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晓东:从揠苗助长谈小孩教诲

屈晓东:从揠苗助长谈小孩教育

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相信我们大家都读过并有着深刻记忆:宋国有个农夫嫌他种的禾苗长的太慢,就到地里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家里人表功说:“即日可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都长高啦!”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经全部枯死了。

揠苗助长也叫拔苗助长,这个故事的名称后来成为人尽皆知的成语,它嘲笑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也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最后却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所以我们的先人最懂得庄稼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以此孕育出的中华文化也特别强调顺应天时的重要性,强调凡是要收获就需要等待,要成果就需要忍耐,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不少人反而把古人的思想智慧都丢弃了,人心变得浮躁,急功近利,沉不下身子,扎不下根基,这种心态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培养人才是个长久之计,无法一蹴而就。但现在到处喧嚣着“不要让娃儿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要趁早”等违背成长规律的口号,广大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从众心理和社会的浮躁氛围裹挟下盲目攀比跟风,对子女进行超前式、填鸭式教育,高昂的学费不但成为家庭负担,更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焦虑症,人人都争先恐后的往前跑,但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不是符合自己家庭实际,不了解孩子性格和天赋,人云亦云的盲目付出,结果严重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很多时候不但没能培养出一个人才,反而因忽略了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在无用处下功夫,造成拔苗助长的结果。

只要稍微留心,就能看到现在网上到处都充斥着展示所谓孩子教育成果的小视频: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能认识个汉字了,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能背很多首诗词了,小学生学奥数了……等等,这在屏幕前的家长看来,是一种炫耀,更传递着一种焦虑。其实关于教育古今中外有很多教育家早已给出了答案,孔子在两千年前就主张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管理上主张“生活即教育”,倡导宽松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应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成长;幼儿教育之父德国的福禄贝尔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本性,他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人在这一阶段里最纯洁的最神圣的活动”……可现实是,每位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时就“不识庐山真面目”了,虽然都在嘲笑揠苗助长故事里的主人公愚蠢,但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却都忽略了教育本质,干着揠苗助长的事情。

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和生长阶段科学地安排学习、锻炼,哪个年龄段就干哪个年龄应该干的事情,促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孩子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不是只重视智育,对其他方面尤其是德育都忽视了。有个大学教授说现在有一种可笑的现象:现在的教育让孩子们在上幼儿园时学小学的知识,上小学时学习中学的知识,上中学时学大学的学问,上大学以后教孩子们学习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不能随地吐痰,不说脏话,尊敬师长,为人有礼,谦让同学……这不是笑话,而是体现出社会过度揠苗助长、过分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教育方式,培养出自理能力差,自私无礼,体质弱,品格低,沉溺游戏,不善交往,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必然造成急功近利一代人,试想这种状态下的接班人如何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愿广大家长回归理性,科学看待,结束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兴趣,激发孩子内驱力,多鼓励多陪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积极主动成才吧。



END
屈晓东:从揠苗助长谈小孩教育





作者简介
屈晓东,陕西合阳人,医学博士。爱好读书、写作,喜欢哲思。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做一位不断给医学注入更多希望和温暖的医生,努力做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华优秀价值观的传播者。

屈晓东:从揠苗助长谈小孩教育










屈晓东:从揠苗助长谈小孩教育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李佳沂

联系电话:0913-2126170

地址:渭南市朝阳路东段21号

投稿邮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632160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