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成为深圳最好初中之一,深中龙初怎么办?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姚亮校长正在给学生讲数学题
42岁的深中龙初校长姚亮,发际线似乎又高了一点。
这位曾经的深中奥数金牌教练,疾步走在校园里——一会监督文化墙的建设进度,一会走进教室里听课,一会又出现在某个教师研讨群里。
管理一所学校,自然比解一道数学题难得多。何况这是深中龙初,龙岗区人民政府托付深圳中学管理的学校!在区校合作的第一个六年,她迅速崛起为区内名校。
两年前,也就是首期合作即将到期之时,忧心忡忡的家长们纷纷发帖,号令政府“将深中留住”,维持原有的品牌和合作模式。
▲龙岗区副区长黄惠波(右一)与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左一)独特签署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深圳中学《委托管理协议书》
去年7月,尘埃落定,深中与龙岗区人民政府再次签约,这无异于一颗“定心丸”,在迅速消除家长顾虑的同时,也带来更高的期待。签约仪式上,深中校长朱华伟教授也对学校倒退提出新要求: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深中龙初办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深圳市最好初中之一,将其打造为能够满足龙岗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标杆性学校。
而姚亮就是在这关键节点获任命为深中龙初第二任校长的。打造高品质发展的深中龙初2.0版本,任重而道远,他和同事们必须跟时间赛跑。
12月4日,大雪节气前三天,龙岗区的清晨寒风凛冽。但走进深中龙初校园,一股青春热力扑面而来。音乐声响起、口哨声阵阵,十三四岁的少年环绕校园活跃地奔跑着——恰好是全校的晨跑时间。
教学楼一楼大堂,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荣誉墙、校训墙、初心长廊、致远长廊、知行广场、圆柱上的先生作品展示……一系列校园文化元素正在升级中。迎面的led大屏幕,则循环播放着深圳中学最新的宣传片。
衡量一个名校品牌对一所新学校的引领与推动,知名度、教育资源、办学经验、名师团队,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许并非核心,影响更为深远的,还是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浸染。
正如朱华伟校长所作的譬喻:“泡菜的味道决定于泡汤,泡菜水好,无论是白菜、萝卜、黄瓜,泡出的味道都好,否则,结果相反。”
在距离深中本部20多公里的龙岗区爱心路130号,“深圳中学”绝不仅仅是挂在校门口或印在宣传册里的校名的一部分,而是整座学校的文化与精神内核。
▷▷▷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脉相承的深中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校训“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以及办学使命:传承深中教育文化,铸造卓越初中品牌;
▷▷▷
在这里,“一人读深中,全家深中人”的“通关密码”,被改写成“一入深中龙初门,百口深中龙初人”;
▷▷▷
在这里,学长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蓬勃发展,催生深中体系学校特有的自由与活力。
“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深中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在深中体系工作了十六七年的“老深中人”,姚亮深谙“深圳中学”四个字的份量与价值。
至于何为“卓越初中”?姚亮认为至少包含三个维度:有高度、有温度、有生机。
走进深中龙初校园,人们很容易被一块大石头上的八个赤色大字所吸引: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这是名校文化传承的见证,是深中龙初的立校基石,也是其数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所在。
在姚亮看来,充分发展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与教育资源。
没有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没有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是优质的教育,越具有选择性,越能知足个体所需,这也是教育为“农业”而非“工业”的核心所在。
姚亮举了一个例子:
在校长面对面午餐会上,一位男同学希望学校成立男子足球队。“为什么学校有女足却没有男足呢?”学生的这一问题引发他的反思。很快,男子足球队在学校支持下成立,并且第一次参加龙岗区比赛就斩获第七名。
深中龙初要打造卓越初中,学生的卓越发展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与黉舍的办学高度息息相关。
近年来,深中龙初的中考成绩一直处于龙岗区前列,在科创、体育、艺术等领域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中脱颖而出。如何进一步将有禀赋的学生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是学校当下重点考虑的课题。
可持续发展,同样是姚亮所看重的。初中三年是人生关键期,但不是全部,中考更不是终点。
“我们不能只想着中考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终生发展。”不久前,在和初三学生“面对面”的时候,姚亮就反复给他们“安利”最好的解压办法:运动。“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绝不是因为体育是中考科目,而是它对人的终生发展影响很大!”
纲举而目张。学校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然明朗,接下来就是扎扎实实地推进了。
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作为育人载体的课程建设,成为姚亮关注的重点。在他看来,不管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还是卓越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个性化的课程和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的立交桥。”
深中龙初教学处主任陈友琴介绍,目前学校的课程有三大类:国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荣誉课程。
作为必修课的国家基础课程必须开足开齐,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对于“吃不饱”的学生,在学生差异较大的学科开设按需选学的分层学习,比如语数英的“达人班”。
拓展课程是基础课程的补充,其设计充分体现“自主选择,适性扬才”的原则,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必修)、兴趣社团(自主选修)和综合活动(活动)等。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荣誉课程,则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卓越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目前深中龙初开设的荣誉课程主要有五大类:数学思维与方法类、物理提升类、语言提升类、科技创新类和艺体类。
高端学术课程的开设,深中龙初有天然优势。校长姚亮本人是奥数高级教练员,曾任深中竞赛指导中心主任,六年前指导学生周韫坤夺得第5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校长姚亮与学生周韫坤赛后合影
深中奥数教练来校上课
目前,除了姚亮每周给学生上课外,深中奥赛教练周启勇、胡基伟、杜瑞楠、曾炜杰也来校开课,让师生共享深中优质教育资源。
开设一年多,荣誉课程初显成效。今年就有多位深中龙初毕业生考上深中,并进入竞争激烈的竞赛体系。
即便是普遍被人忽视的“小三门”——音乐、体育、美术,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极大拓展。
教学处副主任周道斌道出了前后变化:以前,美术、音乐、体育都是按照行政班上的“大课”,课程内容浅而宽泛,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也没有成就感。
模块化教学
现在的模块化教学,把艺术课、体育课进一步细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合唱、舞蹈、漫画、素描、排球、足球等课程,学生按需选课,老师按需开课,而且把小班课和社团课衔接起来,从理论到实操,突破了“蜻蜓点水”的尴尬,真正让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相匹配,并最终成为成就学生终身幸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爱好与特长。
音乐教师谭瑟琴负责教初一和初三的音乐课,每次她上课时,同学们分别来自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开学时,每位学生有三次选课机会。”
美术老师黄燕则指出,分模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充分的学习效果,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前不久,学校舞蹈教师张晗指导的学生舞蹈团原创作品《青春绽放》,一举拿下龙岗区中小学生舞蹈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八(10)班学生代表学校参赛,斩获“龙岗区公办中小学生班级合唱比赛”初中组一等奖……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分模块教学功不可没。
谈及教师发展时,人们常常会提到一种现象:职业倦怠。一所学校的发展,同样容易陷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危险境地。
对创办数年、十来年的“次新学校”来说,如何在早期创校的激情渐退,各项工作趋于稳定之时实现“二次创业”,进入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要打破学校发展的“七年之痒”,关键还在于保持队伍“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而这,正是深中龙初极力打造的氛围与文化。
▲温馨的教工之家
学校科研处负责人郭占峰介绍,建校之初,来自深中和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创校主力。近几年,越来越多重点院校毕业生被吸引过来,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对于青年教师培养,深中龙初已形成青蓝工程、班主任沙龙、初三联考、深中共同体“同课异构”等成熟模式。
今年还特别新增了一项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大赛,要求全校35岁以下教师全部参赛,从教学设计到现场说课再到命题比赛,比赛规则、评比标准与区市级比赛“看齐”,从校级比赛中胜出的老师将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比赛。这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是一场严格且有意义的磨炼。
“协作,是深中龙初教师的‘团魂’。只要有一个老师去参赛,整个备课组倾囊相助,反复打磨,力求以最足的底气参赛。”郭占峰自豪地说。
罗砚馨是初二物理老师,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深中龙初,4年的教学经历对她来说是一段难忘且深刻的成长。“在这里,只要肯学就一定成长得快。”
不断听课、看课,是她向师傅们汲取养料的重要渠道,而公开课、汇报课则是查检自己不足、迅速提升能力的“训练场”。“虽然上公开课很紧张,但师傅们提出的建议非常有用!”
入职第二年,罗砚馨便被学校鼓动着外出比赛,并一举获得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现场展示活动金质奖章,又拿下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技辅导员项目获三等奖。
▲黄凯霖老师
来校5年的黄凯霖,则在另一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学校名班主任的传帮带、每月一期的班主任会议,以及4年的班级管理经历,使她习得一份年轻教师普遍欠缺的成熟与干练。
“我是一个严慈并重的班主任,和学生亲近的同时也要适当保持距离。”黄凯霖最喜欢学校的教学特色“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零食,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合作能力。
“深中龙初温暖包容如明月光辉,理综科组团结奋进如明珠璀璨,而我很荣幸在这样的大家庭里能够发出属于自己的萤火之光。”这是同为教坛新秀的李锦的“深情表白”。在不久前的龙岗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她和其他数位老师,一举为学校拿回7个一等奖。
类似的“争金夺银”在深中龙初并不少见:
-
,陈友琴荣获广东省中学化学核心素养优秀教学案例现场展示评选一等奖;
-
,罗砚馨获得物理实验课国家级金奖、第33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园丁成就奖;
-
,郭美华荣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另一个更让人欣喜的现象是,与深中一脉相承的教育资源和成长平台,在和学校快速发展的优势叠加后,为学校吸引人才、成就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吴婷立老师
据介绍,近两年入职的新教师都毕业于海内外名校或重点师范院校。其中的吴婷立老师,中学就读于深圳中学,本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学成归来,她回到深中大家庭。
秋收时节,在大鹏半岛一片金色的稻浪中,隐隐约约能看到一群身穿校服的“农民”。只见他们弯着腰,虽然天气炎热满头大汗,仍不忘挥舞手中的镰刀,一抓、一割、一放,动作逐渐娴熟起来。
劳动实践
这是深中龙初七年级入学教育实践项目之一。11月20日下午,全体师生“凯旋归来”,为期5天的新生综合实践也画上圆满句号。
但这仅仅是开端。深中龙初的三年,将是他们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黄金三年,也是从适应中学生活到个性化发展再到卓越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里,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相应的阶梯。三月文明礼仪、四月安全教育、五月环保教育、六月法制教育、九月感恩教育、十月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劳动教育、十二月挫折教育……每月一个德育主题,促进了学生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的改变。
虽然小孩入学才3个多月时间,但初一(4)班费佳铭的妈妈李女士,对儿子的成长看在眼里。“学校老师很阳光、很正能量。”
“如果再让我选择,还是会把儿子送到深中龙初来!”初一(7)班家长张先生当时本来有机会送儿子去另一所名校就读,但一番对比权衡,他决心让孩子就近入读。“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在他儿子所在的7班,数学老师是特级教师,语文老师年轻有活力,英语老师则是创校元老级的资深教师。
有一次,张先生和家长聊天得知,有个班级的家委会就有20人,还有的班级家委开通了公众号,光编辑就有好几位。“一入深中龙初门,一家深中龙初人”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已成为深中龙初发展的另一关键助力。
家校合力之下,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得到极大提升。“校长面对面”午餐会,成为学生与校长交心的直接渠道,富有创新和主人翁意识的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只要于学生、学校有利,都会得到积极回应和落实。
一路奋进一路歌。7年多来,来自各个方面的助力,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磅礴汪洋,成就深中龙初的高度、温度与活力:
-
首届毕业生中考即实现“开门红”,各科均分及A+、A比率均居龙岗乃至深圳前茅。其中,语文、数学、英语A以上比率均超过百分之五十,数学学科A以上比率更是达到57.08%之高,稳居龙岗区第一;
-
,学校入选中国初中学校百强榜(全国第55名);
-
届中考,成绩闪亮,430分以上人数龙岗区第一,均分龙岗区第一。考上深中人数达到31人,“四大”“八大”录取率分别为11.66%和21.91%;
-
学校创办以来,连续多年获得龙岗区中考教学质量卓越奖,一大批师生荣获国家、省、市、区表彰……
-
12月8日上午,深中龙初与新西兰凯韬初级中学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了友好合作学校签订仪式。与国外名校开设双师外教云课堂,是深中龙初打造高质量教学的又一创新。
但未来的挑战同样严峻。作为深圳教育大区,当前龙岗区内品牌学校、名校长不多,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升,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亟需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向教育强区跨越。
深圳层面,12月初召开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吹响新一轮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攻坚战的冲锋号角。超常规的教育扩容中,如何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如何确保“办一所、优一所”?
这是深圳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像深中、深中龙初这样的名校的价值与担当所在。
打造龙岗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引领龙岗区乃至深圳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声、发力,这是新时期深中龙初的机遇与挑战!
策划、撰稿、编辑:名师说内容团队
名师说投稿邮箱:
igniteedu@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推荐阅读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731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