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孩子为什么挑食,特地告诉你怎么治

聊聊孩子为什么挑食,顺便告诉你怎么治




如果一个孩子能在饭桌前乖乖坐下,自觉夹菜,不用盯着也能把饭吃完,家长做啥ta吃啥,那ta……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对有些家长来说,让孩子好好吃饭比让他们好好写作业还要难:


娃抓着筷子,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往下夹;吃饭不是靠哄骗就是靠恐吓,饭桌上本该是开心放松的氛围,愣是被孩子的挑食问题搞得剑拔弩张、鸡飞狗跳……


挑食,俨然成了家长们每天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多吃点青菜,菜又没有毒!”


——不一定。


有些孩子能接受根茎类蔬菜——土豆、藕、山药……也能接受瓜果类蔬菜,但就是不喜欢吃绿叶蔬菜——越绿越不喜欢。


仿佛绿色是毒液的颜色,吃了就会中毒。


受过各种科普、广告洗脑的大人,会觉得,绿色等同于健康,孩子为什么“闻绿色变”呢?


还真别说,孩子的潜意识里没准真觉得绿色等于“有毒”。


美国耶鲁大学曾做过一项儿童对于植物反应的研究,研究表明:儿童不爱吃蔬菜可能是出于生存本能的行为。


研究人员在耶鲁大学的婴幼儿认知中心实验,放置两种真实植物、两种逼真的人造植物和 两种其他物体,接着观察 47 名 8 至 18 个月大幼童的反应。研究人员让儿童接触不同的物体后发现,儿童挑选植物等自然物的机率,小于塑胶或金属 物体,参与实验的孩童不愿触碰植物。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打从出生以来,就存在这种行为模式,目地是为了避免被花或植物伤害或中毒。研究显示,这种行为策略会保护孩童,降低他们可能误食或误触有毒植物的机率,或是被植物的细毛、荆棘或毒油等物理防御机制所伤,以避免暴露于植物带来的危险。研究称,防御和生存机制告诫人类不要摘取危险植物,这可能是儿童拒绝摄取多叶绿色蔬菜的原因。


除了颜色,蔬菜的其他特性可能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偏好。


有的蔬菜纤维多,口感粗糙,孩子在咀嚼吞咽上体验较差,也会下意识地排斥这类蔬菜。


如:韭菜、笋、芹菜、菠菜、莴笋等




“蔬菜有怪味?是你舌头有问题吧?”


——有点道理


孩子的味觉比大人更敏感。


日本动画《蜡笔小新》里小新不喜欢吃青椒的设定可谓是深入人心,不论妈妈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小新都对青椒爱不起来。


事实上,如果家长在孩子幼童时期没有过渡地、直接给他们投喂气味较为剧烈的蔬菜,可能会让他们在未来更容易拒绝这类蔬菜。


如:香菜、茴香、茼蒿、青椒、洋葱、苦瓜等



聊聊孩子为什么挑食,顺便告诉你怎么治


“饭不好吃?那什么好吃?”


——别人家的饭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童年经历,在自己家吃饭不香,到别人家吃就格外香。


聊聊孩子为什么挑食,顺便告诉你怎么治


有时孩子挑食针对的不是菜蔬,而是家长的厨艺。


试着给菜品换换造型,让蔬菜的颜色更丰富、更有趣;或者改变一下食谱,让蔬菜从主角酿成配角,甚至“隐身于”孩子喜欢的食材里,没准孩子一下就能体会到蔬菜的美好了。


在孩子挑食这件事上,家长确实“难脱干系”。


其实只要正确引导,孩子“好好吃菜”并不难。


家长不妨换种思路,从头给孩子介绍蔬菜。


比如,告诉他们,胡萝卜是小兔子最喜欢的食物;西兰花是可以吃的小树;黄瓜吃起来的声响很动听……

比如,从“种、收、作、食”四个环节切入,活泼地介绍蔬菜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变成餐桌上的一道菜的。


甚至,家长还能带着孩子一起种菜,告诉他们,每一种菜蔬其实都是一只“蔬菜精灵”……

聊聊孩子为什么挑食,顺便告诉你怎么治

<彩蛋>


猩球会推出的「阳台种菜亲子打卡营」,将在惊蛰之日开启!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体验种、收、作、食的神奇过程,让孩子收获属于自己的“蔬菜精灵”。跟随打卡活动,除了收获作物,孩子还能在种植过程中获得自然观察、记录和写作的能力,收获美好的亲子时光,是一次难得的自然品格教育!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935543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