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打榜01:一年级上册唐朝骆宾王《咏鹅》解析
【古诗导读】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童诗。诗中浸润着一个孩子初次看见人生中美好事物时的喜悦。读古诗时,要读出这类喜悦之情。思考:请你猜猜“咏”的含义,并试着说说古诗中分别描写了“鹅”的什么部位。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选自《全唐诗》)
【字斟词酌】
[1] 咏鹅:用诗句来赞美鹅。这是一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骆宾王(约638—685?):唐代诗人。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悲愤之作,又善骈文。
[3] 曲项:弯着脖子。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歌:长鸣。
[4] 拨:划。
【诗意浅说】
鹅啊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雪白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创作背景】
相传,骆宾王从小聪颖过人,号称“神童”。在他7岁的时候,家中来了一位客人,见他聪明伶俐,就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都对答如流。贵宾恰巧看到有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游泳,便有意试试骆宾王,要他以鹅为题作诗。骆宾王略加思索,便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选自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有窜改)
【趣解汉字】
1.字源其说
“鹅”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长脰(dòu)善鸣,峩(峨)首似傲,故曰鹅。”照此来看,“鹅”有三个特征:一是长脰。“脰”是“颈、脖子”的意思。“长脰”,就是说鹅有长长的脖子;二是善鸣。鹅善于鸣叫,据《禽经》记载:“鹅鸣则蜮(yù)沉,养之园林,则蛇远去。”意义是说,鹅高亢嘹亮的鸣叫声,能驱除害虫。如果把鹅养在园林中,那么蛇就会离开。可见,鹅可以看家护院,保护主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峩首。“峩”是“峨”的异体字,指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鹅走起路来,一副高昂、骄傲的样子。由此,这种有着长长的脖子、高昂的脑袋、高亢的叫声的动物,“故曰鹅”。
2.汉字演变
3.飞花令里读诗词
①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唐·杜甫《舟前小鹅儿》
②鹅湖山下稻粱肥,豚(tún)栅鸡栖(qī)半掩扉(fēi)。——唐·王驾《社日》
③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宋·晁冲之《春日》
④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宋 ·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gāo)添水面》
⑤菱荇(líng xìng)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清·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诗里诗外】
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有一个额外的爱好,就是喜欢鹅。
据《晋书·王羲之传》等记载,会稽(今浙江绍兴)有一个老太太养了一只鹅,这只鹅善于鸣叫,声音高亢嘹亮,非常好听。王羲之曾托人想买下,但老太太就是不卖。于是,王羲之带着亲朋好友,驾着马车,前去欣赏这只闻名会稽的大鹅。大概由于这次行动闹得静太大,连这位老太太都知道王羲之要来家里看鹅,这可愁坏了老太太,拿什么招待王羲之呢?思来想去,干脆把这只鹅杀了做熟等他来吧。等王羲之到来时,这只鹅早就被杀掉煮熟了,王羲之为此感叹惋惜了好几天。
山阴(今浙江绍兴)地方有一个道士知道后,有意养了一群可爱的白鹅,并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的鹅如何如何好。王羲之知道后,就前去观看。没想到,王羲之一见倾心,再三要买道士的鹅。然而道士故作推辞,吊足了王羲之的胃口后才说:“假如你愿意给我抄写一份《道德经》,我就把这群鹅全部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给道士书写。写完之后,王羲之就把这些鹅装在笼子,非常快活地带回了家。
那王羲之为什么喜欢鹅呢?喜欢书法的人,多从书法上寻找原因,认为王羲之从鹅的姿态中获得了很多执笔、运笔的启发。比如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中说:“(鹅)又喜转旋其项,故古之学书者,法以动腕。羲之好鹅者以此,亦取其自然而有行列。”然而,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认为王羲之爱鹅和书法毫无瓜葛。王羲之出自天师道世家,曾“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见《晋书·王羲之传》)。道教徒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大量服用丹石,而鹅有解五脏丹毒的功能,故深为道士所重视。因此,作为一个道教徒,王羲之“书经换白鹅”,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吃鹅肉,以滋补身体,山阴道士养鹅的目的也在于此。
这些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但中国人民大学朱子辉教授在央视《重温经典古诗文》系列节目之《第二集:曲项歌天》中则则认为:王羲之是一个“快然自足”、“放浪形骸之外”的风流高标的人物,他对鹅的爱好,不大可能是出于这些实用、功利的考虑,而更多的应该是出于对鹅的优美的姿态、高亢嘹亮的鸣叫,昂扬骄傲的精神的倾慕与赏爱。这不失为一种对王羲之爱鹅原因的新的诠释。
(参考资料:央视《重温经典古诗文》系列节目之《第二集:曲项歌天》)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731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