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文知识——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语文常识——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学习不迷路!
1


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绘、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诘、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语


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怀、、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局面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2、记叙文六因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议论文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议论文结构   
①引论:提出问题

②本论:分析问题
③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
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
  ①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②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①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②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六、说明文
1、说明文分类:  
 ①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2、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4、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5、说明文语言特征:
  ①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②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6、说明文的结构
  ①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②把握结构的意义。


七、散文
1、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    

2、散文的特点:
A、形散而神不散    
B、意境深邃、感情真挚
C、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3、散文鉴赏步骤
A、明确散文类型
B、抓住散文线索
C、明确散文思路
D、把握散文特点
E、品位散文语言
F、理解散文主旨


八、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


九、描写
1、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描写
3、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4、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5、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6、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


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C、某个词换成另一个可以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D、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2、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A、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B、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C、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D 、评价语句特色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3、环境描写的作用:
A、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B、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⑤突出、深化主题。



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⑴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⑵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①用第一人称;
 ②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6、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①必须用第一人称;
 ②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7、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①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②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③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8、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A、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B、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

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
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
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C、段意的归纳
  ①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②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③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9、识别或提炼文章主旨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⑴主旨出现的形式和位置应该有明确的判断,主旨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上: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⑵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主旨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

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END
觉得这篇文章能戳中你的心,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每日打卡,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悄咪咪问下你们,最近学习,想看什么样的文章和学习资料呢?

标签:众才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沟通、优秀父母、能力提升、升学规划
来源:本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以致谢,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634643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