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上幼小衔接班?正解在这里

上不上幼小衔接班?答案在这里


 点击上方“YOYO的心灵花园”关注公众号

新学期开始了,又到了要给孩子掏腰包的时候。昨天,表妹找我征询 “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


上一周她纠结的还是几个月后,到底要给儿子读私立还是公立小学?这一周就酿成了下周一到底要不要去上幼小衔接班?


表妹的儿子快满6岁,现在就读于一个公立幼儿园。用表妹的话来讲,除了玩儿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


表妹的纠结是有原因的,身边的一些学霸孩子已经学了好多东西,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开始;孩子爸爸在外地职业,她自己工作又很忙,没有时间也没有方法教孩子,真担心孩子会输在了起跑线上。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前提。


面对孩子这样重要的转折点,很难有家长不焦虑,惟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


“幼小衔接班,到底上还是不上?”和我表妹有着一样疑问的家长还真不少。

姑且先放下焦虑,用我昨天文章中提到的“因为…所以…”思维模型理性思考一番,找一找问题的源头。家长们之所以焦虑,大概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对孩子的期望


我问过表妹:“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


她说:“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学校找到快乐和自信。”


我又问:“如果只选一个你最看重的,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子?”


她答:“那当然是进好大学,好专业,能找到好工作。”


然后,她又补充道“这样看来,我最重视的是学习成绩。”


她的观点也许并不能代表所有家长,但却非常实在。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在高考选拔制度仍然存在的今天,中国家长很难不在乎分数。


2.对未知的恐惧


国际竞争、教育改革、机器人代替真人、疫情未了……世界瞬息万变,不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人才?


想不了那么远,就看看眼前。依然有很多未知:

  • 孩子能适应新的学校吗?

  • 孩子能跟上进修的节奏吗?

  • 孩子会喜欢上课的老师吗?

  • 孩子在学校能交到同伙吗?

……


从踏入小学一年级,孩子就要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的、规范的学习生涯。在这段生涯里,孩子们将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


他们的人生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切都是未知。


3.对竞争的担忧


如果所有的孩子都不上幼小衔接班,那上与不上也就不再是个问题。


可是,当孩子一无所知地进到一年级,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上过衔接班的,落后的感觉会不会损害孩子的自信?想想孩子那无助的小眼神,妈妈们就忍不住心疼了。

心理学中的“剧场效应”早就告诉我们,当前排的人已经站起来看剧,后排的人就不得不跟着站起来。


如果我们选择少有人走的路,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如果我们随大流,面对的又将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艰难。这两个,你会怎么选?

孩子不同、家长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环境也不同。


衔接班上与不上?这个答案显然不是唯一的,可是解题思路却是相似的。


所有问题之所以有解,都是跳出问题本身,思考它的底层逻辑。


家长朋友们在做决定前,不妨先参考一下以下三个步骤。


1.区分期待,确定目标


在确定你的教育目标之前,先问问自己对孩子的期待是真的针对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又或者是从众心理。


比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学足球,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小时候未完成的夙愿。有的家长让孩子学奥数,是因为大家都在学。


真正属于孩子的目标,是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找到适合他的发展方向。这需要家长更多的观察、尝试和调整。


2.以确定应对不确定


在我的《 2023,如何在不确定中找确定?》这篇文章中,曾提到过应对不确定的三个确定。这是父母们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用来缓解焦虑的武器。


  • 确定的人:家里可以提前商量好做每件事相关的人。

比如孩子上学谁接送、孩子作业谁辅导、学校家长会谁参加、与老师沟通谁负责等等。


原则上建议家里更有意愿且更有时间的人负责管理孩子的学习。


如果有意愿的人又没有时间,那就提前做好分工,大家协作完成,顺序为:

父母>高质量的托管>白叟>普通托管。


  • 确定的事:父母先带娃儿做好学前准备事项

有一些事,是不管上哪所学校,你和孩子都会面临的,先把这些事纳入计划表,做起来:


  • 收拾书包

  • 采购学习用品

  • 端正坐姿

  • 学会握笔

  • 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这些也是孩子入学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别轻视这些习惯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节奏。


还有一些有仪式感的工作需要去做:


  • 在外开始称呼孩子的学名(全名)

  • 拍一张严肃的入学照片

  • 写一封信恭喜孩子成为小学生

  • 带孩子参与报名的每一个环节


  • 确定的时间:稳定的作息会帮孩子建立秩序感

  • 每晚9点上床,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

  • 确保准时接送孩子:根据接送孩子的道路、交通方式规划好出门时间

  • 每天30分钟亲子共读,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 每天10分钟和孩子沟通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 入学起一个月内全心全意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

最后一个尤为重要。做好入学的第一个月陪伴,抵以后的一学期,甚至一学年。


3.稳定内核


这个内核,有点像我们练瑜伽时,老师强调的稳定核心。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内核稳定,更能经得住考验。


  • 尊重孩子的个性

观察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的孩子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孩子擅长听觉学习;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有的孩子对文字敏感;有的孩子喜欢竞争,有的孩子需要鼓励……

不要一味地向别人索取方法,适合他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你家孩子。方法不对,很可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 凡事多问问孩子的意见

北京史家小学校长卓立在他的著作《欢迎来到一年级》里举了一个学生的例子。这个孩子有围棋天赋,父母希望他把更多时间花在围棋练习上。


所以,当孩子提出要和朋友一起去学英语时,父母一口拒绝,认为他只是想和同学玩儿。后来听了老师的建议,问了孩子真实的想法,并带孩子去试听后才发现孩子是真的喜欢。


图片来源:网络


真正民主的家庭,才能挖掘出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由内而外地喜欢上学习。


幼小衔接班是把双刃剑,选好了会助力孩子的小学生活;选不好,反而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无论机构与老师多么专业,都无法替代家长。比上不上幼小衔接班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吗?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43312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