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每日一练(19)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3题。
书法________中国特有的艺术,不但能配合建筑与雕刻,而且能呼应文学与绘画;不但能美化生活的环境,而且能加强艺术的观赏。无论是登高临水,或是俯仰古迹,只要有宏美的书法跃然于匾额、楹联或石碑之上,现场的情景便得以聚焦,怀古的气氛立刻就点醒了。
所以面对名胜古迹,我常低回于历代的题咏之前,幻觉祖先的魂魄(①),(②),在顿挫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幻觉履历就躲在那后面隐隐地向我题词,有时是楷书的端庄,有时是行书的从容,而有时是草书的________。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我对于题什么词,倒不难。只是实在是难以下笔,因为拙腕管不住顽笔,轻毫控不了重墨,只要一落笔就满纸云烟,不,就乌烟瘴气了。看到书法家的朋友健笔淋漓,________,墨渖上纸,或驻或行,或舞或飞,或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或盘马弯弓、________,或轻舟出峡、顺流而下,看他们一管在握如挥魔杖,我老是艳羨之余,以指书空,摹拟那夭矫笔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妥当的一项是( )
a .不失为 纵容 挥洒自如 一触即发
b .不愧为 放荡 挥洒自如 蓄势待发
c .不愧为 纵容 洋洋洒洒 一触即发
d .不失为 放荡 洋洋洒洒 蓄势待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我常在登临之余,被约请题词,题什么词,我倒难不了。
b .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常在登临之余,约请我题词,对于题什么词,我倒不难。
c .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常在登临之余,被约请题词,题什么词,对于我来说倒不难。
d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在登临之余,我常约请题词,对我来说题什么词,倒难不了我。
3.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用下列材料中的词语,在文中括号①② 处补写两句话,请求符合语境,前后衔接,句式整齐,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材料:呐喊低语保密述说
浓淡之中行楷之中俯仰之间篆隶之间
流畅雅正飞扬灵动神秘难认繁复艰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腐殖质是土壤的调色师。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会影响土壤颜色深浅。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较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从灰到黑,土壤颜色 ① 。
矿物质也会影响土壤的颜色。比如,氧化铁就是善变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壤会呈现偏红色或棕红色。同时, ② 。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氧化铁极易转变为水化氧化铁,这种地方的土壤常显黄色;当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化亚铁,土壤呈现出灰蓝色。
此外,土壤颜色还会随深度增加而变浅。( ),其在土壤上部累积较多,所以土壤颜色较深,越往下有机质含量往往急剧下降,因此土壤颜色较浅。 ③ ,比如黄土高原一些植被覆盖不佳的黄土剖面,上下就都是很均一的黄色。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凋亡的植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
B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植物凋亡形成的
C .植物凋亡融入土壤而产生有机质
D .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累积是由植物不断凋亡产生的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 秋” 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 .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 .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 .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7.两首诗都体现了“ 动静结合” 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注]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
……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帝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秉性,她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第二日早晨,炎帝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间,在奇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而引发了这个复仇的故事。
B .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为自己对女儿照顾不周。
C .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持己见和炎帝的耐心劝说。
D .“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 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2.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大。
B .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 我不是笼中的鸟” ,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C .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
D .“ 海浪里的狼牙” 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3.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4.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 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 。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试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皆不至。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寝,不应征聘。肱尝与弟季江俱诣郡,夜于道为盗所劫,欲杀之,肱曰:“弟年幼,父母所怜,又未聘娶,愿杀身济弟”。季江曰:“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盗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他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叩头谢罪,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王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闳,安之玄孙也,苦身修节,不应辟召。著隐居讲授,不修世务。昙继母苦烈,昙奉之逾谨,得四时珍玩,未尝不先拜而后进,乡里以为法。帝又征安阳魏桓,其乡人劝之行,桓曰:“夫干禄求进,所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B .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C .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D .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功曹,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 .负笈,背着书箱,形容读书多,也指游学外地,如“负笈游学”。
C .精庐,精美的房屋,地方官府为体现对人才的重视而准备的房屋。
D .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官吏的俸给。文中指追求高官厚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豫章郡太守陈蕃赏识徐稚,曾请徐稚出来担任功曹,被拒。从不接见宾客的他,特地为徐稚摆设一张专用的坐榻。
B .姜肱和姜季江兄弟情深,夜间路遇强盗,强盗要杀他们,兄弟俩的言行感动了强盗,只被抢劫了衣服和财物。
C .李昙的继母性格凶暴,可是李昙对她的奉养却愈发恭谨,得到四季的珍贵玩物,总是先行礼,而后送上给继母。
D .桓帝又征召魏桓,家乡的人都劝他前往应聘。魏桓因为不满皇帝的骄奢淫逸,权贵的贪污腐败,选择隐居不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2 )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
答案与解析
【基础训练】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 不愧为” ,当之无愧,当得起。“ 不失为” ,还可以算得上。“ 书法” 作为“ 中国特有的艺术” ,当之无愧,所以应选“ 不愧为” 。
第二空:“ 狂放” ,指任性放荡。该词广泛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尤其是在对一些人物性格及其作品的形容。“ 放纵” ,指纵容、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语境修饰“ 草书” ,是艺术领域,用“ 狂放” 更合适。
第三空:“ 挥洒自如” ,写文章、写字或绘画得心应手,随意运笔,不受拘束。“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语境为“ 看到书法家的朋友健笔淋漓” ,对象是书法,用“ 挥洒自如” 更符合。
第四空:“ 蓄势待发” ,指随时准备进攻。“ 一触即发”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语境为“ 盘马弯弓” ,意思是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用“ 蓄势待发” 更合适。
故选B 。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 近年来,自己不擅书法” 语序不当,“ 近年来” 应该修饰后文“ 常在登临之余……” ,不是修饰“ 自己不擅书法” ,所以“ 近年来” 应放在“ 常在登临之余……” 的前面,即“ 自己不擅书法” 的后面。又“ 自己不擅书法” 的前面加上主语“ 我” 语意更清晰,所以改为“ 我自己不擅书法,近年来” 。
二是“ 常在登临之余邀请我题词” 主客颠倒,偷换主语,整句的主语是“ 我” ,应该是“ 我” 被邀请题词,所以改为应在“ 常在登临之余,被邀请题词” 。
三是“ 我对于题什么词,倒不难” 主客颠倒,应该是“ 题什么词,对于我来说倒不难” 。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 项。
故选C 。
3.① 在那神秘难认的篆隶之间向我泄密。② 在那流畅雅正的行楷之中向我低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结合“ 在顿挫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 可知“ 顿挫转折” 修饰“ 点捺之中” ,那么第三组的词语需要修饰第二组的词语,篆书具有神秘难认的特点,“ 神秘难认” 可以修饰“ 篆隶” ,“ 流畅雅正” 可以修饰“ 行楷” 。
再看第一组,既然是“ 神秘难认” ,那么第一组的词语可以选“ 泄密” 与之搭配。“ 流畅雅正” 与“ 呐喊”“ 泄密” 搭配都不太恰当,用“ 述说”“ 低语” 均可。
所以“ 泄密”“ 篆隶之间”“ 神秘难认” 可为一组,“ 低语” (或“ 述说” )“ 行楷之中”“ 流畅雅正” 可为一组,最后结合“ 在顿拙转折的点捺之中向我手语” 可以写成:① 在那神秘难认的篆隶之间向我泄密;② 在那流畅雅正的行楷之中向我低语。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由后文“ 其在土壤上部累积…… 越往下有机质含量……” 可知,这里的“ 其” 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补写的句子应以“ 有机质” 为主语,排除AC ;
D.“…… 累积是由…… 产生的” 搭配不当,排除D 。
故选B 。
5.(1 )随腐殖质含量升高而加深
(2 )氧化铁性状经常发生变化
(3 )但也有例外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 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 腐殖质含量较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 可知,腐殖质量越高,土壤颜色越深。所以“ 从灰到黑,土壤颜色随腐殖质含量升高而加深” 。
第二处,“ 同时” 表明此句和上句“ 氧化铁就是善变的调色高手” 是并列关系,也是说“ 氧化铁” 的情况;由后文“ 在低洼潮湿的环境中,氧化铁极易转变为水化氧化铁” 可知,此处是说氧化铁的性状会发生变化。
第三处,上句说“ 土壤颜色较深,越往下有机质含量往往急剧下降,因此土壤颜色较浅” ,后文又说一些黄土剖面“ 都是很均一的黄色” ,可知,上句所说并非绝对的情况,可以表述为:但也有例外情况。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C.“ 时间都在秋夜” 错误,两诗时间前诗是夜间,后诗是白昼。注意“ 月团” 是茶饼名, 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 青虫相对吐秋丝” ,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
故选C 。
7.① 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幽寂。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 疑”“ 忽” ,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② 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第一首诗,以声衬静,“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描写秋夜霜落,邗沟的水清澈无比,天上寒星倒映水中,在船旁明亮地闪烁。这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景图。“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描写菰蒲深处突然传来人家笑语声声,这是动态描写。通过菰蒲深处的“ 笑语声” 侧面烘托了夜的寂静。
第二首诗,“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描写生活场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新碾”“ 饮罢”“ 呼儿” 等都是动态描写,通过生活中的动态场景表现家庭生活的闲适。“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描写小轩风停,落叶不在,青虫默默,对吐秋丝,是静态描写,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综合训练】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 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 错误,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故选D 。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B.“ 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错误,精卫说的“ 我不是笼中的鸟” 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故选B 。
3.① 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 衔石填海” 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 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 鲜血一样颜色” ,“ 尖叫着”“ 急速地飞了出去” 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需要从主旨、人物、读者效果等方面考虑。
由前文和“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可知,炎帝劝告精卫不要再去找龙王麻烦,龙王也想化干戈为玉帛,但是精卫“ 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结尾段描写精卫尖叫着冲出去,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给人成长的思考,可见小说结尾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上,前文写“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 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 等可以看出精卫的任性蛮横,结尾段写死后变为精卫鸟的精卫依然如此,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读者效果上,“ 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想象精卫鸟将去做什么,结果如何。
4.① 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化鸟等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② 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迁就的教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
③ 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 再虚构” 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年教育成长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小说特色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是“ 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 ,需要分析小说哪里是虚构,哪里是真实,然后再分析文本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的。
虚构,由小说内容可知,小说改编自《山海经》中的“ 精卫填海” 这一神话传说,小说中炎帝、龙王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小说中“ 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 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 等情节同样超越了现实生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真实,就细节而言,小说记叙描写精卫因为受到炎帝的疼爱而娇纵任性、蛮横偏执,以至于想要让海浪后退,固执复仇,这些情节和细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溺爱教育相吻合,体现了情节和主旨的真实。
结合生活分析,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无天,刁蛮固执。由此可见小说来源于真是的现实生活,又通过虚构的情节、故事、人物等映射现实生活,指出现实社会存在的教育成长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桓帝既然不能将姜肱征聘到京都洛阳,于是下诏,命彭城地方官派画工画出姜肱的肖像。姜肱躺卧在一间幽暗的房屋里,用被子蒙住脸,声称患了昏眩病,不愿出来受风,画工竟然未能见到他的面目。“乃下彭城”中“乃”是于是、就的意思,是对上文情况的承接,所以在“乃”的前面断开,排除AD。“肱卧于幽暗”中“肱”作主语,在前面断开,排除C。故选B。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精庐,精美的房屋,地方官府为体现对人才的重视而准备的房屋”说法错误。精庐,学舍,读书讲学之所。故选C。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权贵的贪污腐败”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原文为“‘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曰:‘不可。’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其中并没有直接讲到权贵的贪污腐败。故选D。
8 .(1)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品德。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
(2 )魏桓就感慨地长叹说:“让我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于是隐居不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其力”,自己劳动得来的;“恭俭义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辟”,官府征召;“起”,这里指应征、就职。(2)“慨然”,感慨的样子;“生行”,活着前去就聘;“死归”,死后再被送回;“何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有什么(好处)。
参考译文
尚书令陈蕃向桓帝上书,推荐五位隐居不肯出来做官的士人:豫章人徐稚、彭城人姜肱、汝南人袁闳、京兆人韦著、颍川人李昙。桓帝对所有的人都送给用一马牵拉的安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礼仪周全地征聘他们,但他们都不肯应聘。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品德;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陈蕃担任豫章郡太守时,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但在拜见陈蕃后,即行告退,不肯就职。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从不接见宾客,唯独徐稚来时,特地为他摆设一张坐榻,徐稚走后,他就把坐榻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又被推举为“有道”之士,在家中被任命为太原郡太守,他仍不肯就任。徐稚虽然不肯接受诸公的征聘,但是听到他们的死讯,一定背着书箱前往吊丧。他通常是先在家里烤好一只鸡,另外一两绵絮浸泡在酒中,再晒干,然后用绵絮包裹烤鸡,一直来到死者的坟墓隧道之外,用水将绵絮泡湿,使酒味溢出,准备一斗米饭,以白茅草为垫,把鸡放在坟墓前面,将酒洒在地上进行祭吊后,留下自己的名帖,就离去,不去见主丧的人。姜肱和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都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著称,经常同盖一条被子睡觉,他们不肯答应官府的征聘。姜肱曾经和他的弟弟姜季江一道前往郡府,夜间在道路上遇到强盗抢劫,强盗要杀他俩,姜肱对强盗说:“我的弟弟年龄还小,受到父母怜爱,又没有定亲娶妻,我希望你们把我杀死,保全我弟弟的性命。”然而,姜季江却对强盗说:“我的哥哥年龄比我大,品德比我高,是我家的珍宝,国家的英才,请来杀我,我愿代哥哥一死。”强盗便将他俩都释放了,只将衣服和财物抢走而已。兄弟二人到了郡府,人们看见姜肱没有穿衣服,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姜肱用其他原因进行推托,到底不肯指控强盗。强盗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惭愧和后悔,就到姜肱的学舍来拜见他,叩头请罪,奉还所抢走的衣物。姜肱不肯接受,用酒饭招待强盗,然后送走他们。桓帝既然不能将姜肱征聘到京都洛阳,于是下诏,命彭城地方官派画工画出姜肱的肖像。姜肱躺卧在一间幽暗的房屋里,用被子蒙住脸,声称患了昏眩病,不愿出来受风,画工竟然未能见到他的面目。袁闳,即袁安的玄孙,刻苦修养自己的节操,不接受官府和朝廷的征召。韦著隐居在家,讲授经书,不肯过问世事。李昙的继母非常凶暴,可是李昙对她的奉养却愈发恭谨,得到四季的珍贵玩物,从来没有不先行礼,而后送上给继母的,乡里都将他作为榜样。桓帝又征召安阳人魏桓,魏桓家乡的人都劝他前往应聘,魏桓对他们说:“接受朝廷的俸禄,追求升迁高级官职,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今后宫美女数以千计,能缩小数目吗?御厩骏马一万匹,能减少吗?皇帝左右的权贵豪门,能除去吗?”大家都回答说:“不能。”于是,魏桓慨然长叹说:“让我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于是隐居不出。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835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