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孩子为什么要背唐诗宋词

开学第一天:孩子为什么要背唐诗宋词

春夜宴桃李园图.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诗意.清.冷枚绘.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和闺女一起背诗,讲完了字面的意思后总会再给她扯点闲篇儿,比如各种逸事典故啊、门第传说啊什么的,不想让诗人们在她的印象里千人一面,尽量给每位诗人都打上标签,最好是立体的,有明显特征的。

于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唐朝的27位墨客过了一遍,主要参考的《中国诗史》。

此外还一气看完了胡适、钱穆和刘大白的三部《文学史》。施蛰存的《唐诗百话》是个大宝藏,看了好几遍;《唐诗纪事》也有效,《太平广记》这种八卦大全反而无用武之地,蒋勋在东吴大学里讲的《唐诗》课也很有料。

人之初,很八卦。既然娃同意听,我必须得愿意讲啊!

比如王绩是王勃的爷爷,又和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同事;王勃被越南人奉为海王,杨炯当官是个酷吏,卢照邻末尾糖尿病严重投水自杀,骆宾王好赌博,后来为了逃避武则天的追杀隐姓埋名当了和尚等等,投其所好,效果不错。

张桃花同学的《初唐诗人关系网》的思惟导图

那 问 题 来 了 💭

唐诗三百首.宋诗三百首
有小伙伴开始魂灵拷问了:
💬大哥你背诗词,背它有啥用啊?

💬把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背了就行了呗。


💬你背诗词、研究诗词,又不是学者,不赢屋子不赢地,意义何在?

这些拷问一开始还真把我噎住了,一时间无言以对😳

我岂是能被轻易的(*⊙~⊙)噎住吗?

想啊想啊,毕竟,想通了😃

如果还有和那位发问的小伙伴交手的机缘,我会以问制问:

💬为什么土豪家的别墅装修,千篇一律恶俗不胜呢?


💬为什么有些孩子平时活蹦乱跳的,一旦拍照就呆若木鸡,下意识的比出标准的剪刀手呢?


💬看古代典籍和看销量榜前三的新书有什么区别?


💬参观名胜古迹和欣赏刚封顶的大厦有区别吗?

💬人活着除了填饱肚子以及为了填饱肚子的工作以外,还有别的事要做么?


审  美  很  重  要 💭 


清代刊本.唐诗三百首

伟大的时间,给我们去芜存菁。

古代典籍,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筛选和沉淀才来到我们面前的。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坏书”早已灰飞烟灭了,好的文章却逃过了秦朝的大火和历代皇帝的文字狱,以各种方式顽强的活下来

他们有的藏在孔府的夹壁里,有的被藏书楼的主人千方百计的寻来,一掷千金的买下,妥善收藏,精工刻版,广为流传。

林语堂说程伟元就是在街边小摊上商贩用来包裹零食的废纸里,发现的《红楼梦》的残本,多险啊。

还有一些靠昭明太子的钦点入了《文选》,有些靠了陈济的赏识进了《永乐大典》,有些靠了纪晓岚的青睐进了《四库全书》,还有一些靠躲在别人文章后面的注解里,靠那些只言片语,最终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了近两百部经典,其中至少有一半已湮没无存,但是靠着裴松之把一些片段送到今天人们的眼前。


,十三陵神道

古籍如此,古迹亦然。

为什么屹立几百几千年不倒?或者即使倒了还要原样复建,它既不住人又不商用,杵那里有啥用呢?就让人看?看了能咋着呢?

那些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不只是砖石、木头,也不只是营造法式,它是一个载体,包含了古代先民的智慧,里面有美术、雕刻、营造设计上的展示,有文学、礼乐传统的沿革,中国历史的变迁和积淀都在一座座的古建筑上写着呢。

所以,审美很重要,重要到你的人生观都要被它左右。

一个人活在世上除了吃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那些“其他”,都和审美挂钩,“其他”的质量也跟审美水平息息相关。

所以现在教孩子背唐诗宋词,学美术舞蹈,练弹琴唱歌,抽空去听音乐会,这些都是在默默地灌输和熏陶娃们的审美啊,无论娃们未来从事什么行业。


以  下  是  费  话  💭

2021年,闺女在给《全唐诗》签名盖章

“研究”完唐诗顺理成章的就开始梳理宋词,因为唐诗的27人把我累得不轻,所以这回准备就找三四个代表人物来深耕一下,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足矣,后来发现光苏轼的起起落落以及和王安石的相爱相杀都够我忙活的。

这回的参考书是:

研究宋词起码要先对词牌有个大概的了解,这些词牌大多是可以望文生义的,比如〔好事近〕、〔贺新郎〕、〔鹊踏枝〕这些肯定是高兴的情绪。〔雨霖铃〕感觉就有点悲伤了,那〔念奴娇〕啥意思?

一查结果“念奴”是唐朝的著名歌手,至于赞颂娇滴滴的著名女歌手的旋律怎么可能配得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因为找不到旋律,这个问题只得存疑。

〔满江红〕啥意思?一查,哦,合着就是种水草。

早年间买的万树的《词律》因为是影印版,所以没怎么看,现在找出来翻了翻,里面词牌很全,有简介,有代表作,有相同词牌不同体制的对比,只是缩小的影印版对老年人的眼睛不友好,快看成瞎子了。

《李清照集》收录很全,基本算是全集,还有《金石录后序》和《词论》两篇,相当于李清照的个人传记,很多旁征博引的注解能帮你了解的更宽。

夏承焘的《稼轩词考证》也很全,洋洋洒洒一大篇序写得相当好,辛弃疾“万军中取叛贼”就是在这里看到的。

孔夫子上在售的古籍善本

《苏东坡传》很久以前买了一本上海书店的小字影印版,字又小又花,这回看是第三遍了,感觉值得买本港台版奖励自己,因为翻译的没货,只好又买了翻译的版本。

《人间词话》我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民国版的马粪纸印刷的,字迹模糊难辨,没任何解释,看里面的批注应该是我早年间看过一遍,但是全忘光了。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这个装帧极其残忍,但是内容真心不错,有翻译,有注解,有王国维提到的诗词的全文,还有高手的赏析,这个赏析立论甚至比王国维都高,王老太偏激了,看到最后买椟还珠以读每篇后边的“赏析”为主了。

《宋词记事》是我买的第一本“记事”类,从此知道古人也如此热衷于聊八卦,所谓“记事”就是在每首词的后面写一段和这首词有关的小故事,说它的由来或流传之后的逸事,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意思。

比如苏轼持铁板唱“大江东去”,游西湖被歌伎尾随写“贺新凉”脱身;还有李清照两口子比词一较高下,猜书喝茶等等。

《宋诗选注》是我早年在菜市场书摊上无意中买的,虽然破点,好在是竖排繁体。别看钱锺书老爷子写他的文论时佶(jí)屈聱牙的掉书袋,但是这本写的相当有趣,各种插科打诨俏皮话。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734526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