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让孩子吃这三种“苦”,是他们毕生的福气

曾国藩家训:让孩子吃这三种“苦”,是他们一生的福气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世上没有不爱娃儿的父母。


但是一味溺爱只能养出败家子,教诲也要有方式方法。


玉不琢,不成器。


懂得让孩子吃苦,才是娃儿一生的福气。



01

读书的苦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尚。


一个人只有读书,才能聆听哲人智慧,才能见到更大的天下,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胸怀与格局。


很多孩子贪玩厌学,不愿意读书,只想着打游戏,父母千万不要听之任之。再爱娃儿,也要舍得让他吃读书的苦。


前段时间有一篇媒体报道,一位泰国妈妈因为儿子不愿上学,于是带他去捡垃圾。


获全网点赞,称其为”震动式教育“。



这位年轻的妈妈,有一个五岁的儿子,有一天孩子吵着不想去上学,怎么劝都没用;

于是这位妈妈决定给儿子来一场深刻的教诲,带他去路边捡垃圾!


她带着儿子,提着袋子,连续走了约3公里的路,沿路翻找有用的垃圾。


当小孩满头大汗,不停喊着好累、想回家时,妈妈说:“捡瓶子可以卖钱,如果不想上学就必须要外出赚钱。”


最后好不容易捡满一整袋的瓶子,却只卖了2泰铢。


捡完瓶子后,儿子曾经筋疲力尽。


孩子说:“妈妈,我想坐车回家,咱们可以坐公交车吗?”


妈妈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来教育孩子:“娃儿,做公交要花费10泰铢,你有吗?”


孩子很失落,在走回家的途中看到了冰淇淋店。


于是问妈妈:“妈妈,我不妨吃冰淇淋吗?”

妈妈非常认真的告诉孩子:“冰淇淋要5泰铢,你的钱够吗?”

走了很久之后,妈妈停了上去问儿子:“累吗?”



孩子:“我很累,我想要回家,我想去上学。”

这场教育不仅对孩子,对我们这些同样家有熊孩子的家长来说,都足够深刻,为这位妈妈鼓掌。


读书读不通,不要气馁,只要肯下功夫,早晚可以开窍。


只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必然一生受益。


等孩子长大,他才会明白,曾经为读书吃的苦,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02
劳动的苦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之前,网上的一个“童工”火了。


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间跟着妈妈去工厂体验生活。


小朋友做的有模有样,动作十分认真。


只不过,工作了一会之后,男孩满头大汗地说:钱真的不好挣啊。


这位妈妈的特殊教育方式,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人说,用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易,挣钱不易,这比说教多少次“粒粒皆辛苦”更能让孩子感同身受。


吃苦教育有没有必要进行,这是无数家长的困惑。


曾国藩本人,也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保持勤劳,才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也是一个家族兴盛的秘诀。


曾家世代以此为训,培养了良好的家风,也造就了曾家几百年来的辉煌。

03

生活的苦


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海外留学归来的儿子,在家啃老十年,父子二人经常为了此事争吵。


父亲一气之下,把给儿子买的轿车、房子砸的一片狼藉。


儿子也想要“以牙还牙”,砸了父亲的家,还想砍死父亲。


在这个新闻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在家啃老十年,父亲却给他置办好了房子、车子。


这个“孩子”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是缺钱的,他也许一直以为父母的财富就是自己的。


总是听老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不思进取。


这样的说法把所有的人一棒子打死是不对,可是却不无道理。


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了,父母的过度“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孩子“吃苦”的时候,我们不要袖手旁观,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跟他们一起攻坚克难,找到出口。


没必要一味的搞吃苦教育,也不能一味搞快乐教育,要让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线上,学会做自己。


希望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能有坚定的内心,坚毅的品格。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4032114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