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70条必考学问点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70条必考知识点归纳


1.探究二力平衡实验



1.在探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答:摩擦力


2.你认为右图哪一个实验更合理?
答:甲,因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尝试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能否处于平衡状态?
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实验中如何改动拉力的大小?
答: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动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答:改变拉力的方向。


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一致物体上?
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窥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始终线上?
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而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8、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
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


(2)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转换法应用:
通过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


(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3.探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牛顿第一定律)





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
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地越慢?
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地越慢。


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
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


5、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答: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6、牛顿第一定律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出来?
答:不能,只能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7、将此实验略加修改还能做哪个实验?
答:(1)将斜面长一些,增加刻度尺和秒表可以探究速度变化的实验(2)保证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
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不能说压强越明显,因为探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概念)


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而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5.如果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答:相同,因为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有其他因素无关,改成木板后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效果而已。


6.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1、由图1、图2可以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


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
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通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
答: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也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大”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
(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
答:不是


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
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8、比较甲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9、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相等,因为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密度相等,所以深度也相等。 


10、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两边压强相等,所以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


11、测量出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能否算出金属盒在左侧液体中的压强?
答:能,因为两侧压强相等。








6.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实验更合适的操作顺序是:
b a c d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此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系是:
Fa-Fc=Fd-Fb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
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
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5、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缺点是:
测力计本身有重量,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6、如上图,乙图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怎样变化:
由大变小,原因是力臂由小变大。


7、你认为哪个图更合理?
答:丁图,实验不受弹簧测力计的重力的影响。


8、使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最终目的是:
更能正确认识力臂。


9、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是结论具有普遍规律。








8.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原 理:有用功/总功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同一滑轮组: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6)测量机械效率时为什么不能使弹簧测力计静止?机械效率会怎样?
答: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绳子和滑轮之间没有摩擦力,拉力示数会变小,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偏大。








9.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1)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2)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木块被小钢球推动的距离多少
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3)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5)斜面的作用:是物体具有速度并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6)水平面的作用: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7)能量转化:在斜面上机械能转化过程: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 在水平面上能力转化过程:动能转化为内能。


(8)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在水平面受到摩擦力。


(9)实验推理与假设: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小球将做匀速直线匀速,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0)超载、超速问题判断:超速时,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超载时,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11)用小球做实验有不足之处是:不能保证小球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235347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