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共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5天!

2月共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5天!

点击上方关注,每月更新一本书



🌈美好的一天从晨读结束
📚我晨读我精进
🗓2023年2月25日
👤晨读人:雅丫妈妈
今天是2月共读《陪娃儿走过初中三年》第25天!

2月共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第25天!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音频: 进度条 00:00 09:05 撤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家长要做的功课是平时多教导孩子生活常识,让孩子离开我们后,可以很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孩子只有体验,才能获得生活的真知。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学校怎么样,北京的孩子升入初中,都要进行为期一个礼拜的军训。有的学校会把教官请到学校,有的学校则会把孩子们拉到军营里。女儿初中的学校是把孩子们拉到郊区,直接进驻军营去训练的。
学校是想通过让孩子们在军营里学习军事和国防知识,体验军人作风严格、纪律严明的集体生活,从而达到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塑造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目的。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如果孩子小学时候不寄宿的话,军训便是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家。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是孩子是否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是否适应集体生活。对家长来说何尝不是考验呢?那是对家长放手能力的考验。
女儿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过一次夏令营的经历,那次她离开我们十二天。分手的时候,我们和孩子约定好,每天晚上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我们她的情况。起初那三天,我和她爸爸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就等着来电话,想知道她在营里都做了些什么。第三天晚上,她就在电话里告诉我们:“我们每天事情特别多,每天晚上等着打电话的人特别多,我以后就不天天给你们打电话了啊!”
那次夏令营,主办方特意在通知上告知家长们不允许给孩子带手机、零食,也不允许家长中途探视。我们便依照吩咐,一样都没有去做。但是,送孩子赴营的那天,却看到不少家长为孩子准备了零食,临别时千叮咛万嘱咐的。那一次夏令营,女儿学校还有另外几个孩子是和她同去的,家长们也都熟识。孩子入营没几天,就有家长给我打电话,问周末要不要一起去看孩子。
孩子们的夏令营营地在郊区的延庆县,从北京市区开车过去,要两个小时。我知道主办方不让去探视自有人家的考虑,肯定是怕几个家长去,引起孩子的情绪骚乱,到时候真要哭成一堆,就不好收拾了;另外一方面,我们把孩子送去夏令营,本意就是想锻炼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妨放手让他们去就好了;再说了,父母中途去探视孩子,明摆着是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我真心想看看女儿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充分相信女儿离开我们后可以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所以便没有同去。
后来,听几位去看望孩子的家长回来说,他们到了后,人家压根不让他们进去,他们只能趴在孩子所在营地的大门口看了看孩子们活动的场景,有的家长竟然掉了眼泪。与此相反的是,有个正在活动的孩子看到妈妈趴在门口,非常不高兴,一个劲挥手让妈妈离开。晚上,这个孩子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还责怪妈妈跑去看他,让他在同学面前丢了人。
家长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一致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而是家长不能放手让人家独立。人的天性之一就是独立,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从学会爬离妈妈的怀抱,到挣脱妈妈的手开始走路,再到离家去上学,其实是一步步离开家、离开父母越来越远的。在远离的每个节点上,我们会发现孩子都表现得非常坚定,因为那是他自然成长的需要。这个过程真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家长要做的功课是平时多教导孩子生活常识,让孩子离开我们后,可以很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孩子只有体验,才能获得生活的真知。
因为有了这一次把女儿送进夏令营的经历,女儿初一军训,我就非常放心了。七天,女儿一个电话也没有往家打,我和先生也非常坦然,没有丝毫的焦虑和担心。事实上,女儿和她的同学们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七天的军营生活,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军队纪律严明的作风,也锻炼了集体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我想,大多数的家长都有深刻的体验。
在放手锻炼孩子自立能力方面,我觉得城市里的家长远远比不上农村的家长。虽然这是城乡条件差别造成的,但从孩子的成长来说,农村孩子得到的锻炼就比城市里的孩子多得多。
许多农村孩子初中时需要每天走几里路到学校,而且孩子一旦上了中学,父母便不再接送,孩子们要起早贪黑,夏天顶酷暑冬天冒严寒。还有更多的农村孩子,一上初中就开始住校,因为学校离家动辄几十里路,往往不少农村住校的孩子,无论住宿条件还是伙食条件都不太好。这些孩子的求学路虽然艰难,体验到的生活滋味则比城市孩子多得多,这无疑也是一份难得的财富。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一直觉得自己身上具有许多城里孩子没有的优点,而且常为自己的这些优点而骄傲。
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骑自行车去上学,这便比乘车上学有更多的体验。有一天,她早晨在学校车棚放车的时候不小心把许多车子碰倒了,于是便有了一篇非常有趣的“体验尴尬”的日记。她绘声绘色地描绘一排车子“一辆一辆像多米诺骨牌般轰然倒地”,又“快速地一辆接一辆把可怜的车扶起来”,在文章的结尾她写道:“车倒了有什么?扶起来就是了!”这是一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深刻感悟!只因为她骑车去上学才会有,如果是坐在爸爸的汽车里,我相信断然出不来这样的感慨。
初三的时候,为了给女儿节省时间,早晨爸爸送她,下午放学她自己坐公交回家,女儿非常愿意自己乘公交。在她看来,坐公交并不苦,反而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我曾经想接人家回家还跟人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我们都知道“经历是财富”,却总是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经历”的机会,还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女儿最惊心动魄的经历是中考结束后去英国。
中考结束后,女儿去参加了一个为期二十一天的赴英国游学夏令营。在英国的一天晚上,她和住在一起的两个小姑娘参加完同学的生日聚会后,却迷路找不到寄宿的家了。打电话给带队老师,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去找她们,打电话给寄宿的家庭,人家也不愿意去接她们。英国晚上的街道人很少,而且灯光很暗,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吓得哭了起来。后来,马路上开过来一辆警车,女儿冲上去拦下,把包里装的寄宿家庭的地址给了警察,警察才开着警车把她们送回了家。
过去了好几年,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和女儿探讨的时候,她说就是因为大家都依赖别人,所以谁也没有留意应该怎么回去,才导致了那样的结果。是啊,孩子们平日在父母身边,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帮他们打点好了,他们几乎不用操心任何事情。可是,孩子终究有一天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就算再大的坎,也要他们自己去跨,做父母的不可能帮到他们,还是要他们自己去经历。从小能够得到锻炼,孩子遇到挫折才会走得从容一点,不至于惊慌失措。
过去了好几年,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和女儿探讨的时候,她说就是因为大家都依赖别人,所以谁也没有留意应该怎么回去,才导致了那样的结果。是啊,孩子们平日在父母身边,父母把所有的事情都帮他们打点好了,他们几乎不用操心任何事情。可是,孩子终究有一天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到那个时候,就算再大的坎,也要他们自己去跨,做父母的不可能帮到他们,还是要他们自己去经历。从小能够得到锻炼,孩子遇到挫折才会走得从容一点,不至于惊慌失措。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735190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