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会愈优异?| 荐读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会愈优秀?| 荐读

民小编说


罗森塔尔现象:期望越高,表现越好。但很多老师都在做着一件自相矛盾的事,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班里没有“差生”,另一方面却会把更多的冀望给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优秀的孩子会愈优秀?我们一起来看这位老师的反思。


中小学教师在日常交流中都会提到一种教育现象: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难以向优秀的层次靠拢。在很多老师的心中,优秀先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自律、习惯好、做事和学习都认真、善于合作……似乎一切好的品质都能够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优秀学生之所以优秀肯定与他们自身品质有关系,但不可否认,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造就了优秀学生,并且还造就了一种优者愈优的景象,大家都习惯这种状况,并认为它是自然的,因为我们都相信,人的素质和能力先天就是不均衡的。


一个班级总会涌现出优秀的学生,但“各领风骚”一段时间或者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优秀者,这或许才更自然,就像我们社会一样,一个人不大概总是优秀,也不可能样样都优秀,“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的现象很可能是我们有意无意造就出来的。

前一段时间,区里组织了一次诗词大赛,学校要求我们班选两个学生参赛。刚接手这个班,对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从班里挑选了两位在诗词方面还比较擅长的学生,当我把参加诗词比赛的人选告知全班学生的时候,有学生对我挑选的人产生了质疑,几名学生问道,为什么不让c学生参加?c就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先生的质问出乎我的意料,为什么学生不自我推荐,反而对我不让c学生参加比赛产生不满呢?与几位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在他们心中c学生是班级的学霸,上次代表学校去参加现场作文大赛取得了好成绩,这次也理应让c学生去。他们之前的老师,凡是有比赛都会让班级中的学霸去参加,这样能确保班级或学校取得好的成绩。


与学生闲聊的过程中,我得知c学生真的很忙。他既是班上的班干部,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学校少先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要参与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每天下午放学后,要参加学校武术队的训练,因为要代表学校武术队去参加比赛。武术队训练结束后,继续参加学校机器人社团的培训,因为也要参加相关比赛。原本美术老师还想让他每天放学后去参加美术特长训练,结果发觉他早就被其他老师抢走了。存在这种情况的学生当然不只是c学生一人,班级中其他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优秀学生普遍都很忙。而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除了极少数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外,比如个别天生爆发力极强的短跑苗子,其他学生基本上与各项比赛无缘。而每个班级中,能够得到所有老师认可的优秀学生很少,往往就那么几个,甚至到不了两位数。


这或许就是“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背后的原因——优秀学生的各种机会太多了,从我的这个班级就能看出,这些机会不给到他们头上,连其他学生都不答应!“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似乎成了一种文化,深入人心。


这就如同罗森塔尔效应一样,人们在对某些孩子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的表现真的就会比其他孩子更好。只要寄予一次期望,就能对一般的孩子产生神奇的作用,而我们无数次地把期望寄予这些基本素质稍好的学生:如前所述,代表班级、学校出征各种竞赛;日常课堂上的发言、最后总结的机会总会留给这些思维有深度、发言有质量的优秀孩子;各科老师也会拿他们作为学生的榜样,号召学生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容易产生集群效应,优秀学生更喜欢与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优秀学生与能力一般学生之间似乎存在一道无形的墙;优秀学生之间又在发生着罗森塔尔效应:他们会用互相信任、欣赏的目光和语言提升着对对方的期许值……


或许,“优者愈优”“优者恒优”“优者样样优”背后的答案并不难发现,但我们依然还会不断有意无意地听之任之,甚至不断“发扬光大”,这倒是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


这是因为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太需要一些出类拔萃的精英学生了,各种竞赛让他们出征会令我们放心,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几个好的榜样来引导班级向他们看齐,树立好的班风,引领班级永远积极向上。就像电影中永远需要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孩子总会追一些各方面都很光鲜亮丽的明星一样,一些看似完美的人更会激起学生的崇敬之情,如果这样完美的人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老师都非常懂这个道理,树立好榜样是他们来到一个新班级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们首先会发现这样的好苗子,而这个树立的过程就是对这些苗子不断寄予期望的过程:所有的机会都尽量给好苗子。


但“优者恒优”也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在一个社会中,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出现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在班级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缩小一下这种差距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塑造更多局部性的榜样来代替这种全面型、偶像型、永久型的榜样呢?其实,很多时候,那些被奉为榜样的个别几个长久优秀的孩子,他们自身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或许真的有个别能力超强的孩子能够适应这种高强度、持久性的期许,但多数孩子都是基本能力刚刚高出一般水平一点的孩子,却被老师架了起来,“一次都不能失误”!他们必须用这种态度回报老师的期许,压力可想而知。而这种有意无意的分层,对更多能力一般的孩子却充满了不公平,在一些老师的“造星”计划中,一般孩子得到期望的机会是被有意无意削减了的。


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在做着一件自相矛盾的事,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班里没有“差生”,一般的学生也能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却不舍得给他们更多正向的期望和机会,不舍得把有限的罗森塔尔效应施加在他们身上。反观很多优秀教师,他们大都拥有跳出这个自相矛盾的“怪圈”的勇气和毅力,虽然教育的难度更大、挑战更多,但他们往往在这个跳出怪圈的过程中,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松山湖第二小学)

文章作者|郭青松

微信编辑|张璐瑶

责任编辑|程 路


推荐阅读


感谢你们,让我遭遇焦头烂额的问题|我爱写随笔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爱折腾的娃儿,成绩真不一定会差!| 荐读

超九成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世界睡眠日,帮帮特“困”生 | 围观

曹勇军:我们不缺“讲中高考作文”的余华,缺的是常态化写作讲授的努力 | 观点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透露了这些重要信息!|解读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433172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