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西兰哪个专业最快?娃4年级我为什么出国?疫情中断了我的百口计划?一边放羊一边心虚?【apple妈咪放羊村一周精选】

去新西兰哪个专业最快?娃4年级我为什么出国?疫情中断了我的全家计划?一边放羊一边心虚?【Apple妈咪放羊村一周精选】


哈喽,大家好,小秘书又来与大家分享Apple妈咪放羊育儿村的一周精华贴啦~


本周挑选了新西兰持牌移民顾问Helen女士的问答贴1个,以及村友分享贴(及Apple妈咪回复)3个。


干货满满!还不往下滑?🤭


01

新西兰持牌移民参谋问答贴:

技术移民哪个专业最快速?



当事人回复

您说的对,这件事如果启动,应该前提是全家一致意见并一起配合进行,这样事情才可能更加顺利,我在那边的一年也能够更安心。


感谢Helen老师中肯的建议,我们一家再一起商量一下,有需要一定来新西兰亲自拜访。明后年至少会带孩子来做个游学的。


02

村友分享贴:

娃4年级时我为什么出国?


来自奥克兰11岁宝妈Amy

我们孩子在国内体制内读书到4年级,然后我带着他远渡重洋来到了新西兰。很多人觉得新西兰的孩子读书就是放羊,我并不这么认为,首先孩子都是不一般的,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被老师伤害的挺深的,比如被老师在作业本上用大红笔写“你是全班倒数第一”。


我觉得这是很过分的,这深深的伤害了孩子的自信。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接受新事物要慢一些,但不代表他以后一直慢,因为即使动物和动物都有不同的生长周期。新西兰的教育就好在比较因材施教,如果孩子慢,老师也不会使劲push,更不可能说你是个大笨蛋这样的话。


首先,教育本身的目的是什么?就为了在某个年级学会加减乘除和多少个字吗?显然不是,我认为,学习知识,是为了有用,但终究是成就人的自信,最终能够形成independent learning, 就是他在任何环境中都对学习产生兴趣。 而不是永远被动而枯燥的学习。


孩子都是天生有好奇心的,只是有些学校生生的把孩子们的好奇心给破坏了,这种破坏影响非常深远,可能小学的时候,孩子因为迫于家长的压力和黉舍的压力,被动听话,但是到了高中,不少孩子出现厌学现象,甚至自杀的都有,这是很可怕的。


关于放羊与否,我个人的观点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明白自己未来需要当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自由发展即可,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保存他的自信非常重要。


教育真的不是会讲几页ppt,会做几个算术题,教育是一生的塑造和作用,总而言之,成为一个心智健全,且对自己有信心的人。



Apple妈咪回复

听到你说的,让我想起一个争论。不少新西兰本地的家长,在孩子学龄前会小小挣扎一下,是不是让娃儿回国上小学,打好中文基础再回来新西兰上学?


这个纠结,基于底下这些考量:


1. 小学在国内上,中文读写能力就奠定了,而这在新西兰是很难实行的事情。


2. 新西兰学校很轻松,从哪开始上都不愁跟不上。中学高中过去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不是照样融入的不错么?


3. 国内基础教育抓的紧,小时候收收骨头,养成进修的好习惯,新西兰这边的小孩子太随意松散了。


我发现,持这类纠结的父母,大都娃还比较小。一旦5周岁在新西兰上了小学的家长,如许的纠结就会慢慢销声匿迹。


而原因正如你说的,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也就是他们看待学习的态度,在小学阶段是被爱护和激发,还是被打压和破坏,影响太深远了。


关于“孩子因为迫于家长的压力和学校的压力,被动听话,但是到了高中,很多孩子出现厌学现象”,这样的案例,我接触过几个。


第一个是14岁男孩z,只身来到新西兰读书,朋友是他的homestay家庭。孩子刚来时,从早到晚不离手机,也和睦homestay家长交流。后来慢慢熟悉后,孩子告诉朋友,他常常晚上做梦会吓出冷汗,以为自己住在班主任家里。


原来小z,小学这些年,工作日都是住在班主任家里的。父母在地方上事业做的很好的同时,也比较忙。觉得老师最懂教育,以是工作日就把孩子放在老师家。在地方上,这种做法并不少见。小z说,老师家里托住这3个孩子。而老师跟父母的区别就是,


同样是“抄50边,抄完才华睡觉。”


如果是父母说的,父母可能会心疼或者妥协,而老师不会。在老师家里,就是必须抄完才能睡觉。


这样确实,小Z在小学阶段成绩名列前茅,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的形象。然而,到了12岁上中学,他就是突然不想学了。对父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忌惮,打游戏,逃学都来了。父母不得已才送出国。


出国以后,在朋友homestay家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后,同样开始迟到早退,深夜不归,给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后来考虑对自己孩子的影响,朋友只能让小Z换了寄宿家庭。


另一个故事,是14岁的女孩L,是朋友的亲戚家的孩子,来新西兰读书后就住在朋友家。一样是小学阶段成绩出色,钢琴画画样样拿得出手。来新西兰后也是不好好学习,天天在交友网站上,跟不同的异性聊天见面交往,甚至还存心晒给她妈妈看。朋友说,女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心里对父母怀恨,觉得他们从小压迫自己,甚至自己中学时代暗恋的对象,都被父母偷用自己的QQ号给恶意斩断了,所以她想要做所有父母不喜欢的事情,想要变着法子气父母。


当然这几个案例跟各自家庭教育关系更大。当也从一些侧面反映了弹簧理论:小的时候压的太厉害,中学时代很可能猛烈的反弹,或者索性彻底形变,成为一个习惯讨好型和压抑自我的孩子。


而通过高压而实现的短期成绩,有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上海4岁宝妈回复

看到Apple妈咪分享的案例真的触动好大。我儿子在幼儿园已经有被压制学习热情的迹象,因为他们班上如果回答错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就会大声嘲笑。为了不被嘲笑,导致他现在在上网课时不敢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除非他百分百确定是正确的答案。不敢想象这种谨慎不自信的态度如果伴随他一生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然而,国内的教育体系,是唯分数论,找工作也是需要先拿学历当敲门砖,所以国内的老师不会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反而会觉得外部的压力能锻炼孩子的抗压性。


家长的呵护在面对学校的大环境影响时,力量真的不够强大,毕竟我们也不能放任孩子说不好好学习也没关系,毕竟在中国这个社会,社会地位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


家长可以说孩子就算是个水电工只要健康快乐就好,从小被老师同学打压自信的孩子是否会认同家长的观点呢?如果周围的人都觉得他的职业在社会底层的话,他是否就会认同自己是个失败者呢?在中国,成绩不好导致学历不高,学历不高导致工作不好,工作不好导致婚姻不顺……当妈还真不敢往深处想。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是远远高于中国的,所以我们还要怀疑自己,去推崇美国的快乐教育吗?


最近确实有点迷茫,既想孩子快乐成长,又不希望他今后止步职高类的学历。我们希望孩子轻松学习,但又深知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完全无压的环境提供不了,只能多学点心理学想办法帮孩子疏解点压力了。


Apple妈咪回复

亲爱的,严酷的高压环境是个体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是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唯一不同的是,家长对于后面整条路径的发展轨迹比孩子清晰,便是你说的“成绩不好导致学历不高,学历不高导致工作不好,工作不好导致婚姻不顺……” 所以我们会在大方向上帮孩子把关,让他的人生不要走偏了。


但是我想说,家长在大方向上把关好也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读什么学校,上什么体系。之后的事情,给孩子空间,自己去跌倒和爬起来,自己去摸索和适应他的生存小环境。不用每次看到孩子跌倒,他还没试图爬起来,我们就着急去把他拉起来。着急拉起来的后果是,看似当前的问题快速解决了(比如成绩好了,字写端正了,获得老师表扬了),隐患是以后每次跌倒他就趴着,等你来拉。


新西兰的案例对你的参考意义不大。我想跟你说说我自己的童年。


我的中学在上海一所以高压著称的民办中学度过,高中是一所市重点。中学时代,有过老师把作业本往我脸上扔,也有过跟邻桌上课说话,被班主任当众叫出去在教室门口罚站,其他孩子在里面上课。


我在这个生存环境中很快摸索出了,只有成绩好,才能获得尊重和认同的铁律,所以那时候好好读书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获得小社会的优越感。而我跟当时我周围同学最大的区别是,我从10岁开始父母就去创业了,长期不在身边,没有人所谓管我学习。


正是因为没有人管,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在中学时代就让同学震惊了。高三的时候,每周一发7张物理卷子,一天一张,我通常周二中午就做完了,方法是七张卷子一起做,先做所有的选择题,再做所有的填空题,再做所有的问答题。然后享受后面几天同学叫苦连天,自己轻松看闲书的优越感。


相反,那些被父母管的死死的,各种补课班排满的同学,成绩一般都不怎么样。他们没有自由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即便功课提前做完了,父母也会来事儿让他们学习更多。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完全依赖在父母身上,父母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


纵观我那个年代里学习名列前茅的孩子,大都是父母管的不多的,父母管的多的,混中游的占主流。


真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在父母的放羊里面,成为了当时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一路披荆斩棘进了复旦,毕业以后也在所谓光鲜的四大混了一份工作。所以我相信,即便是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下,给予爱、肯定和自由的放羊依然不会走偏。


因为最后要面临竞争厮杀的,是你的孩子,不是你。你拉着他跑再快,也不如他自己在无数次跌倒中,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要跑。


村友讨论

🤔 我一表妹,昨天才跟我叔聊,说进入青春期叛逆期了。现在小孩压力大,才上初二,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想想也是挺可怕的。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所以现在很多青少年忧郁症。


🤔 对,现在初中孩子很累,这也是为啥我从小就给学学各种知识啥的,以后能轻松点儿。


🤔 我跟你说,轻松点是不可能的。学无止境,你会了这个,以后你还会对孩子有更多学校课业外的要求。尤其你在北京。


🤔 所以对放羊的家庭来说,选择住在什么地方,周边什么学校,还是挺重要的。我们家对口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学业比较轻松的学校,很适合我这种不看重成绩的家长


🤔 是的,我朋友说起初中的女儿,说学校里已经出了3个抑郁症孩子了,其中有个女孩是昏迷被发现,是吃了抗抑郁的药过量,后来才知道孩子自己偷偷去看心理医生配了抗抑郁的药,吃了几个月妈妈都不知道的。直到孩子吃过量妈妈才知道。那个孩子,后来家长领去学校办理退学,以为学校会对此表示歉意什么的。结果学校见怪不怪说了句,领回家吧,今年已经第3个了。


🤔 我弟弟大学,每学期都有跳楼的,学校封口全寝保研。


🤔 我同班同学那时候有一个去了尖子班,不是前几名了,接受不了,不知道具体抑郁还是别的精神疾病什么的,经常自言自语傻笑,回家了。还有个朋友几个月的孩子血液病抢救回一条命。所以啊,经历这些,在我这身心健康永远第一。


🤔 初中阶段,早5.50起床,早小课,接着早读,然后上午四节课,中午午小课,下午四节课,晚上晚小课,晚自习两节,晚培优。晚上11:30睡,早上5:30醒,说不苦,是假的。


🤔 我妈有两个同事孩子抑郁症 她们说忧郁症都是一开始很优秀,进了高中压力太大。


🤔 这次高考前几天,我们这儿双十,就有高三的学生在厕所吃药自杀了。哎,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了。


03

村友分享贴:

疫情中断了我的全家新西兰计划


来自武汉4岁宝爸Leo

Apple你好,我一直关注你的微信号,也是通过你们进行了新西兰研究生的申请,拿到坎特伯雷的master offer。我大学毕业十一年了,理工男,有一个马上四岁的女儿。

在关注你们三年左右时间,19年我决定去新西兰读研究生,一方面我希望孩子能接受快乐自由的教育,一方面我也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运动的人。我对国内的工作环境,教育环境都不太喜欢,我不希望孩子的周末全部是在培训班中度过,我们也可以又更多时间对孩子进行陪伴。今年年初辞职,本来今年二月就要去读书,明年毕业后计划找工作把孩子跟老婆都带过去,结果因为疫情现在在家专职带娃。

我很认同新西兰的教育,或者是太不认同国内教育。就像你最近一篇文章里面写的,孩子们说话的时候眼睛里应该是发着光的。如果在国内,我怕我的孩子没办法这样。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教她认字,也没教她英语,大部分时间我陪她就是给她读书讲故事,或者跟她一起编故事。从这些陪伴中,我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真的非常丰富,而且会去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

我不认为一个三岁或者四岁的孩子认识一百个字是很厉害的,大部分这些只是机械重复的记忆。但是,这却是家长们教孩子时候相互对比的标准,他们不会去说昨天我的孩子给我编了一个多么有想象力的故事,我觉得她真好。只会去说,我孩子认识二十个字,会二十个英文单词。这种交流我较难接受,我每次就说我女儿不认识,但是我觉得她很能编故事。

这只是我许多看法中的一点例子,也许这种看法也有我自己偏见在里面,也许认字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我没办法判别,所以这也是看到你这篇文章和上周文章,让我眼前一亮,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也希望跟大家进行交流,只有多交流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合理性到底有多少。

现在由于疫情,也不知道啥事能去新西兰读书,也不知道后面是否能够让孩子也过去,对我打击还是挺大的。但是还是希望一切能够好起来,明年能顺利出去读书吧。也希望Apple的公众号微留学都能越来越好。谢谢。


Apple妈咪回复

亲爱的,@你的时候,才发现你在武汉。最初那段时间肯定是特别煎熬的,好在现在武汉已经逐渐脱离阴霾。我的身边也有几个朋友是武汉的,有位陪读妈妈去年12月还一起聚了吃饭,之后带娃回国就没再能回来,而她和孩子已经在新西兰读书了5年。


另一个朋友是pr,但是一样没回来,起初是因为武汉还有老人,不愿独自撤侨离开;而现在不回来的原因,是因为他原来在新西兰的公司已经因为疫情倒闭了,所以不用着急回来了,索性在国内看看有些什么机会。而我们今年2月游学团里的,本来也有武汉的妈妈,起初是群里闹起来说,有武汉的话自己就不来了。。后来没想到停航关边境,全都来不了了。

即便留在新西兰的,哪家又不是两地分离的状态,有些是夫妻两地不能动,像我家就算在新西兰生根了,孩子外公外婆也是天天说想孩子,等着相见。

总之上半年的魔幻,不管是入境的还是没入境的,都煎熬了一把。所幸的是,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明年2月应该是一个比较可以期待的时间点。

从你的初衷来看,新西兰会很适合你。在这里,没有人用固定标准来框架你的孩子,来对比你的孩子。你不需要跟别人比,就会知道你的孩子很棒,只需要看到他永远灿烂的笑,永远话痨不断,永远暖心助人,永远活力四射,你就知道了。

这里的教育也许不容易帮助你的孩子成为精英,不见得能一路通关名校,但是很容易收获一个当下快乐健康自信的孩子。

前两天我们线下聚会,从15年至今,聚集了很多和你想法类似而来到新西兰的家长,他们毫无疑问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却都是由衷的放松。期待明年2月相聚新西兰。


Leo 回复

谢谢Apple妈咪的回复,我想这应该是快两个月前跟你分享的故事了。当时自己的内心确实充满了焦虑,从文字中也有许多太主观对于体制内教育的否定。


这两个月在咱放羊村里面,看到这么多优秀的爸妈,学到了很多,觉得自己当时说的有点偏激了。


现在我个人觉得无论在哪,教育始终是父母跟陪伴挂钩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自己觉得的最适合。


Apple妈咪回复

真棒,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分享一句我的好友,也是我家如今副主编Eric 的话。


去年11月,我问他,“要不要考虑来新西兰?”


他说,“我不需要刻意去哪里,我在哪里都可以过我想要的生活。”


04

村友分享贴:

一边放羊一边心虚怎么办?


来自深圳5岁2岁宝妈Bubble

其实在从网络上看到各种海淀牛蛙上海幼升小的帖子之前,我从没意识到自己是个羊妈。

我以为做妈的能管孩子身心健康、给予爱和陪伴,就已经很好了。可能因为自己从小也是放养的,义务教育那么多年也从没上过补习班。

大宝上幼托后基本都交给老师,老师不找我我也不过问,有了二宝之后更是顾不了很多养育的细节。

真正开始有焦虑反而是自己从事了幼教行业之后,家里老人(基本都是我妈)总是提到“你是学这个的,应该很有方法”这种说辞,让我很有压力。

还有就是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的一些特质,总是会捆绑相应的高的期望值。

比如大宝的每一个老师都非常惊叹她的记忆力,她中文识字量很大,我在自知完全没有去鸡她的情况下也归功于她的记忆力,所以我就怕浪费了,最近开始鸡她的中文自主阅读。

还有就是我们在美国呆了一年,去之前和回国后我也没管过她英文,现在我因为工作原因要教英文,才意识到是这么难,转而觉得自己孩子口语累积在国内环境要浪费掉了,赶紧又开始鸡她英文自然拼读。

但其实每个过程都不不会持续太久,可能因为我本质上就是个羊,鸡娃的相处方式对我来说并不舒服。

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能让自己毫无愧疚的给娃一个纯净自在的童年。


Apple妈咪回复

哈喽羊妈,看起来大宝的记忆力优势,和小朋友在美国一年积累的英语能力,给深爱他们的妈妈带来了压力。你越发感到他们deserve the best,然后又越发自责自己没有尽力给到他们best,于是内心是羊妈的你,试着穿上鸡娃的外衣,来弥合期望值和现实的距离,尽管这个过程,你其实感觉并不舒服。

这当中,有一个底层逻辑是,你虽是羊妈,内心却是纠结的。你的潜意识里认为,鸡娃是负责任的表现,而放羊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基于此你才会坚信,鸡娃才是不浪费孩子,而放羊是浪费孩子的才华。

这个底层逻辑看似有理,实则并不完全站得住脚。

实际上,孩子的很多才华,短期可能由鸡娃提升,长期却很有可能止于鸡娃。

比如你提到大宝的中文自主阅读。他的记忆力好,中文识字量大,“爱上看书”实则可以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儿。只要多给他准备认知能力匹配的书籍,时不时陪他一起看书,慢慢的他会自己拿起书本。

而鸡娃的方式,可以立竿见影无疑,可以规定孩子每天读一小时书无疑,但是达到的效果可能就是以后你不鸡他就不读。而边放羊边创造氛围的方式,虽然慢一些,但是孩子一旦拾起来,就是自觉的状态。从长期来看,到底是鸡娃值得还是放羊值得呢?

再比如你说到,孩子在美国一年积累的语言能力丢失。这其实是一件很难避免的事情。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9岁的时候我去日本上了一年小学,当时据父母说,也是日语完全能说了,回来以后也全忘记光。那些年父母并没有试图挽回过我的日语能力,但是怎么说呢,因为小时候的这一年,日语对我来说就一种特别熟悉的存在。到了大学,为了想去日本交流,我就开始自学,很轻松就考了日语一级,再后来做审计那些年,也跑去日本做审计项目。

说这些的原因是,语言浸润这种熟悉感和底子,在孩子身上一定是有烙印的,既不会因为父母不加深就彻底消除,也不会因为父母特别花力气,就能作出根本性改变。大多数时候,父母花力气,只是延缓忘记的速度而已。

若真想不忘记,除非孩子一直在语言环境里,比如在外国语学校之类的。

说到底亲爱的,放羊需要知行合一。

你心里要相信,羊娃就是对你的孩子好的方式,如果他没有因此变得更有才华,那么鸡娃也未必能。甚至会越鸡,越积累“逆反”或者“讨好”的情绪,有一天到孩子把整个自我成长的责任都撂摊子到父母身上。

知行合一,是我们心里想到,实际做的,都是觉得放羊甚好。看着我们的孩子,我们会说,you deserve love and freedom ❤




感兴趣加入我们的放羊育儿大家庭?

和全球放羊父母交流宽松育儿经验?

⭐️ 海内外育儿困惑

⭐️ 新西兰教育留学问题

⭐️ 新西兰移民咨询

👩🏻‍🎓 Apple妈咪,

或者👩🏻‍🎓 Helen新西兰持牌移民顾问

实名或匿名提问?


运营至今75天,

咱已经积累了278个村友分享贴或者问答贴。


不光每一个提问

Apple妈咪或Helen都将将详细完整解答,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383278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