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是为了学会这三个货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是对概念和瓜葛的体系理解。当然这也不是说要对基本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而是要深入发现、再深入、再发现,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并能娴熟应用基本概念(知道怎么运用),特别是一些核心概念,比如有理数中的数轴、绝对值这两个概念,最重要的是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到原点的线段长度)与绝对值的定义融为一体,我们才会对有关绝对值的应用豁然开朗,以后才会很自然地理解|b-a|与|a-b|都是在表示数轴上b与a两点间的距离、到高中学习复数时,也易于理解为什么用符号| |表示复数的模,将来在解析几何中很顺畅地理解|AB|表示平面上两点间距离等。
基于此,我建议大家学习一个东西要捋清楚来龙去脉,搞明白逻辑原理,先关联梳理,再整体思考,因为大框架下的概念与关系学习才更锻炼人的思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半独立的自我管理系统。一个成功的学习者,都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如何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包括规划学习、策略使用、学习进展监控以及能处理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困难和挑战。他自有一套深思熟虑的为调节学习的技能和策略——恰当地规划和有策略地调节学习以适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策略性地调节自己(即自我调节学习)、调节情境(即协作中的共同调节学习)和调节群体(即社会共享的调节学习)。
4C/ID模型是一种为了习得复杂学习技能的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法,其学习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共同发展。4c/id模型包含有四大要素:学习恣意、支持性信息、程序性信息、部分练习任务。另有研究也表明,协作知识建构是人们在支架式(脚手架式)教学工具的设计与指导下,在互动讨论中贡献自己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愿意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借鉴或接受、质疑彼此观点,协作创造新知识和新内容的过程,可以发生在小群体中,也可以发生在大社区中。鉴于此,我认为读书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和人们进行交流。说这些,不是为了教化谁,我也不资格教化任何人。只是说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依然坚守着正直、负责、创新、奉献的良知底线,静静地观察,不断地改变,稳健地向前奋进。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我们依然坚守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准则,深入教研。
毕竟人类已经进入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数字世界协同进化的新时代。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里,无论是为了个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还是为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我们至少都要通过阅读、提问、参与课堂、与人交流、脱手实践等,来学会这三样东西:认知,思维和实践——以期达成对更高学习品质(总结规律和方法,分类排列和归纳,联系概括和贯通)的追求。
祝好!
附录二:
[1]zimmerman b j.investigating self-regulation and motivation:historical background,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and future prospect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5(1):166-183.
[2]hadwin a f,järvelä s,miller m.self-regulation,co-regulation and shared regulation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m]//d schunk,j greene.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2nd ed.).new york:routledge,:65-86.
[3]陈向东,罗淳,张江翔.共享调节:一种新的协作学习研究与理论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1):62-71.
[4]järvelä s,kirschner p a,hadwin a,järvenoja h,et al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of learning in cscl:understanding and prompting individual-and group-level shared regulatory activ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十一(3):263-280.
[5]bereiter c.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j].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6]Kollar I,Fischer F,Hesse H W.Collaboration scripts:A conceptual analysi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8:159-185.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9354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