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 为什么要重视学习法子?——小议数学学习方法

No.13 为什么要重视学习方法?——小议数学学习方法

同一个班级里,我们会看到有些同学似乎没怎么学,老师一讲就会,作业完成得快,结果又对,考试成绩更是名列前茅。而有些先生听课是没有问题,作业基本也能摸索着按时完成,考试成绩的话不算差,不过也算不上好。


我们也知道有学生一下课就是围着辅导班转,辅导完这个科目辅导另一个科目,课下时间基本全排满了,但是成绩似乎还是不理想,不尽如人意。而即使是同一辅导老师带的先生,开始的起点差不多,到最后学习结果还是千差万别,差异较大。而也有学生是自学,偶尔会有来自师长的指点即可,勤于动笔,勤于思考,从结果来看也不错。

…….

以上种种,似乎外界的条件大同小异,而结果却或大相径庭。而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别也不会很大,智力较低或超高的都是极少数,整体基本符合均衡分布,把成绩差异较大归于智商高低似乎并不妥切。


在我看来这差异的原因除了传统的学校、社会、家庭等学习环境因素外,更多是学生个体的思考方式与心态、进修方法、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甚至是主导。任何学习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一些共性。


今天先说下学习方法:抓基本功,做到前提知识扎实;刷题,思考,总结等等。


就数学学科而言,我一直赞同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复习巩固,通过这连续的环节来记住且理解课本基础知识,然后再作业刷题。同时在做题时学会主动思考,比如思考题目中所利用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是如何衔接的,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思考,体会,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然后做题就是杀伐四方,快意恩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摘自《数学学习会谈》越民义)

对比来看,数学学科需要记忆的并不算多。但是这些都是非常“干”的知识,是基本功所在,只有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才能有所依据、逻辑的去解题,否则看到题目只能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所以,主要的就是掌握课本知识,这是根源,更是重中之重。然后是去多做题,解题的过程又会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沉淀积累一定时期,最终水到渠成地达到所谓的融会贯通。

这是理想的过程与结果。自然,理论行动起来却并不会这么简单。

比如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客观能动性,有提前预习(包括超前学习,题目no12有说)的时间并能思考和记录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有课堂认真听讲的态度,有跟着老师讲课思考的动脑习惯,有上了一天课还有回顾当天所学内容并自思是否会了的动力。而后还需要去做一定的题目(不局限于老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而做题的过程中又是否能做到审题清楚,认真思考,答题逻辑严谨,并有意无意地去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

再比如知识的记忆与理解:通常我们有两种说法,死记硬背与理解记忆。死记硬背,取不了巧。因为有些内容一是一,二是二,基本是咬文嚼字。比如数学学科的乘法口诀、定理、公理、公式,语文学科的古诗文等等。这些根基是逐字逐句的记忆过程,需要强记。而理解则不然,理解也不强求一字不差,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点表象的理解,比如能用自己的话大致不差的表述出来,它是内容的消化和应用。


“复述贵在一字不差,应用贵在变化多端。积累是注入的,学习者只要囫囵吞下;消化是吸注入和引出,表里相合而起同化作用的,学习者需要自由讨论。强记须有保存的能力,理解须有创造的能力。”(摘自《教育心理学二十讲》林汉达)


过了记忆与理解关之后,基本功扎实,然后就是做题。这些年刷题、小镇做题家这些新生名词应运而生。刷题我懂得最关键的是三点:


第一是做题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这在小学无需苛求,也没必要(PS:非常不建议小学阶段大量刷题,从心态上讲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初高中该刷题的阶段讨厌刷题)。但在初中、高中则是一种必需,做不到一定数量的题目很难提高数学成绩。只有做到一定程度才能见识大部分的题目类型,见多识广;洞悉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做题也是一个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度的过程,从考试策略上讲也应尽可能地快速消灭基础和中等题目,然后把时间给难题、压轴题,最终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试卷,取得理想成绩。


第二点就是思考,学会思考,勤于思考。我们知道在在数学上有这么几句话: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而数学知识点之间其实也类似,一个知识点、又一个知识点,再一个知识点……从简单的点,彼此联系,填充,逐步充实,升级,圆满,循序渐进,最终构建出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而思考是去挖掘所学知识点之间是如何串联起来的,从A到B,又如何可以从B到C,到D。思考也是反思错题教训,总结做题经验的过程。


通过大量的做题和勤于思考,到一定程度之后,那么看到一道题目,读完题基本大致的解题思路就知道了,剩下就是具体的书写。至于较难的题目,比如深圳中考常规选择题1道、填空题1道加上压轴题,这些难题作为重点“关照”对象,在确保基础和中等题目的速度和准确度后,可以重点研究,各知识点一一击破,最终实现难题的突破。

(这是我给一个学生的意见)

第三,会的题目不做错。这点适用所有年级。这不是一个粗心大意就了事的问题。把会的题目做错暴露出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甚至是错乱。更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源头上解决,这个根源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过关。我们常说把一张试卷会的题目都做对了成绩就会差,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不是真的会,一知半解居多或者说不够熟练。

另外,做题时,尤其是课下做试卷要自我限定时间。能一分钟做出的题目绝对不用两分钟去完成。做题时心态平和,不急躁。书写工整,逻辑严谨。


学习方法方面,诸如做知识点思维导图、整理错题集、注意数学思维的培养、逆向思维推本溯源、构建数学模型等等我就不再赘述了。



相关阅读:

No.12  为什么建议初中数学提前学?

No.11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如何提高?

No.10 学期即将结束,如何应对数学期末考试?

No.9 为什么辅导机构更愿意辅导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No.8  错题本该如何整理和使用?

No.7 小学毕业时,数学成绩要多少分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No. 6 期中、期末考试后,怎么做试卷分析?

No. 5 生搬硬套?——避免数学学习的一种思维误区

No.4 差生的救赎——初中生如何摆脱学困的窘境?

No.3 六年级学有余力:数学是应该往深了学奥数之类的,还是提前学初中数学?

No.2 如何解决小学三年级成绩大分化问题?

No.1 如何解决初中生每天晚上做作业到很晚的问题?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13263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