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孩子什么都有,仅仅没有精神

如今孩子什么都有,只是没有精神

伴随网络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孩子,在物质上得到的满足已经远远超过上一代的孩子。标题所言的娃儿,主要是指00后,但也包括还在读书的大学生或无法独立自主生活的年纪较大者。

当然,并非所有孩子都如此,肯定有例外。但以我所见,如今不精神的孩子至少占了大半以上,比例远远超过了上一代孩子。

从物质层面讲,孩子很幸福,包罗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三餐吃饱喝足,肉、蛋、奶俱能轻快得到;

二、零食管够,什么时辰都能满足嘴巴的馋;

三、固定的零花钱,不用支出什么就能有钱花;

四、便利的网购快递,想要什么大人都能给马上买回来;

五、丰富的网络资源,游戏、视频、图文怎样都看不完;

六、书籍随便买,家里随时都有一大堆书看;

七、孩子少,变成三代人的关心焦点;

八、家长都有一定知识、文明,教育方式不再简单粗暴;

九、工具丰富,什么题目都能马上得到答案;

十、服务外包,大多事情都能交给专科人士处理。

而上一代的孩子,物质上普遍都是匮乏的,即使富裕家庭也仅能满足上述至多三个实质。而如今的孩子,有一些家长积极介入教育的、有条件,还有额外的物质条件:

一、各类费用不菲的早教、发蒙课程

二、上学以来的课外培训

三、家长自己在课外分外安排的学习内容

四、寒暑假定期的游览(乃至游学)

五、从小就开始的才艺班、兴致班

假设有外星人存在,二、三十年前来过地球,或许它们会认为当时的孩子过得很辛苦。如今它们再来,看到现在孩子的物质条件,说不定会认为这个时代的孩子过得很幸福。

然而,事实上恰好相反。以前的孩子虽然物质匮乏,但日子并不算苦。以我自己为例,上述内容一个都没满足,不影响我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孩子精神足,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开发出来许多好玩、回味无穷的游戏,连一碗最普通的米饭都能吃得津津有味,一块大白兔糖那就是人间至高的美味了。

我想,绝大多数读者想起当年跳橡皮筋、老鹰捉小鸡、撸铁圈、玩鞭炮、红白机、跳房子等事情,还是十分怀念的吧。我想不出当年哪个孩子,不是目光炯炯有神的。起码在我上大学前,在我们乡下,从未遇到过一个垂头丧气的孩子。

当年的孩子都很皮,不读书的那些,就会搞三搞四。哪怕是沉迷网络的人,也很有精神,不然不可能连续每天晚上都去网吧通宵。我的高中同学里就有几个这样,退学回家的。

不过我看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有精神的不多了。这是全世界范围的现象,而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物质的丰厚,已经基本失去了“创造精神文明”的内生动力

二、思想的趋同,大家日常通过网络接触的内容很相似,思考范围日渐趋同

三、标准的钳制,在各方面都有无处不在的标准压力,被迫去满足

四、家长的功利,急躁地加速教育学习的发展,也想多多益善

五、精神的温柔乡,游戏、网文、追星乃至不良内容都远比学习的进步能轻松获得快感

六、稳妥的避难所,再不顺利的现实,都有虚拟的避难所让人安居其中

简单来说,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在内生动力、创造力、定力、耐力、抗压力等多方面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抑制。换言之,优越的条件不是加持如今孩子成长的先天优势,而是极大的劣势。

典型的例子,有二:

一、孩子一哭闹,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把手机(或别的电子产品)丢给他们玩。孩子各种大脑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受到了相应的抑制。

二、孩子还不适合学“控制身心能力之外”的东西时,家长就上马了大量知识性学习内容,比如英语、汉字、诗词、数学等等。他们或许在知识上胜过不这么做的其它孩子,但在某个阶段一定会面临身心失调的困境,因为当初发展得不好。

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是将手机和电子产品发展得“魔力十足”的关键人物。他发明出来这样“诱惑力十足的魔物”,也特别了解它的“毁灭性”,因此极其严格地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和电子产品。

他当年讲了两句很有道理的话,非常适合今天的孩子: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一般用信雅达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大智若愚,求知若渴!

不过不能表达乔布斯的真实意思,他的意思是:

一、保持“空”的头脑,这样你才会对世界(及一切事物)保持好奇心,不会先入为主,且有学习、吸收、消化的空间。

二、保持“饿”的肚子(和头脑),这样你才会有旺盛的食欲(和求知欲),才有无穷的动力,无论如何都要填饱自己的“饥饿”。

今天的孩子恰好是反过来的,他们是:

一、脑子是满的,已经满是成见或别人安排“学习”的东西,失去了探索世界的主观能动性。

二、肚子是饱的,已经吃得非常足够了,遇到再美味的食物,也没有任何食欲甚至厌烦了。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的作为,真的是对(孩子的)成功与幸福有帮助吗?

我搞愚家英语群,看到不少家长给孩子申请加入,大的有11岁,最小的只有5岁。我一律拒绝,不仅是因为它本来就不是这个目的,更是希望家长们能意识到“现代还不是时机”。

学英语,上初中前的暑假再发力,一定都不晚。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空”和“饿”,等到初中才有足够余地给突然多出来的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多个科目,还有“青春期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

希望这个“孩子没有精神的现象”能够尽早扭转过来,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934928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