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如何给娃儿说“不”

育儿知识|如何给孩子说“不”

      各位老师、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托班姜昊辰小朋友的母亲。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给孩子说‘不’”。
生活中,父母常常需要对孩子说“不”;不要、不许、不行、不能……但是我发现,一旦跟我们家辰辰说了“不”,正处于幼儿背叛期的他就开始哭闹耍赖,或是根本没听进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让人心累,需要更加的考验我们当父母的功力和耐心。
我们要明确,对孩子说“不”,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以下两点:制止某种错误的行为、教给孩子准确的做法。带着这个最终目的,我认为可以从这5个方面做起,有效地对孩子说“不”。
 
一、放宽“不”的尺度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他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事事做得完美,样样不出差错。总是禁止、否定孩子行为很容易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会变得畏手畏脚、遇事容易退缩;或者走入另一个极端,对父母感到腻烦,事事和父母对着来。因此,父母对于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要做到心中有数,拿捏好分寸。在那些不违反原则、无伤大雅的事情上,放轻松一点,不要给孩子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一次性的重点解决,效果会好过屡次三番不痛不痒的习惯性说“不”。
二、先共情,再说“不”
孩子虽然小,但是也需要被理解。有时候,严厉的斥责、批评对孩子说“不”,这种强硬的方式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倔强、逆反心理,你说的他偏不听。这时候,共情就显得尤其有必要。当家长首先表现出对孩子行为或想法的理解和接纳,再去提出建议时,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三、让孩子看到你的谨慎而不是情绪上的愤怒

有些父母,在对孩子说“不”时总是情绪先行,大发脾气、暴跳如雷,有时这样做的确可以赶快“制服”孩子,让他听话,但因为孩子对于情绪更加敏感,教育的效果却容易打折扣。

面对一个暴怒的家长,孩子的注意力全都会放在情绪,而不是父母的话语上,孩子很可能是被你的情绪“吓”听话,而不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弄清了“不”的原因,所以你发现孩子常常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父母不要用发脾气的办法对孩子说“不”。明智的家长,在对孩子说“不”时,会保持情绪的稳定,重在对孩子表达清楚“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从根本上达到了教育目的。而家长的重点应该是能坚守住原则,说了“不行”就是“不行”,不轻易妥协。

四、用规则代替唠叨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很久,同样,改掉一个毛病也需要很多次反复强化。家长与其在孩子每次犯同一个错误时反反复复唠叨,不如及早就定好规则,用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该定下的礼貌,在和孩子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具体成清晰明确的规则,并和孩子一起执行。规则的力量不动声色却很强大,孩子会在日复一日的遵守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及时肯定娃儿的正面行为

对孩子说“不”其实是一种很消极的语境,总是在限制孩子的各种想法和行为。有些时候,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抓住孩子做得好的一次,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孩子平时都会赖床,某一次按时起床了,就要捉住这个时机,具体地夸一夸孩子:“你今天按时起床了,做的非常好哦!要是每天都能保持就更棒啦。”正面的行为得到强化,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弱化掉那些负面的行为,逐渐改掉坏习惯。

当然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的成长,如何教育孩子需要经验总结中不断实践进步。这离不开家长和娃儿的共同努力、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在这祝愿我们所有的小宝贝、大朋友们永远健康快乐!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432669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