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力量,你给到孩子了吗?
为人父母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却经常有这样的口头语挂嘴边:
“这孩子真不听话”
“孩子又XXXX了,我想让他XXXX”
“你给我XXXX”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以为这样的话说出来,孩子就能听话照做了,换来的却是各种反抗和情绪。父母喊,孩子哭,然后就鸡飞狗跳了。
为什么自己生的孩子就这样不好管呢,是我们哪里做错了吗?读了《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后,我释然了,也让我看到了跟孩子日常的相处中,更多的南辕北辙的小插曲。
孩子是亲生的,我们期望他们更好,他们也实在的爱着我们,相互伤害不是本意,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对他们好,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下面我们就跟着这本书的讲解,一起来看看如何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把事情做到他的眼里,把话说到他的心坎上。
一、“我相信你”
孩子成为什么人,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真就不行。
为什么呢?
你说他行,他内心有力量,认为父母相信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做的更好,是一种内在驱动力量。
你说他不行,他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缩,“反正爸爸妈妈都说我完不成了,失败了也正常吧”,失去了力量,他会轻易的放弃,就容易“不行”。
经常对孩子说正向的语言,给他鼓励,“我相信你”、“我不担心你”、“你去做吧,我支持你”,他也会愿意去突破一下,万一成了呢。
二、“你可以”
文中引用了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的一句话:“教育孩子等的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变得很有责任感的。”
是的,“你可以”就可以给到孩子这样的笃定感、责任感。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任,学会自己去处理事情,你的背后支持,就是他独自面对事情的勇气。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后果他也能自己承担。就好像孩子外出选择去哪里玩,如果最终发现去的那个地方跟预期的有很大差距,可以对他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
把问题抛给孩子,是他提前没做好规划?——那下次就好好规划,查好资料;是他漏掉了什么信息?——那就思考一下漏掉了什么信息才导致了这样的不匹配。
文中还提到了培养孩子责任感需注意的方面:
1)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2)让孩子心中有爱,关心他人,善待他人。
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三、“你能帮帮我吗?”
说到培养孩子做家务,书中也给了很详细的讲解。
为什么这里讲的这么详细呢?很简单,做家务这件事对孩子真的很重要。且继续往下看。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456名少年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7,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看了这些数据是不是有点不相信,不就是做个家务吗,做与不做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从表面看实质。做家务表面看是收拾,实质上是对自己的一个整理,对居住环境的整理,整理过程中对物品的摆放规划,从而培养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这培养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习惯。
如何让孩子更喜欢做家务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心理,可以让他们愿意做。比如对3岁孩子,独立性开始成长,当你跟他说:“你可以帮帮我XXXX吗?”他们小大人的感觉立马上线,这是你对他的认可,巴不得多干点,显示自己的能力呢。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也是我们的朋友。光捧着不行,一个劲的打压也不行。他们不是我们的所属,不能一味的按着父母的路子去走平路。他们要活成他们自己的样子,有自己的使命去完成。
爱他们,就放开手脚让他们大干一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趴在沙滩上观望就好。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3433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