年级下册第一单位《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分享】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活动设计指数★★★★★   

方法指导指数★★★★★

课堂操作指数★★★★★


Happy New Year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殷勤”“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分清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风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过程

Happy NewYear





读好字音


1.读好下面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中有多音字,第二组词语中有儿化音。


间断 铺户 正月 搀和 分外

 万象更新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2.为什么课文中有那么多儿化词?因为老舍是北京人,他的散文被称为“京味儿散文”。咱们来读其中一段,感受一下“京味儿散文”的味道。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钱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闹而有序——梳理课文实质


1.像春节那样时间跨度这么长的节日,全世界少有。阅读课文,找一找:春节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腊七腊八开始,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 

2.一个多月,一天一天写过去肯定不现实,所以要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舍学生写北京的春节,抓住了哪几个时间点?浏览课文,填写第一栏。

      3.这么长的春节,一点儿都不会让人感到冗长,因为活动实在太多了,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闹新春”。在这些日子里,人们都做些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带大家读这些词语,读课文中出现的风俗习惯。

4.你对哪些风俗习惯不熟悉?(让学生或由教师自己解释)-熬腊八粥:把各类米、各种豆、各种干果,放在一起熬。

      ——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醋里,封起来,等到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儿:杂拌儿是用各种干果和蜜饯掺和成的,通俗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

       ——守岁:除夕晚上不睡觉,守夜。 

——拜年:在初一那天向亲朋好友表白美好的祝愿。

       ——逛庙会: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上有卖东西的小商小 贩,以及各种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等。

       5.这么多事情是不是一天里做完的?默读课文后,把这些风俗习惯相应地填到第二栏里。 

      6. 这些时间点,都是用同样的篇幅介绍的吗?你觉得哪两个时间点作者是详写的?

       7.有人可能不是特别服气,觉得写各个时间点的篇幅都差不多,那是因为这篇文章被选作课文时有删减。读了原文,你就会发现,原文中写“腊七腊八”和“元宵”的篇幅明显要长一些。(出示《北京的春节》原文)



俗而有趣——思考详写的部分有哪些共同点


       1.“腊七腊八”和“元宵”是作者详写的部分,下面,我们重点研读这两个部分。请大家默读,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部分的共同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都抓住了主要风俗来写,而且写得比较具体。

        ——都写了孩子们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也写得比较具体。 

       2.“腊七腊八”的一个主要风俗是熬腊八粥,老舍着力写了腊八粥“料多”的特点,所以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腊八粥“料多”的特点?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从“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个句子可以感受到老舍把各种干果一种一种罗列出来,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料多。

       ——从“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个句子可以感受到。老舍用了一个比喻句,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充分写出了腊八粥的料非常多。

       3.“元宵”的主要风俗是逛灯会,老舍着力写了灯数量多、式样多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特点?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这个句子可以感受到。里面的“处处”“整条大街”等词语写出了灯的数量多。

        ——从“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可以感受到。老舍用了一个排比句,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罗列的方式写出了灯的式样非常多。

     ······

        4.刚才有同学说作者详写的这两个部分都写了孩子们的表现,我们来读一读,了解一下孩子们具体都做了什么,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孩子们喜欢吃,喜欢玩。

       ——孩子们无忧无虑,都很高兴。 

       5.小结:通过细读“腊七腊八”和“元宵”这两个部分,我们明白了老舍是怎么写春节的:他着重写了春节的风俗,他喜欢写节日里孩子们的表现,因为这让春节显得热闹而有趣。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734545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