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讯正文 为什么孩子哭闹打人?学会倾听,认识孩子“非正常”表现的原因 有这么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从小就特别乖巧,特别省心;但是上了幼儿园以来,孩子经常哭闹打人,让她特别疑惑:孩子怎么了?明明以前很乖巧,现在怎么变“坏”了? 为了让孩子乖巧听话,这位妈妈每天都会对娃儿大吼大叫,结果越来越糟糕。 后来,为了了解孩子“坏”的原因,这么妈妈看了很多书,查了许多资料,终于明白了孩子“坏”的原因。 孩子的“坏”都属于“非正常”表现,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每个孩子的原因不同,不克不及一概而论。想要了解背后的原因,让孩子顺利走出这种“非正常”表现,还得学会倾听。 01、什么是倾听? 倾听就是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什么都别干,看着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听娃儿来倾诉,同时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或者肢体语言去表示关注,让孩子尽可能的倾诉出来。 在孩子倾诉的同时,不仅能让孩子更好的宣泄出来,家长们还能通过孩子的倾吐,查找孩子“非正常”表现后面的原因,比如孩子为什么突然哭闹,孩子为什么发脾气等等。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帕蒂.惠芙乐所说的,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力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健康。 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咱们家长应该去倾听孩子,给他们最高的关注! 02、如何倾听? 曾经看到一个案例,有位妈妈在知道倾听以后,特地使用在孩子的身上,效果妈妈和孩子都特别崩溃,倾听 以失败告终。先看一下这个案例: 一天,这位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孩子开开心心的跟妈妈出来,突然看到门口有卖草莓的,而后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草莓。” 妈妈说:“你现在要吃草莓么?” 孩子说:“是的,妈妈,我要吃草莓,买草莓给我吃吧。” 妈妈说:“看样子你果然想吃草莓。” 孩子说:“妈妈,赶紧买啊,再不买就不了。” 妈妈说:“你希望我连忙给你买?” 孩子直接哭喊道:“妈妈,我要吃草莓,你连忙买啊!” 然后在孩子的哭闹中,妈妈崩溃的买了草莓,带着哭闹的孩子回家了… 是不是很奇葩? 孩子的主要目的是让妈妈买草莓,可是妈妈却啰嗦半天,没有明确的回复与行动,孩子本来很好的心情被搞的很崩溃,妈妈还特别委屈,不是说要倾听么,为什么我的倾听却这么失败! 所以说,想要成功的倾听,一定要明确倾听基本要求。 倾听的时间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合适的时间。这里可以归纳为四点:孩子有需求,家长有时间,家长有心情,倾听无目的。 1、孩子有需求 孩子要有被需求被理解的需要,这里一定要明确,是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家长的需要。 记得我刚学会倾听的时候,也特别迫切的想去倾听,可惜孩子啥也不肯说,直接不搭理我,倾听直接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那怎么才能知道孩子有需求呢? 主要还得看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有情绪,那孩子就有被倾听的需求。 一般来说,孩子心情比较低落,或者生气烦躁的时候,正是他们有情绪,需要被倾听的时候;如果孩子很开心,或者没有任何情绪,只是想买东西,想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就像例子里孩子买草莓一样,家长给孩子一个确定的答案就好,不需要磨磨唧唧去倾听,只会造成反效果。 2、家长有时间 倾听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家长在倾听的时候,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才行。 如果家长比较忙,倾听一会儿就终止,去忙碌自己的事情,倾听是不会成功的,反而会让孩子把刚打开的门扉给关闭,下次再打开就会特别艰难。 如果家长时间不够,没有时间,那就不要去倾听了,等有时间了再倾听。 倾听的时候,家长还得一心一意,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并且在孩子倾诉的时候,回复孩子简短的话语或者肢体语言,来告诉孩子我在听,而且很认真,你可以继续说下去。 如果家长在倾听的时候,一边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一边倾听,只会让孩子感觉家长的不重视,倾听也是不会成功的。 3、家长有心情 倾听的时候,除了一心一意外,家长还得有个好心情。 孩子是有情绪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去向家长倾诉,倾诉的时候,语气不会特别好,如果家长心情不好,特别烦躁,那孩子的一些语言与行为可能会让家长更烦躁。 倾听的时候,家长的坏心情也会在语言与表情中表现出来,而孩子看到家长这么生气烦躁,又怎么可能会肆无忌惮的倾诉自己? 3、倾听无目的 很多家长倾听的时候,都会抱着一个目的,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才能让孩子去幼儿园? 结果目的性太强,被聪明的孩子发现,他们反而不愿意去说,只会以不知道来回复家长。 其实孩子的倾诉,只是想要发泄心里的负面情绪,只需要有人用心的听他们说,而不是带有特别明显的目的。 当他们倾诉完以后,不管家长有没有找到原因,找到解决方法,但是孩子的坏情绪已经消失,整个人也变得开心起来。 是不是只要遵守这4个原则,倾听一定能成功? 这些只是倾听的基本要求,想要成功的倾听,还得看家长怎么听,怎么说才行。 03、家长要学会听与说 倾听的时候,家长需要用正确的话,去缓解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继续倾诉下去,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全部发泄出来才行。 记得有这么一个案例。 甲说:“我今天和我爸吵架了,他大发脾气,差点动手打我,我都快被他气死了!” 乙回复道:“你和你爸吵什么架?他都那么大年纪了,你非得气他啊,气出毛病怎么办!”然后… 甲只是想就这一事儿来倾诉一下,可能聊着聊着,甲跟爸爸吵架的愿意就出来了,可是乙的一句话直接把甲的话都堵心里了,倾诉失败告终,估计甲以后再不会跟乙倾诉了。 那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听如何说呢? 1、要专注。 听孩子说的时候,要停下手里所有的工作,专注的去听。 家长还可以坐在孩子的身旁,用手握住孩子的手,身体倾向孩子,或者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怀里,让孩子感觉到被重视,然后听孩子慢慢倾诉。 2、告诉孩子你在听。 在倾听的时候,主角是孩子,孩子说,家长听。 孩子倾诉的时候,家长的话不用太多,可以用肢体语言,比如点点头;或者简短的语言,比如“嗯”“哦” “这样啊”来告诉孩子,你正在认真的听,他会继续说下去。 3、引导孩子继续说。 倾听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话语跟孩子达成共情,然后引导孩子继续说。 比如“他抢了你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气” “幼儿园放学了,别的家长都去了,可是妈妈一直没去,所以你很伤心”。 当家长能够跟孩子共情的时候,孩子会更好的更多的倾诉出来。 4、不要去评判孩子。 倾听只是听,不需要去评判孩子,只要一心听孩子说就行。 如果孩子询问家长的意见,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们会从中寻找需要的东西。注意,此时不需要给孩子讲道理,再多的道理,他们也听不进去,只会变得更糟糕。 在孩子出现“非正常”表现的时候,作为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拿出时间,缓解心情,然后一心一意的去倾听孩子,让孩子尽可能的发泄出来!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35316881.html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