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幼小衔接故事】“幼小跟尾”中书写准备的思与行
幼
小
衔
内黄县实验幼儿园复兴路分园
随着“幼小衔接”和“零起点”教学工作的的不断深入,在老师和家长的不断沟通中,已帮助家长逐步建立了科学衔接的育儿观。但在新学期的大班家长会上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部分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焦虑,进入大班老师们着手开始了前书写准备的相关课程,科学育娃的思想已让家长聚焦的题目不再是知识量的多少上,细心的家长已关注到孩子的写画习惯。这也恰恰是我园大班老师近期教研反馈的问题之一,结合我自身的带班经历及近期的跟班听课情况,我看到了困扰老师和家长的一个共性问题:部分孩子无法做到正确握笔,好的写画习惯难以养成。
场景一:
大三班卞老师的一节数描课结束了,运用游戏教学卞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了数字“3”的相关数量关系和书写方法,并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握笔儿歌和书写坐姿儿歌,孩子们都积极的打开了描红操作卡,开始了今天的课后小练笔,刚刚积极回答问题的辰辰小朋友这会儿却一动不动,当卞老师走近问他:“辰辰,你为什么不脱手呀?”辰辰说:“我不会”。老师边鼓励辰辰,边演示操作方法,辰辰也跟着老师边写边说儿歌:“大哥二哥头对头,三哥弯腰下面托……”但辰辰十分努力的仅描了几个就放弃了,而且握笔姿势和坐姿也不规范。
场景二:
晨间入园时间,我在门口值班,嘉嘉妈妈找到我说:“范老师,昨晚我打了嘉嘉,原因是她不愿完成写画练习,总在找理由拖延,最后在我的监督下练了一行也不规范,没忍住我就打了她,你说人家的娃儿很乐意干的事儿怎么到她这儿就这么难?看孩子哭,我是既心疼又生气,明年就该上一年级了,这样的状态怎么能不让人担心……”
辰辰和嘉嘉两个孩子对规范握笔和书写坐姿儿歌很熟悉,所学内容也理解,但为什么总是不能规范写画呢?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于是我做了走访,调查后发现:写画不规范,存在不同程度的写画困难的孩子在部分大班占比达到了20%之多,这不仅让我想到良好写画习惯对孩子后续学习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写画时姿势正确,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在教育建议中也提出:“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那么,五岁的孩子开始了前书写准备,如何在入门时就能让孩子们养成范例写画的习惯呢?多年的幼教工作经历告诉我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极个别孩子身上,他们大多是年龄小的孩子,或者是因家长过度包办代替导致动手能力弱的孩子。这让我不仅陷入了思考中,究其背后的原因不仅让我意识到了一个主要问题:孩子的手部小肌肉群锻炼不足,精细动作无法顺利完成。再深入的去了解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开展情况,发现体能锻炼方面也不够全面系统,问老师原因:有的说这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其挑战有难度的项目,害怕孩子受伤,有的说场地受限,材料受限,区域课程开展不深入,孩子动手操作不足……这些无疑都成了问题产生的因素。
《纲要》中明确指出: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游戏,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那么,更具智慧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他们在造字的时候就给出了我们答案:“玩”是“王”和“元”,“王”理解为“大王”,“元”理解为“元首”,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为:会玩的孩子能称“王”,是“元首”,延伸开了就是会玩的孩子有未来!基于以上原因,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家长以及年轻老师做一次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让其放下包袱,带领孩子大胆开展体育游戏和区域活动等,从而预防孩子因运动不足而造成如上所述的书写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发生。经过查阅资料,团队教研,为了孩子能顺利进入小学,为了孩子的后续发展,为了把每一个儿童都滋养成阳光、自信、爱学、健康的孩子,针对目前孩子书写困难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愉快的假期也快接近尾声了,为了孩子们能尽快的适应新学期生活,假期后开心入园,请爸爸妈妈们早早行动起来:
01
借助家园共育平台开展专题座谈,把科学的育儿观传递给家长。
首先利用列数字、举例子、观新闻等方法从思想层面让他们把“爱”孩子变成“会爱”孩子,不要把“溺爱”当“最爱”。其次,向家长推荐能促进孩子大肌肉锻炼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居家亲子游戏,如:《推小车》,孩子双手着地,家长抓起孩子双脚做推车状前行,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上肢力量和耐力,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再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材料,让其进行撕、贴、剪、团、捏、压、画、夹等练习,从而促进其精细动作发展。再次,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家长分享孩子居家游戏开展精彩视频,教师定期在群里统计并及时记录和表彰,表彰形式不以物资奖励为主,可以是对孩子的一个拥抱,奖励当一次小老师等,也可以鼓励优秀家庭参加亲子游戏投稿和比赛,总之,只要孩子感兴趣,有利于养成运动习惯就好,以上做法可以解决幼儿在家庭中运动不足的问题。
02
调整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流程,借助教研平台,凝聚集体智慧。
首先,向老师摸排幼儿在园体能锻炼的情况,找到了孩子运动不足的核心因素有以下几点:a.部分年轻老师自身专业能力弱,组织与实施的体育游戏效果不佳。b.幼儿园空间受限,场地不足。室内区角活动设置满足不了幼儿发展需要,户外活动材料少,开展形式单一。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在工作中利用备课时间集体研讨,利用师徒帮带,手把手带领年轻老师做游戏设计。用研、观、练、思四部曲促进年轻老师成长。
其次,创设区域环境,调整班级布局,合理利用空间。从小班抓起,投放与孩子年龄段相符的材料,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如:在娃娃家中投放适合孩子操作的材料,从基础的撕、抓、舀、捏,压等动作练习开始,丰富活动材料、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再次,增加幼儿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如:可以深入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借助沙包、跳绳、皮筋、纸箱、轮胎等易寻找材料自主开发创新游戏的新玩法。也可以开展徒手游戏,同时借助滑梯、攀爬架等器材让幼儿练习走、跑、跳、钻、攀、爬等能力,从而促使幼儿身体的大肌肉得到运动。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131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