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我一定不对孩子发脾气”,对心情管理真的有用吗?

“下次我一定不对孩子发脾气”,对情绪管理真的有用吗?





情绪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在各行各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彷佛就是“靠谱”的人。
但是,事实是这模样吗?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面对如此之多复杂的情绪而不表白出来时,是情绪管理成功还是压抑自己?
当我们开始表达情绪的时候,我们又害怕负面心情让周围的人对我们产生负面的评价。
到底什么样的情绪表达才是合理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础的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管理情绪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疑难杂症。

什么样的情绪表达是无害的?

科学家曾经归纳了两点阐述什么是有害的情绪表达:

1

情绪的表达是出于歹意的

常见于陌生人之间,无论是面对面还是经由过程媒体、电话、网络等等。

由于陌生感和距离感,对彼此的状态并没有客观的了解,所以情绪的表达仅仅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立场观点。
甚至有的时候彼此间并没有实质利益冲突,只是是为了表达而表达。常见的例子有:
  • 你不认同我的观点(让我有情绪了),是因为你蒙昧(虚构对方的形象)。
  • 你开始攻击我(让我情感受到伤害),你即是我的敌人(把场景灾难化)。

2

情绪出现的初衷是合理的,

但表达的方式是过激的

常见于熟悉的人之间,例如家人、同事、社区内等等。

由于关系比较紧密,甚至比较亲密,人们更容易凭主观想象勾勒出对方的认知框架,从而认为对方应该“无条件”理解自己、认同自己、包容自己。
因此,即便是拥有好的初衷,情绪的表达往往也容易绑架了亲密关系。常见的例子有:
  • 孩子做了蠢事(让自己感到难堪),大声辱骂孩子(绑架亲密关系,认为自己已经教过孩子,尽到了义务)
  • 翻看家人手机遭到质疑(被质疑,感到受伤),认为家人有事瞒着自己(开始渲染场景,绑架亲情,认为彼此间应该无条件公开透明)

外因是如何影响情绪的?

了解ABC

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对于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提出过一个“A→B→C模型”
A:代表任何带来刺激的外部事件或人。
B:代表人们自己的信念。
C:产生的情绪以及带来的后果。
我们可以看到,直接影响C(情绪和后果)的是什么?其实并不见得是A(外因),而是B(个人的信念、视角、价值观)
举个很简单例子,路上堵车,心里开始冒火,嘴里开始骂骂咧咧……客观地分析,是堵车(A)导致了这些负面行为(C)吗?
显然不是,而是B:人们认为堵车会耽误自己的事情,可能会迟到;可能会被人批评;可能会无法完成任务……但所有的这些都是基于“可能”。

避免123

从堵车的例子,可以引申出三种不良的信念模式,而这三种模式,也是最容易导致过激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

“把一切事情灾难化”



灾难化的思维方式有个特点,就是即便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在某些人心中,也喜欢把灾难“搜集”起来,放在一边。等有事情发生时,不是先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把灾难拿出来与事情做对比。
例如:孩子成绩不好,那么考不上好高中怎么办?那就没希望考上好大学了,那前途岂不是毁了?

“非黑即白”

有时当人们的自我意识特别渺小时,情绪的起伏容易被一些微小的事件推到“极致”,从而引发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例如:“你背着我藏了这些钱,你绝对不值得我再信任了”;“我给他打了三个电话他都没接,我不可能再去联系他了”。

“必须要这样”

这是典型把自己的标准泛化的过程,即认为无需审查或解释自己的标准,别人也应该理解、接纳并遵循。这种思维尤其容易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以亲情的名义来绑架对方。
例如:“你是我老婆,怎么就不能理解我?”;“自己家人,无论如何你也得忍着!”


以上这些是情绪管理入门最基础的概念,但是道理都明白了,那怎么我还是很容易被别人影响情绪呢?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
  • 首先,情绪管理是需要不断实践操作的能力;
  • 其次,行为背后不仅仅是单一的因素沟通,人的行为是复杂的,需要长期反思和洞察的练习;
  • 再者,对情绪的理解不到位,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分不清楚很容易爆发。
因此,成长教育专家兰海开设了《情绪管理集训营》课程
只有情绪平和时,
才能够更好的把事情处理好;
只有情绪平和时,
我们才更容易去关注怎样做才是有效的;
只有聚焦在事情的解决而非情绪的发泄,
才能更好地实现孩子的教育目标。


兰海团队历时1年打造精品线上课

《兰海情绪管理集训营》
父母提升情绪能力,扫码报名👆

不吼不叫带孩子,收获全家好情绪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要父母积极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对于家长来说,心情平静的时候,无论孩子出现什么状况他们都能应对自如。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仅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更能收获和谐的亲子关系。

学过的妈妈们表示

自己的负面情绪少了很多

对娃也有更多耐心了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改变了,孩子就变了。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如果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家里的土壤就好了,那么不管种的是什么花,都能绽放。


拥有好情绪,全家更亲密

扫码预约,加入学习吧👇


👉平成废物:快乐教育的后果,日本替我们试过了

👉6-12家长必看 | 什么是「健康的亲子关系」?

👉一个普通孩子「被无条件爱」的18个瞬间


– END –






上濒教育
五大核心业务
通识成长直播课 | SNG营地 
兰海说成长App | 教育咨询 | 职业培养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63444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