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忍不住打了孩子,怎么办?

我忍不住打了孩子,怎么办?

(点上方蓝字“聊爸”,关注家庭教育)

【聊爸第58期648号】


我家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只要一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特别喜欢到人家沙发上乱蹦,不管我怎么说,他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把孩子给痛打一顿。

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四岁多点,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一位母亲

我忍不住打了孩子,怎么办?

孩子打了,就打了吧!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只要你知道打完了,还会心疼孩子,其实对孩子是不会造成什么心理创伤的,但也不会对孩子构成什么有效的教育结果的。

很多父母都会是这样的,尤其那些长期是单独一个人带孩子的妈妈们,更是简单出现这样的情况,把一个孩子拉扯大,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除非,你天赋就很喜欢孩子,觉得带孩子就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而且乐趣就在于,能不断发现孩子折腾各种事,自己有总能乐此不疲地去找出各种更有趣的方式来搞定他——在你的眼里,这就是完美的生活,而不是搞定孩子之后,才能开始完美的生活。

好了,我们忍不住打孩子的怙恃,往往都是认为——


搞定孩子之后

才能开始愉快地生活

所以孩子一直在搞大概中

我们一直在希望进入愉快的生活

孩子的闹腾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哈哈哈……无计可施时

打,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所以,我们忍不住打孩子,就说明我们已经失去对孩子教育的能力,打,这个行为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外表看起来是在教训娃儿,孩子一开始也这么认为,但时间长了,孩子也看明白了——其实妈妈打我,不是在教训我,而是她情绪不好。

时间长了,最后只剩下“大孩子”的我们自己,还坚持认为:打,是在教育孩子。

这就是:忍不住打孩子,简直没有什么教育价值的原因。

那上千年我们老祖宗传下了的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何理解呢?这可是说,打娃儿不仅有教育的价值,而且还说出了其教育价值非常高哦,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几段相关的故事给大家说说吧。我想说清楚了,我们就不会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误会这句话了,更重要是不会为自己“要不要打孩子”而纠结、难过了。

我忍不住打了孩子,怎么办?

“棍棒底下出孝子”,确实是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师长是可以用棍棒来教训孩子的错误的,但这个用棍棒的教诲,不是现代人想象的——拿着个棍棒可以乱打孩子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礼”规来打的。

“礼”是通理的,也就是说,既然是在教育孩子,那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有教育的内容是要符合道理的,要按照一定的仪轨来进行的,绝不可是我们父母师长纵容自己当下的烦恼,随心所欲的发泄情绪行为。


我国著名的作家沈从文先生,在回顾他当年读书不听话,犯错挨打时说:

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顿打。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头受笞。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

由此可见,用棍棒教育孩子,绝非我们一般父母从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只要孩子不如自己的意,就用棍棒打孩子教训他,这样就能实现“棍棒底下出孝子”了。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理解!

我们从沈先生的回忆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于教育的棍棒,同样是有礼仪,通道理的,而且也是要在基于敬仰孩子的人格的前提下来进行的——是按照圣人的教诲,以圣人的名义,来教导我们孩子忏悔,悔过,自新的一个过程。

在这里,我再补充几段可能是最早关于教学过程中,用棍棒打学生的历史记载,以提供给我们现在的爸爸妈妈了解,尤其能明确——

如果用“打孩子”的办法来教育,那也一定要

从礼通理

不可以随性泄愤

随意打骂

据《周礼·春官》记载:“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觵(gong)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小胥,小官吏,协助大胥召集卿大夫的子弟学习礼乐舞蹈,并卖力教学考核现场的纪律监管。如果发现有迟到的,不认真的,便要罚他们用觵(一种装酒的器皿)喝酒,而对学习训练懒散的,就用木棍抽打。此后“棒打”就成为古代教育的常规手段。


更早些的用棍棒教育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我们从《易经》上可窥一斑:第43夬(guai)卦的第四爻是“臀无肤,其行次且”;第44姤(gou)卦的第三爻是“臀无肤,其行趑(zi)趄(ju)”。这两则卦爻所说的“臀无完肤”,指的就是因为屁股挨打,失去了完肤所致,否则也不会连走路都走不稳当呀。

我们从这些相关的历史记载来看,用棍棒打来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打屁股”哦!这一点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选择孩子身体的这个部位是也是因为爱孩子,这个位置能让孩子感受到疼,还会造成其行动不方便,可是又不会伤残到孩子的身体,不会造成什么大碍。

可见呀,我们父母真的要有一个能出孝子的“棍棒”,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哦!用心良苦,智慧之深,是绝不可忽略其间的!


好了,最后我简单地回复一下这位留言母亲的其他相关问题——


1 孩子进超市,总是要闹着买这个买那个,不买就哭闹——原因是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父母很少能主动去满足孩子愿望,更少从孩子愉快的角度去给孩子更多的惊喜,所以,这样的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如果我不争取,我什么都不会有的。

【解决方案】不用打,打也无用!最好的方法是:开始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事情,尽可能在孩子提出之前就满足他,如果能每月制造两、三次让孩子惊喜的事情,孩子这伤超市就闹着买这买那的习惯就会自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足的骄傲感!


2 孩子喜欢在客人家的沙发上蹦跳,而且不听妈妈的劝告,也不介意他人可能表现出来的“不悦之情”——原因是孩子在平日里,受到成年人的批评、嫌弃评价比较多。并且每次被批评、嫌弃之后,并不会造成更多对她的限制,甚至偶尔在一些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父母是能接受孩子某些顽皮行为的,比如孩子在自家的沙发上蹦跳,比如在家疯狂地嬉笑撒欢等。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两个潜意识的经验:

一个是“所有看起来很嫌弃的不悦之情是正常的成年人表情,无足挂齿,尤其是妈妈的这种表情”;

另一个是“我不争取多玩一下,那就没有什么可以玩的时候,或者可以玩的东西了”。

【解决方案】打破孩子的预见性,故意不重复每次遇到这类情况的表现方式,比如过去每次看到孩子在客人家的沙发上蹦跳都是呵斥停止,而这次确改为向客人介绍说“我家宝贝最近学了一个很有趣的舞蹈,跳得不错哦,宝贝,你是想在沙发上跳给大家看,对吗?”——你的这句话会让孩子很吃惊,而不知所措的,到底结果会怎样,你试试吧,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孩子不会继续在沙发上乱蹦跳了。

周末了,祝福所有的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周末愉快!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734936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