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干货 | 读书也要讲方法!大文豪们的念书小妙招,参考一下
本文经博学少年所授权转载(id:bxsn_bxsn)
书
“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其实,除这些身份之外,苏轼还是个“读书家”。他自幼聪明过人,7岁知书,10岁便以《鼠赋》一文惊艳众人,被人称为神童。
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即使是苏轼也会感到搅扰,如何才能有效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呢?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他总结出了一个“八面受敌”念书法: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故愿学者,屡屡作一意求之。”
也就是说,书海无穷,读书时,人往往会觉得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如同“八面受敌”。而你要做的是屡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集中深入,力求解决一个问题,攻破一“敌”。
在读《汉书》时,苏轼就用了这一招。他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多个方面,每读一遍,便专门研究一个题目,读了几遍后,他就对《汉书》了解得十分透彻了。这一方法,被清末学者李慈铭称为“读书之良法”。
“三上”背书法
论起读书来,苏轼的“伯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有自己的方法。在欧阳修看来,要想会读书,就得日积月累。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来读书。
一方面,他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共45余万字,然后规定自己每天需熟读300字,背诵150字;另一方面,他提出了“三上”念书法。“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所座上。每当他出行骑在马背上、上床睡觉前、上厕所时,他就会拿出书来背。
就这样,七年年多下来,他将十部书全部背熟了。每天定额背书,细水长流,对于欧阳修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花样百出读书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豪都会选择“苦读”,顾炎武就是“花样”趣味读书的代表人物。他总结出了一套“三读”念书法:复读、抄读、游读。
“复读”,就是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季节所读的书。为了让复读不那么枯燥,顾炎武还化“读书”为“听书”。每次复读前,他都会请几个声音洪亮的朋友前来。读书时,请其中一人大声诵读,其余人静听默记,如果有人对内容有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再继续。
“抄读”,顾名思义,就是动手抄录,是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读书方法。
此外,“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在游学之路上,验证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正是顾炎武的“游读”之法。
七焚七录读书法
在读书这条路上,与花样读书的顾炎武不同,明代学者张溥是个典型的“苦读派”。他觉得要想会读书,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这就是他的读书心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溥采用了“七焚七录”的方法。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张溥都要将它工工整整地抄在纸上,抄写的同时,在心中默读文章;第二步,抄完后,将文章大声朗读一遍,加深印象;第三步,将文章投入火炉烧掉,准备再次抄写文章。这三步,反复进行七次。在读熟的基础上,张溥再去理解文章的内容,就更加容易了。
后来,张溥苦读成名,成了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了纪念自己的读书生涯,他将自身的书斋取名为“七焚斋”,也称“七录斋”。
-完-
博学少年(id:bxsn_bxsn)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少儿期刊,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733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