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面积》五年级名目化案例

《指尖上的面积》五年级项目化案例

《指尖上的面积》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钦夏芸


一、项目简介

校园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秋天的校园更是别有风味。学生们承包着校园的多个角落,为校园卫生出一份力,但秋天的校园到处都是落叶,也让学生们忍不住感慨“我们的包干区怎么这么多树叶!”围绕包干区这一中心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聚焦生活中的数学;制定目标,确定项目方向;设计方案,表达所思所想;项目实施,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将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等数学素养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本项目时长10课时,40分钟一课时,总课时400分钟。

涉及学科:数学

涉及年级:五年级

\ | /

二、项目规划

(一)驱动性问题

深受落叶困扰的五年级学生,面对各班大小不一的包干区,想要了解五年级各班包干区的分配合理吗?

(二)核心概念

(三)学习目标

(四)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已经经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估计过程,并掌握一定的数学转化思想,能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五年级的学生在技能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沟通关联。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五年级的学生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基础,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交流。

(五)学习地图

该项目基于数学综合素养导向,立足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实际,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合作、有反思的项目学习。项目流程如下图所示:

(六)评价标准

为实现多元化的评价,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策略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作业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展开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在自我评价、火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评价策略多元化,结合不同阶段任务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考查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

\ | /

三、项目实施

任务一 交换:发现面积

1

学习目标

      1.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通主意,乐于倾听。

2

核心问题

      关于包干区,你想研究的哪些问题?

3

元旦快乐

教学活动

环节一:抛砖引玉,激发思维

落叶的季节,每天的包干区打扫让同学们苦不堪言,五年级的每个班都觉得自身班的包干区比别的班要累,你想研究哪些与此有关的问题呢?

环节二:童言解读,头脑风暴

请各组成员开启头脑风暴,提出自己想要研讨的问题,由组长记录。

环节三:小组合作,互通分享

      分类整合各小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以便签纸的形式呈现,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整理筛选,筛选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阶段性成果

       学生通过讨论 、交流、筛选,初步选出学生最想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评价(表1)。


任务二 把脉:找准面积

1

学习目标

     1. 学会合作交流,整理信息,提炼总结。

     2. 能有效地表达想法,会取长补短。

2

元旦快乐

      怎么提炼这些问题,确定最终的研究问题?

3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环节一:火眼金睛

      小组成员观察初步筛选出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

环节二:畅所欲言

        请各组成员倾听汇报,提出你的建议。

我认为(  )组的汇报好在 (            ),我觉得可以 (              )。

 环节三: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成员的交流,最终形成要研究的“面积”主问题及子问题。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表2)。

阶段性成果

      通过成员的探讨和教师的引导,最终形成了三个以“面积”为方向的主问题,并根据这三个主问题,设置了若干个子问题。


任务三 处方:巧设面积

1

学习目标

      1.学会构思,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项目探究单设计。

     2.学会对不同的探究单进行评价,改善方案,形成个性化探究单。

2

元旦快乐

      对树叶面积、包干区大小、树干等问题的研究,怎么设计探究单?我觉得可以怎么拓展?

3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环节一:方案构思

       先组内选择一个或多个问题,以个人的方式进行探究单构思,形成初步的想法。再组内的成员对其他成员的构思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并自己根据他人的意见修改。最后小组之间讨论,得出所有组员都同意的探究单。

环节二:呈现交流

      小组拿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组外交流,再次改进探究单,形成最终方案。并完成评价(表3)。

 阶段性成果

       各小组在多次的讨论修改后,形成了自己组最满意的设计方案。


任务四 实行:乐玩面积

1

元旦快乐

       1. 选择合适的度量工具和方法,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2. 能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沟通关联。

      3. 学会借助网络、寻求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

2

核心问题

       怎么度量五年级各班包干区的面积?如何估测一片叶子的面积?树干(刷石灰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3

教学活动

活动一:度量五年级各班包干区面积


教学活动

环节一:初次测量

       对五年级各班的包干区进行走访,初步画出每个班包干区的大致区域,在图纸上标出。

环节二:再次测量

       根据自己小组画出的图纸,选择合适的工具(比如:卷尺、超大卡纸、脚……)和方法,估测出各班包干区的面积。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初步观察包干区的落叶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环节三:记录结果

       将自己组的探究结果记录,图表、数据是表达数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式;照片、视频,会让人身临其境你的探究过程……

阶段性成果

       成员们通过各种方法估测出了五年级各班包干区的面积,有借助地面上的地砖数的,有利用大正方形摆的,有测量长度求面积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度量的本质是单位的累加。各小

组形成了草图,用数据表示研究成果。各组成员也进行了评价(表4)。


活动二:估测一片叶子的面积


教学活动

环节一:估测一片叶子的面积

       在包干区内细心挑选一片落叶,用你自己的方式,想办法估测出这片落叶的面积。当然,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估测这片叶子的周长、重量、厚度等等。

环节二:包干区一天可以有多少片落叶

       为了知道各班包干区每天早上到底有多少落叶要清扫,请各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观察记录5天,想办法估测出落叶的数量,并完成下面的记录表。

环节三:拓展项目

       选做:学有余力的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感兴趣的拓展性问题(不局限于数学),开始你们的探究,期待你们的分享!

 阶段性成果

       成员们通过小报的形式,想办法估测了叶子的面积、周长、重量等,也研究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通过观察落叶情况,形成了统计图,并发现:1班2班6班落叶差不多,3班5班落叶格外多,4班虽然落叶少但分布散,7班几乎没有什么落叶。成员们针对各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表4)。


活动三:树干(刷石灰部分)面积有多大


教学活动

环节一:跟着专家去给树木穿“新衣”

       结合学校开展的给树木穿“新衣”活动,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室外劳动课,初步感受树干(刷石灰部分)类似于圆柱的侧面积。

环节二:估测树干(刷石灰部分)的面积

       虽然圆柱的侧面积我们还没有学习,但是你可以借助你已有的知识,尝试迁移,举一反三,发挥你的智慧,估测出面积吗?

环节三:为树木设计一个“家”

      学校包干区内的树木都有一个方形花坛,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保护了树木不被大家随意破坏,又美化了校园。那么这个花坛只能设计成方形吗?请你们结合学校的整体环境,重新设计。你打算设计成什么形状呢?大概多大呢?你设计的形状大小会影响包干区的打扫区域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设计吧!

阶段性成果

      成员们积极参与了学生开展的给树木穿“新衣”活动,了解相关知识,并探究了里面“面积”的问题,既是对多边形面积的深化,又让学生在转化中学会迁移。对于花坛,学生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创意。


任务五 发布:趣说面积

1

学习目标

      1. 制作成果展示ppt、视频等,学会合作交流、有效表达。

      2. 学会反思,提取活动经验。

2

核心问题

      如何开好探究成果发布会?

3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

环节一:发布会前准备

      提前布置成员准备好发布会内容,清晰、有序地展示成果。

环节二:正式开展发布会

       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与,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成果展示,介绍项目开展以来的一系列成果,并根据自己的成果,说明各班包干区的分配是否合理,以及提出自己的想法。

环节三:发布会后

      发布会结束后,邀请老师、成员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表6),并根据大家的评价进行总结、反思。

阶段性成果

      成员们以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并表示包干区分配的是否合理涉及到多个因素,探究的还不够全面,将在后续的探究中不断调整。

\ | /

四、项目反思

       1.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构想看得见?

       成员在完成项目化的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成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将有关联的问题或相互隶属的问题表现出来,让整个思路更加清晰,成员们能够有目的地去实行。但是在后续的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借助思维导图,成员的整个过程是被动的一步步推动的,缺乏系统而清晰的结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有创新、有价值、有延展的实施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

        2.如何让所有的学生有效参与?

       整个项目以成员为主体,由成员主导,能力强的成员的参与度很高,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探索的奇趣、成果的妙趣,但是有一部分能力较弱,不想参与的成员,整个项目活动的体验感就比较差,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升。而且实施过程中发现,老师还是在精挑细选或半扶半放,没有“全放”给成员。那么如何在需要教师引导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让成员自主选择,主动参与,让每一个成员都愿意参与并且发挥自己的价值,还是需要进一步去思考的。

        3.如何将项目式学习辐射推广?

      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施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第三学段可以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我们第三学段有许多值得项目式开展的主题,比如“营养午餐”、“校园平面图”等,那么如何合理设计项目活动,不仅结合学科知识,还能涉及传统文化、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保证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能力,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与探索。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734528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