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倒退究竟是什么样的?

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胡华: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从属实验幼儿园园长。


在竞争特别激烈的今天,很多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而且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上。但是从一个专科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想,关于这点,最终一定要讲三个很核心的东西。


儿童学习的内容:对自然的认识;了解社会(家庭、幼儿园);看法与接纳自己


儿童的学习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识字,也不是我们想象的算算术、练英语。我还是那句话,那些是成人世界的符号,而儿童的进修,是经验、体验的学习过程。儿童的学习,他们通常带有直觉性、体验性,来自于大自然。对于儿童来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我们幼儿园,今年开始做了一套新课程,这个课程就是要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因为儿童的生活太美好了,我们只有让他感觉到,他的这个进修是有整体性的,才能不破坏他未来的感受,才能给他打下坚实的底子,经验的底子,才能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人让儿童提前学习知识后,孩子们会怎么样,就像空中楼阁,没根,我们常常讲儿童阶段是奠基一生的阶段,打基础,打的是什么基础?就是感情的基础,人格的基础,经验的基础。


有时候我在想自己的成长,我发现每一次的学习,当有心灵参与的时候,我就特别的开心,只有大脑参与就会疲倦。我现在所有的学习的支撑材料都来自于童年。由于童年时候的那些判断,那些经验值,都成了支撑学习、支撑符号推理的感性材料。毛主席把这个叫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没有直接经验,你对间接经验的理解就会有困难。


中国式的学习通常心灵不参与,都是大脑参与。我女儿在国内读了两年大学,说我已经学够了,所有的课程我都不需要认真学习,我只需要完成一个作业。我们的很多课程都是两层皮,学的知识跟你没关系,你怎样能不厌倦呢?你感兴趣的是跟你有关系的事情,所以幼儿园教育、中小学教育,甚至我们讲的大学教育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从来不涉及心灵的学习。你的脑子越聪明,你的成绩越好,但是心灵不丰富。


所以儿童的学习是带有一个整体感的、经验式的,包含着情感,包含着自我看法的学习过程。儿童这一部分的成长越深入,未来学习的可能性越大。


儿童学习的外部特征:


好奇、主动、注意、思考、讨论、想象、创造是其学习生活最光显的几个特征,也是他们区别于成年人学习的特点。


我们会发现小孩学习和成年人学习不同,他有一点儿鲜明的外部特征,我罗列了一下:


第一就是好奇,这是什么东西,我很好奇。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孩子有好奇心的时辰,很多父母是阻止的。


第二是主动,我很好奇,我就同意主动地探索。



第三是注意力,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会说,别跟我措辞,我要研究研究。甚至有的孩子在自己学习探索,他在拆钟表的时辰,父母让他吃饭都不愿意。


然后紧接着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候他渴望有一个人和他会商,如果这个是爸爸和妈妈,那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当然,当他学完之后,他心满意足,他开始展开想象,他想知道自己的能量有多大,他自己觉得生活真美好,所以孩子玩开心了之后,你会看到他的脸上心满意足。



而成年人的学习呢?很多人为了生存学习。思考都有人省略了,直接采取记忆,思考成败。


所以,第一注意,第二记忆,第三我们有一个得失心,成功了,好高兴,失败了好沮丧,成年人学习和儿童比起来,你看差了多少?大部分成年人都是这样学习的。


当我有一个目标性的学习的时候,得注意,参与进去,记忆一下,所有的东西怎么样,我也不管了,记忆一下,最后放下,学完了,忘掉了,也就结束了。而儿童的学习,非常的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而且有极大的满足感,这是他们学习的外部特征。


儿童学习的内部方式:自我建构、符号化、不断质疑与校验。


儿童学习和成年人学习的内部方式也不同,皮亚杰在上个世纪的时候,专门研究儿童的智慧,因其出色的研究,获得了当年诺贝尔奖生物学奖的提名。他就发现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内部的结构和方式,成年人看不到,儿童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黑匣子,在他的黑匣子里,他学习的时候有三个鲜明的特质。



第一,任何学习,都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什么叫自我建构?就是所有的经验,你给了他,你直接说出来一加一等于二,他不行,他得从他的脑子里过一遍,他要用他的经验来判断,他会问你一支铅笔加一支铅笔等于两支铅笔,一只绵羊加一只绵羊等于两只绵羊,那一支铅笔加一只绵羊等于什么?


第二,他有自我建构,再有意义的学习,都要通过他自己才能把他变成有效的组成部分。你想给他的,他进不去,同样在学,他学会了,你没学会,很正常,每个人都有一个黑匣子,而这个黑匣子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风格。


第三,好的学习是什么?就是促进他不断进行思考与自我建构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查皮亚杰讲的自我建构,同化和顺应。


儿童学习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既有认知活动的参与,更有精神活动的构成。


文字也好,符号也好,高度抽象和概括,有点难,所以他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直觉的体验与经验。幼儿园小班的孩子都是经验式学习,很快就有自己的符号了,我们叫半符号,比如说婴儿画的画,乱七八糟的涂鸦,小班的同学你问他画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会说很多,但是你看着很不像,那是他自己的符号。比如新年时候孩子写对联,写不了,但是会画符号,只有这样的前学习准备,他才能对真正的学习有兴趣,他一直在寻找寻找,学着怎么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这时候符号给他,他如饥似渴,有人说我早给他们多好,当他能力不具备的时候,你给他,他很累,很疲倦,他的神经联系和事物之间建立起一个通道,这是什么通道?消极通道,被动通道,不愉快的通道,将来一看到这个刺激物就烦燥不安,不想学,很简单的道理。也有人说早学没有坏处,我跟很多人讲,早学还不如不学。学的太多的反而众多不能学,厌学,所以很多厌学的人都是时机不恰当。



作为专业工作者来看,我们会在恰当的时机给他一个恰当的刺激,建立自己的符号。儿童的符号丰富性、多样性、变化性、差异性全在里边。到了大班的时候,你不想教他字,他已经开始有兴趣了,他要想识字,要了解这个世界,他更喜欢看书。所以,儿童的成长跟种庄稼一样的道理,拔苗助长就不行,只会让那个苗死了,我们种庄稼就等,我们只需要浇水施肥,按他的节奏和方式,该是西红柿的是西红柿,该是土豆的是土豆。


所以儿童内部的学习方式,除了自我建构,一定有一个非常强的符号化的过程,我们叫前学习能力、前学习准备。成年人教孩子,常说,我怎么说你怎么听,这句话挺糟糕的。


我的观点非常的鲜明。成年人和儿童在这一点上,我们永远要向儿童学习,因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既有认知的参与更有精神世界的介入。反过来推,当你让儿童认知的时候,不触及他的精神世界,不触及他的心灵,你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无论你是家长还是机构。


我们要反过来,多样化的思考,没有一个好的学习过程,仅有认知,说我的大脑参与,我认真了,我思考了,我倾听了,那不是好的教师,好的教师一定要引发儿童心灵的参与,当他心灵参与的时候,这才是他真正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儿童的精神活动的构成在他的学习中特别关键和重要。昨天我在网上看帖子,我们有一个大班的小朋友的妈妈说,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她跟妈妈讲一句话,我太爱我的幼儿园了,我实在不想离开。



我们幼儿园的小孩都挺爱上幼儿园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学习都能让他们的心灵参与进去,而不是仅仅让他们的认知被动地接受训练。你得看到一个现实,儿童的智力发展呈现的是正态分布曲线。而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只是中人,普通人,中人很难理解天才是怎么思考的,对吧?你就应该抱着一个宽容接纳的态度。



讲一个案例:一次我听一个老教师的课。教孩子们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6的分解和组成。6可以分成多少多少,教完了。有个小孩说了,老师,我知道6怎么分,左边是12345,右边是54321。但老师很生气,说你,一边站着。我还没讲到那儿呢。下来老师就跟我讲,你看到那孩子没有,戴一小眼镜,蔫坏。他妈妈是我校友,对我说: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也知道,如果班里有两个特别头疼的孩子老师会很麻烦。你告诉我该怎么控制我的孩子?后来我到他们家聊天,他妈妈说,这个孩子还不识数字的时候,就会给爸爸打电话,他能记住电话键盘上的位置。


其实老师当时为什么那么愤怒?因为权威被儿童挑战了。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对他说:你特别棒!等一会儿你来告诉小朋友们你是怎么想的?这多好。这孩子的妈妈,后来我们交流了很多次,要她一定不要想着改变孩子,坚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但这之中,我看到了儿童的学习,因每一个人智力不同,存在着差异性。



所以在这我们讲,一个好的教师,你做的活动要思考有没有儿童心灵的参与。如果仅仅是大脑的参与,我们是不能用的。只有一个心灵参与的课程才是一个好课程。如果我有机会和小学老师交流,我也会这样讲。教育要让孩子的心灵参与,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一点都不厌学。


现在的小学教育只强调学习好,成绩好就是王道,就是唯一,天天教家长怎么帮助孩子把作业完成了,至于心灵是否丰盈就不关注。如果孩子心灵丰盈,他会去寻找,会主动学习。他要读,他要看,他要学,他的心灵就像一个海绵,不断地吸收,每个孔都是张开的。儿童教育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



所以,最后我写了两句很关键的话,这两句话也是这么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儿童是用心灵学习和生活的,而大部分成年人只会用大脑学习与生活。



这是成人的悲哀,随着跟儿童接触时间越长,我越来越理解老子说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为什么是“复归于婴孩”。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的老师。


儿童用心灵生活。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跟我们成人一样用大脑思考?是在6、7岁的时候。在我们幼儿园,我要求每个人都要用心灵来工作、学习,所以,你进去后会发现特别舒服。那是靠心灵滋养出来的。孩子们天真美好,老师会把孩子们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记录下来,和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



有一本书《渴望学习》,很多专业人士在读。在这本书里,作者说“虽然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最终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还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我觉得特别精辟,对儿童的学习你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303493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