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超云谈幼小衔接:国度要求与儿童视角

鄢超云谈幼小衔接:国家要求与儿童视角

*注:文章转自“儿童的视角”公众号——《幼稚衔接|国家要求与儿童视角》


1
幼小衔接是国家要求


3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同时发布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两个附件,内容非常具体。国家除了对幼儿园提出要求,也对小学提出要求。我们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当然要落实国家要求。


在刚刚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幼小衔接。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前言”部分,指出本次课程标准的五大变化之一,就是“加强学段衔接,并具体指出“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请注意,这里讲的是“学段衔接”,比幼小衔接范围更大。如果我们把“幼小衔接”放到“学段衔接”这样的背景下来考虑,视野会更加宽广,对幼小衔接的意义、价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注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衔接”。在“课程标准编制和教材编写”部分,指出“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这一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审定过程中,专门邀请了一些幼教专家参与。中小学的课程标准修订,为什么要邀请幼教专家参与?这本身就体现了学段衔接。

我们来回顾一下自开始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中心。分别如下: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学习《指南》,认识孩子

:《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给孩子适宜的爱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游戏——点亮高兴童年

:我是幼儿园教师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特殊的时光,不一样的陪伴

:砥砺十年 奠基未来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梳理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的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是“迷信做好入学准备”;今年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1990-1994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开展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的研究”。这个研究产出了很多成果:《“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入学前社会性适应教诲》《入学前数学教育》《入学前读写教育》《初入学儿童社会性适应教育》《初入学儿童数学教育》《初入学儿童读写教育》,这些成果对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简要回顾了一下幼小衔接的“国家要求”。可以看到,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我们一直在行动。

但我们也应该反思:国家不是最近才提出幼小衔接的,我们虽然一直在行动,但我们究竟该如何行动、如何更好地行动?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行动,国家还是在提要求?是否说明问题并没有解决?是否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解决了老问题,但新问题又产生了?

从实践层面来看,我认为我们的行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理解,吃透国家要求、文件精神;二是要践行,学了、说了,就必须要有行动跟进;三是要宣传,向社会宣传。

接下来,我想举几个案例,抛砖引玉。

对于《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这个文件,我们也在进修、践行、宣传,但具体怎么做呢?

我跟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元音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一起,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做成了一副扑克。选取和提炼了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与学习筹备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绘成了这副扑克。这副扑克,成为了幼小衔接的教研工具,也成为了幼小衔接的宣传工具。

我们还发现,绘制扑克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过程。这样看来,宣传幼小衔接,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践行幼稚衔接。我们不要将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活动,理解为一个新增的负担。我们在讲清楚的过程中,也会帮助自己想明白、做精彩。

(图片来自网络)



学前教育宣传月时,我与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一起,将专家们撰写的如何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理论性文字,画成了图画。比如,我自己曾经写过一条“学习品性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重要”。我当时被要求不要超过600字,害怕字数太多家长不看,事实上,这样的文字叙述,300字家长也不一定看。

学习品质是那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中心素养。

如果一名儿童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认真专注、积极主动这样一些优秀的学习品质,到了小学、中学、大学,毕生都是受益的。怎么把学习品质的这些知识、道理宣传到家长那里去?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

我做过不少类似的将学前教育知识“科普”给社会大众的事情。汶川地震之后,我曾经用扑克的方式,向农村的家长宣传营养知识,还将这种知识做成飞行棋。比如,吃垃圾食品倒退三步、经常喝白开水前进五步之类。

我和成都市金牛区的幼教同行一起,编写过“图解游戏”丛书,用“图”的方式,让教师轻松搞定游戏、让家长秒懂游戏。

2
幼小衔接要有儿童视角

视,是看的意思;视角,是看的角度。

儿童视角,可能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是站在儿童的角度看,本质是成人的视角,是成人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是成人在代表儿童。

第二种是真正儿童自己看的角度,我用了“真正”一词,大概有人会误解为第二种是好的儿童视角、第一种是不好的儿童视角。

这确实是两种类型,但不好坏之分。

成人的视角和儿童的视角,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相交的面积有大有小。

我们要特别当心不相交这种情况。这意味着什么?我举一个例子。有的爸爸被调皮的儿子气得实在不行了,把小孩给揍了一顿(打小孩是不对的,我只是举个例子,以便理解),揍完以后,还加上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这个爸爸揍得很“认真”,自己差点犯病,甚至还有因揍小孩而自己上医院的情况。从爸爸的角度来看,真的是为了小孩好啊!从小孩的角度来看呢,被打一顿,为什么还是为了我好呢?

对牛弹琴、鸡同鸭讲、徒劳无益、起好心办坏事,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的。

下图是站在相同的位置,成人和儿童拍的照片。

对成人来说,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比如,某个东西就在那里,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但对儿童来说,他矮,他看不到。

我讲这堂课时,上海大学附属幼儿园的许翠单老师也在场。回去后她就行动了,她发现,小朋友在取玩具的时候、推(运送)玩具的时候,站在小孩的视角,有一些盲区。

关于儿童视角,我认为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比如,儿童说的就是儿童视角,实际上儿童也可能讲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成人也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儿童视角。

比如,更关注部分儿童的儿童视角,特别是那些聪明能干的、大孩子,那些有故事的、有利于我们去汇报。

比如,更关注大场面、大活动中的儿童视角,更关注教学、学习(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儿童视角,生活中、保育中的儿童视角关注不够。

再比如,更关注好玩有趣,对儿童的害怕、恐惧、悲伤、绝望等关注不够。关于儿童视角,我们不能去窄化它。

作为成人的我们,能否站在儿童的视角,设身处地想一下、感受一下,对儿童来说,上小学意味着什么呢?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能不能来体会、感受一下“儿童上小学,就像我……”?你能加上你的感受吗?“第一次出远门”“刚工作时在单位小心翼翼的”“搬了家”“换了单位”……有一个老师的回答特别有意思,“刚结婚住在婆婆家里”。

我认为,《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16个目标,都可以用这种方式,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讨论、教研。接下来我以两个目标为例,加以解释说明:

第一个是“向往入学”。

具体内容参见微信公众号“儿童的视角”文章“为什么有的幼儿不向往入学?”,此处省略。

第二个是“情绪良好”。

在阅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情绪良好”这部分的内容,我们首先应该看到“情绪良好”是多么重要。正如丹麦人所言,开心、幸福的人是最好的学习者。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当自己处在负面情绪之中时,怎么学习?

儿童可能会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可能跟我们成人有关。这个文件中告诉我们,“在集体面前比较幼儿之间的长处和不足”、“大声呵斥幼儿”、“总是表扬别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什么”等,这些不就是造成儿童负面情绪的原因吗?

文件中指出,“发现幼儿不高兴时,接纳他的消极情绪,在他平静后主动、耐心地听他讲述不开心的事情和原因”。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有多少人能够避免不好的做法?有多少人能够接纳、耐心倾听?

我上次讲“做一名懂儿童的幼儿园教师”时,提到过《孩子国的新约》这本书,我今天还想再提一次,再读一次孙莉莉老师在推荐序中所写:“我们走进的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可测量的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的儿童世界,而是一个柔软的多样性的有着无数细小冲突而又总是可以自我调整的更加鲜活的儿童世界。”

我们就是应该去了解儿童的情绪世界,没有儿童视角,无法走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怎么可能让儿童“情绪良好”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成人常常扮演着反面的角色。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不知道作者的帖子,名叫“过年期间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用语有些俗,但也话丑理端。这个帖子很长,大意是成人利用儿童的心理逗弄小孩,引起小孩的伤心、不安、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并以此为乐。

最后,我想说,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如果我们在行动的时候,懂国家的要求,我们的行动就会有方向;懂儿童的视角,我们的行动会更加的科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131636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