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没毕业的郭德纲,凭什么去麻省理工大学演讲?

小学没毕业的郭德纲,凭什么去麻省理工大学演讲?

-这是《木棉人物微刊》的第 38期人物-



“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郭德纲


 

偶然间看了郭德纲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

 

演讲的对象是一群热爱相声的博士,郭德纲只称是和大家聊聊天。

 

他说着自己对相声的理解,分享了不少真知灼见。


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便是:

 

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文化;

 

可以不上学,但不能不读书。


不了解郭德纲的人,只会酸他学历低,不配给麻省理工的博士传业授道。

 

而真正了解他的人,认真听他说话的人,却能读出他不浅的文化修养。

 

他凭稳扎稳打的实力,垄断相声商演市场十几年。

 

表演的舞台,从最初的小茶馆,到后来有了专场,到如今,把德云社相声专场开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他凭独到的眼光,培养出了无数个响当当的相声界人才。

 

每一次商演,都一票难求。

 

在海外,同样也是场场爆满。


德云社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世人追捧,其间郭德纲付出了无数个不眠的夜,带着血泪走了二十多年。


回顾他的前半生,我只想说:

 

郭德纲,你配。

 

 

三进京

 

1988年,郭德纲15岁。

 

那时他已经学艺8年,因为天生热爱,且悟性极高,学什么像什么,在相声方面已经学的有模有样了。

 

于是他怀揣着小小的梦,第一次进京。

“进入体制内,成为专业相声演员。”

郭德纲期望自己能穿上西装,上演一场就能挣好几百。

 

通过文工团的考试后,郭德纲本以为可以开始登台演出了,可理想是,他只能做临时工,负责检场。

 

一年年多下来,他干的全是打杂的活,基本没有机会上台演出。

 

北漂初体验并不舒心,郭德纲没法在北京立足,他躲在屋里听凭谩骂,也交不出房租来。


无奈之下,在第二年,他就回了天津。

 

回天津后,郭德纲进入来天津年青相声队,在红桥文化馆工作。

 

彼时,他和学员胡中惠,暗生情愫,迅速加入爱河,并在半年内就闪婚了。



就这样相对安稳地过了四年,郭德纲又捡起了心中的那个梦。

 

1994年,他再度进京。

 

哪一个大爷,没当过孙子?

 

郭德纲到北京后,四处求人收留,可是没人愿意。

 

他发现100多元撑不了几天,于是在北京呆了四五天后,就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天津。

 

这次回来后,郭德纲开始单干了。


 

他盘了一处地方,决定自己搞一个剧院,月租要5000元。

 

深知找工作难的郭德纲,再次领会到创业的不易。

 

租好了地方,却没有客源,创业以成功告终,郭德纲还欠下几万元。

 

一并卖掉了房子还债,生活越发困顿潦倒。

 

1995年,郭德纲不断念,三度进京。

 

这一次,他下决心,要在北京生活下来。

 

 

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北京是文化中心,主流相声圈,想进去没那么容易。

 

郭德纲每天早出晚回,想找活儿干。


终于找到了沙子口一个剧场,打杂了三个月后,才第一次登台演出。

 

演出结束后,他常常错过末班车,只能徒步走回去。车子一辆一辆呼啸而过,郭德纲举头望天,只见残月高悬、寒星点点,百般滋味便尽涌喉头。

“我这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凌晨4点,我走到家时,脚上曾经磨得全是泡了。”

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几经折腾,他和胡中惠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以离婚收场。




尽管如此,失尽一切的郭德纲,就想“一条路走到黑”。

 

他不打牌,不喝酒,一年出去跟人吃饭不超过十场,自称是一个特别乏味的人。

 

却唯独热爱相声。

“唯一说相声、唱戏、说书,我觉得特别高兴。”


在剧团说了一段时间相声后,郭德纲终于有了一些小声名,1998年底至1999年初,他跟张文顺、李菁一起,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

 

也就是德云社的前身。

 

因为电视的兴起,很少有人会花冤枉钱去剧场听一次相声。

 

所以当时相声大会有时会遭遇窘境:

 

台上一人,台下一人。


相声说到一半,观众来了个电话,相声演员还得等观众打完电话再继续。

 

生意经营得惨淡,但郭德纲从没放弃过。

 

郭德纲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有被背叛、被唾弃,实在是有万千苦楚。

 

可是,他是幸运的,遇到了有情有义的王惠。


她是京韵大鼓的名角,14岁就办过专场。后来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嫁给了郭德纲。

 

,“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但生意依然惨淡。

 

就在德云社快要倒闭的时候,王惠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她贱卖首饰,还把父亲送的夏利车卖了。

 

“德云社这才有了喘息之机。

 

 

成名路

 

郭德纲带着几个徒弟,过的十分清苦。

 

为了让大家伙儿活下去,让徒弟们有出路,他开始接各种工作。

 

相声不挣钱,他便去影视圈,写剧本、上综艺。


很多人都看过郭德纲早起遭街头“卖艺”,其实那是安徽一档综艺在考验他。

 

他们在繁华路段弄了一玻璃橱窗,让郭德纲在里面直播48小时生活,期间还必须配合观众表演节目。


观众把郭德纲当猴子一样,让他打拳,让他大吼、让他织毛衣…

 

我们在镜头之外,看到郭德纲满脸笑容,似是享受,却不知道,他心里难受的要命。


“差那么一点我就崩溃了。”

 

坚持了48小时候,郭德纲当上了主持人,拿到了4000元酬金。

 

后来,酬金一直降,他索性不再做了。

 

没有大佬的提携,很难获得好的演出机会。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

“但凡一个有文化的人,说‘让他来’,我就认投了呀。我愿意给你当狗……”

,他去广州演出,侯耀文正在现场,听完后,直呼:

 

“这小子真的很不错。”

 

回京后,他正式拜其为师。


此后,一帮文化人,便经常去德云社听相声,比如史航、东东枪,袁鸿、王小峰等人。

 

他们自主宣传郭德纲,12月5日,《三联生活周刊》刊发了《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

 

开篇第一句就是“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

 

报道一出,全国媒体纷纷要去采访他,郭德纲就此成名。


他被定义为“草根英雄”、“相声奇人”。

 

当年,郭德纲去保利剧院演出,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

 

辗转17年,那个被别人看不上、用不了的郭德纲。

 

终于红了。

 

 

江湖情

 

刚爆红那会儿,各种是非谣言满天飞。

 

郭德纲就说:


别捧我,不听;别骂我,还嘴;别打我,抽你。


 

他对于捅刀的人,从不手下留情,但帮过他的人,却一直铭记于心。

 

侯耀文因病去世时,他长跪不起,痛哭流涕,一声声喊着:

 

“师父,我们来了。”


 

德云社这些年来,有人来有人走。

 

人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名利场,却不知,真正支撑有些人留下来的,除了对相声演艺的热爱,更多的是对郭德纲坚持到底的敬佩,以及对他提携之恩的感激。

 

人在江湖,讲的就是一个“义”字。

 

背信弃义者,郭德纲不忍做,也不忍为伍。

有人说:

 

郭德纲不需要说一句评价自己的话,郭麒麟就是一份满分答案。

 

他儒雅大气、不骄不躁,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儿子郭麒麟18岁时,郭德纲写给他一封家书:

“江湖险,人心更险。

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

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

身边人很重要,包括脚下这平台。

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苦。

……

 

我儿且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家书里的叮嘱背后,道出了他几十年闯荡江湖的艰辛。

 

步步血,声声泪走到今天。

 

一条路走到黑,终于见曙光,他早已是徒儿心中的英雄。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3933452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