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100万的南京地产人,孩子上什么学校?
点击下方名片|关心+星标我们
1
南京一位职位较高的地产人,跟我哭诉,说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学校,比来心烦意乱。而且,小学上得不尽如人意,目前面临初中的选择,她想“纠错”!
好吧,我写一篇5000字的文章,帮这些地产人办理“教育痛点”。
首先,地产人,这是南京高压力、快节奏、较高收入的一个群体。收入百万的也较为多,看上去精致、体面。实际上是内耗的,透支的,朋友圈凌晨一两点还经常发鸡汤文。
非常内卷,时间不由自主,忙不停,压力大。一位地产朋友直言:“近三四天工作到夜里一两点。”他补充,“是常态了”。另一个女人地产人的眼睛立刻红了,说亏欠孩子,老公也非常不满。她顺便说,“我的几个地产闺蜜都离了……”
感慨一下,地产发展构成了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塑造了城市形态,而从业者,一方面较高支出,另一方面,也是拼脑力+体力,所谓的”干3个人的活,拿1.5个人的钱”。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儿女上什么学校?
这篇文章分享一下这个集体对教育的理解和选择。
2
先说地产人很简单出现的认知谬误。
地产,和金融一样,与很多行业产生关联,经常接触到规划,城市资源如教育、商业、家当等,看起来什么都懂一点,实际上,他们用于自我学习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时间并不多。
当然,有一部分精英化的地产人,属于“样样精”,对社会的认知很深,无论房子、教育,还是都会发展、政策趋势等,都具备很高的逻辑力,这些人是没什么问题的,既是人精,也是精英。
但有一些地产人,甚至都不知道教育的基本常识,不懂学区,甚至不乏一些人还想当然的认为靠近学校就能上学,有的买学区房,学区占用的情况下,却毫不自知。
有一个女性,买了河西致远小学附近不远的房子,以为顺其自然能上致远小学。跟她说了以后,才恍然大悟,赶紧想办法。
除却这些少数者,有的地产人对教育的认知也不足全面也不够深刻。
认知不到位,行为就失误。
有时,他们把教育简单的视为商品,只是简单理解为什么学校好,什么学校不好,偏爱简单粗暴的学校排行榜,然后根据所谓的排行榜来买学区房和择校。
实际上,这是错误。因为南京的小学,大多根据上南外的数量而定学校的档次,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什么的,不能说毫无道理,但也不是真相的全部。比如学校的教育理念、氛围、家长的构成和层次,每个学校都不一样。
从了解信息的渠道来看,地产人大多是通过简单的同事聊天、微信文章、抖音推送等来碎片化的认知,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里存在信息茧房,也是很容易误导。
流量高的信息推送到眼前,可以说,90%都是错误,我看到一些高流量的抖音中介,在做“学校排名”时,是根据自己手头房源的把握来篡改数据做的教育表格——而大多数地产人,因为没有时间,所以缺乏甄别能力。
南京的地产媒体人,身为媒体,其实在教育认知、学校认知和教育理念上也是“隔岸观花”,大多数人也不甚了解。表面上的学区房情况可能如数家珍,但真正的内核逻辑和学校的前世今生却不懂。
有一位营销总,在鼓楼区买了一个学区房,四五百万。孩子上学后,各种不适应。他都有点来气,觉得自己白买了,学区房不值。其实也不是如此,只是他家的教育预期、认同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气性与这个名校的氛围不同罢了。
有些地产人,自己公司的楼盘终于落地了一个“名校分校”,在炒作和推广之余,把自己也给彻底洗脑了,觉得好得很,也是名校——于是,让孩子上这个某区的名小,实际上我们业内是知道的,这只是挂名罢了,基本没什么师资。
随着南京教育均衡的推进,名校分校越来越多,客观评价,这里面是有含金量的,但也有不少是水货。
而地产人,经常被迷惑,根本分不清。特别是自己的楼盘落地名校,容易自我催眠和洗脑。
还有几个容易出现的错误:
(1)有钱,就行。这一类地产人,收入高,压力也很大,没时间,但脑子里觉得“有钱可以解决问题”。找人上学,打个招呼就行。或买个最贵的学区房。或直接上国际学校,任挑。这类人大多高管,但实际上,孩子的教育预期和最后的结果也不是很好。教育和商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2)迷恋伪中产化的教育观。这类地产人也蛮多的。不让孩子吃苦,他们会走相对多元化和素质化的路线。比如美国电影宣扬的独立自主自由教育观,其实素质化≠不管教育,相反,素质化是很贵的教育,目前国内主流教育模式,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条线路不是不对,而是要与自己的能力实力匹配,对家庭要求很高,需要有兜底能力和社会资源能力。但一些收入也不是很高的地产家庭,迷恋某一种“素质化”的表象,这实际是自己对伪装中产生活方式幻象的一种投影;
(3)闺蜜团。很多女性地产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闺蜜,客观来说,有时也挺坑的,容易提供错误信息,因为教育很复杂,适合别人家的孩子未必适合自家的,但小团体内的分享、交流、吐槽,容易信息茧房。有些闺蜜的认知也不深,但喜欢现身说法,比较能共鸣;
(4)名校分校的迷雾。正如之前所述,地产人被自己的楼盘名校分校给催眠洗脑了,比较浅层的认知。我认识很多地产人都买了自家的楼盘,倒不是对自家品质的认同,而是觉得学区很好,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有的分校是有含金量和潜力的,但学校不同,其教育倾向和优势点不同,其实也是很有区分的,要挑选合适的,而不是图自家楼盘方便和优惠就去买。
接下来聊地产人偏爱的学校。
3
地产人的孩子上什么学校?
一般而言,具备择校能力和实力的地产人还是很多的。但偏爱的学校其实比较单一,也和房子、圈内的风气非常相关。
有一个比较聚集的区域,就是河西。
因为南京很多房企的总部设在河西,地产人的买房和教育路径往往在周边。
而且还有这样的说法,过去十多年的南京地产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产人被洗脑到了河西,这是财富效应、圈内效应、产品等因素造成的。这个效应,地产是这样,其实金融也是这样,南京高薪IT行业也是这样,越来越趋于河西了(因为河西源源不断的新房,有的品质也确实很好)。
其中,很多地产人住江湾城、西堤国际、河西南星八客等楼盘。所以,地产人的孩子上新城小学、江湾城小学(致远小学分校)、河西南外小学很多。
还有一个民办小学,青奥村小学,也聚拢了很多江湾城地产人的子女。从成绩上,河西的一些小学生源确实不错,虽然不那么整体鸡血或楸,但上南外的人数却是惊艳的,有的也达到了与鼓楼名小PK的地步。
那,选择南京传统名小的地产人多吗?
是有一部分。但与地产人相对较高的收入相比,其实比例并不为高。比如“拉力琅芳银金南北游”9所名小,真去这里上学的地产人子女,不能算很多。相反,在这些传统名小里,体制内的家庭比例较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中小学、研究所等。地产人的反而比例不高。
其中,银城小学、汇文小学多一些。这里面有2个因素,一个是双学区,银城小学/汇文小学+金陵汇文初中;一个是河西的地缘,距离河西近,所以很多地产人是“住河西或江心洲,上汇文/银城”。
而孩子上北京东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南师附小的地产人,确实较少,这也有2个原因:这些大多位于成熟主城区域,周边很少有新房楼盘,地产人大多不熟悉;其二,虽然这些学校很不错,但知名度次于鼓楼名小,而很多地产人是看知名度的,他们相对更偏向鼓楼,索性一步到位心目中最好的。
在江北,主要是隧道口的一中分校,还有少量择校明道、汉开;在仙林,则是金中仙外的小学/初中;在江宁,则很多倾向于江宁南师。
这里面还有个仙外,很特殊,是南京很多地产人心目中的白月光,有一些地产人会交流,花个几十万试图上这个学校,但名额确实紧张,难度越来越高。
当然,还有很多地产人,在孩子上学上是入坑的,有些区域的名校分校,确实不怎么样。有一个地产妈妈,孩子上了2年后,非常后悔,跟我说不管多难,都要想办法转学。
如果房子买错了,还可以退,即便持有,也可以以后纠偏;但孩子上错了学校,或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光无法重来,是很难纠偏的。
到了初中,成绩会分化,其实走什么路线就相对会清晰。
刚才所说的,其实还是有一定年龄的地产人,从业有一定的时间。而现在的新地产人,他们工作时更卷,更没时间,孩子还小,大多是父母帮着带,选择学校时,很多也比较盲目,有点人云亦云。而且,受制于收入、资金能力,他们没有能力选择第一流第二流的名校,只能选择名校分校——这里面就有问题,对每个学校的特点、教育理念完全不熟,相对比较草率。
好,这里总结一下地产人的孩子上的学校:
(1)河西比例较高。集中于新城小学、江湾城小学、致远小学、河西南外小学、青奥村小学、金中河西小学等,初中一般也是相对应的教育集团居多,随着成绩一路上扬,选择金中河西初中高中的也越来越多;
(2)传统名小尤其鼓楼名小。有一定比例。这些地产家庭很重视子女的成绩,与体制家庭相仿,一步步的努力+鸡血,大容量的校外辅导,很折腾父母。地产人看多了房子和好产品,其实是不愿意住老破小学区房的。
而且,对于工作还是带孩子,这是一个孰轻孰重的选择问题,客观来说,很多女性是牺牲自己事业工作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各行各业的南京父母,不管是什么专业行业,最好能辅导孩子做数学题;
(3)其他区域的名校分校,一般确实是选择头部学校居多。比如江北的一中、明道、汉开等,比如江宁的南师。东外等,栖霞的仙外、金中等,这比较容易取得一致性,因为这些区域本身提供的名校资源有限,还在逐步发展过程中,“没太多可选择,所以倒很一致”;
(4)走国际化教育的地产人越来越多。一般而言,地产人太忙太累,真正能从小到大,一步步规划+鸡血的,太少了。所以地产人的子女成绩真的不是很好,当然,有些精英地产人也深刻认知到应试教育的一些缺陷,也不会走鸡血路径。
同事,地产人普遍矜持、骄傲,平时接触也高大上,很难容忍自己的孩子去上个职校、大专。那就只能走国际化教育路线,比如公办校集团的国际班,比如国际学校。其实,这也没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前提是需要有资金实力,也需要父母的社会资源能力,还需要父母具备真正国际化的视野和通达的世界观,这不是仅仅靠钱能解决的。
比如南外、金陵系等国际教育,比如威雅、博颂、金地未来、贝塞斯、赫贤等国际学校。
这些国际教育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其实是需要一个一个正如琢磨和研究的,而不是今天了解到一点,明天又碎片化的了解到一点,最后盲人摸象,缺乏整体认知和理解。可惜,这恰是很多地产人的痛点,时间不够,其次,深入研究教育、国际教育,目前南京缺乏很多高质量的有用信息和文章,提供的信息、资讯是紊乱的,碎片化的。
这里,我提供这个公众号,可供南京地产人关注:南京升学观察。
原创的教育文章,原创的南京教育格局以及未来变局分析,学区房走势分析和判断,原创的资讯、信息和独到的解读——而南京市面上的很多教育内容和数据分析,是抄袭我在七八年前些的东西。
当然,仅仅关注也不够。因为,碎片化的认知本身就是缺陷和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因此,我想了下,索性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活动服务。联系人,1895315 (微信同手机)
地产+教育的专项活动。优势是:①量身定做;②系统化;③专业化;④逻辑+数据+分析。
记住:南京人是很看重教育的,地产人如果不努力,就落后了。如果孩子培养不好,这辈子挣的钱,不够填洞。
简单的说,帮大家梳理南京教育路径和各自优劣势,往大里说,作为地产人或南京普通家庭,只有父母提高自己的教育认知观,子女才可能更好的成长。
讲真,我们都为人父为人母,并不指望孩子以后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事业成就,而是希望他们健康成长,拥有好的三观,具备选择能力,具备社会能力,尤其要具备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没什么比孩子的眼泪更令人心碎。想到有一天,他们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赤手空拳,这是让父母很担忧的事。的确,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世界变化很快,我们老了,但我们的孩子要生活很久。
一想到这里,我自己都会更积极的努力,不躺平也不抱怨。我相信南京很多父母都是如此。
4
教育和房子不同,房子的研究其实没那么复杂,但教育却很复杂, 内涵很多,变量很多,而且这个体系相对较封闭,不深入业内,委实难理解。
像南京一些网红校,操盘逻辑和楼盘是相似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实验小白鼠。
其实,一些南京地产人把房子忽悠的卖给不匹配的教育人,而一些教育人,又在教育不匹配需求的地产人孩子。
买错房,叫接盘侠
上错学校,成小白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5035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