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准备,幼小衔接不焦虑|“寻觅榜样园长”系列研讨会②

科学准备,幼小衔接不焦虑|“寻找榜样园长”系列研讨会②
,《教育家》杂志社启动“寻找榜样园长”公益活动,围绕“颂建党百年,燃育人薪火”主题开展系列研讨论坛。扎根一线实践,传播园长智慧,共同助推幼有所育。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有些家长将孩子送进了培训班提早学习小学知识。如何帮助孩子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方面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够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家长普遍感到困惑和焦虑。

幼小衔接并非一蹴而就,家长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对待?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是否有必要?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独立性,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学前阶段应重点关注和培养哪些进修习惯,以便更快适应小学学习?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安排方面有较大差别,怎样提前帮助孩子调整和适应?如何引导孩子憧憬小学生活并做好内心准备?

本期系列研讨会就“科学准备,幼小衔接不焦虑”话题,园长们分享了自身的看法,展示了各自园所幼小衔接工作的有益经验。


幼小衔接,当下还是未来?


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江湾幼儿园 陈海霞



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在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孩子。教育不是为了让咱们臣服于一个既定的社会标准,而是为了让我们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短跑,就会尽一切可能冲向终点,不筹划未来。所谓“科学的入学准备”是指我们不仅要关注当下,也应该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好筹备。对于家长来说,如果能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把人生看作一场马拉松,他们对于成功的理解与定义会宽泛很多,对于幼小衔接的焦虑也会减少。

幼小衔接,衔的是幼儿向小学的过渡,而不仅是大班升入小学。在整个幼年阶段,我认为坚持规律的作息、全面的营养、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习气,就能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这四方面非常重要,坚持下来能为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提供保障,亦是孩子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保障。

父母和孩子平日里良好的互动、交流,是孩子进入社会后人际交往的样板。“性格决定命运”并不是一句空话,上小学后,孩子们有了更多交游的空间和自由,孩子们与同伴的交往很大程度受父母的影响。因此,幼小衔接还需要父母以良好的行为做榜样示范。

最后才是孩子的学习,有了以上基础,在现有政策引领的大背景下,相信只要跟随小学老师教学的节拍,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再划分一部分精力引导孩子,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平稳的过渡到小学生活。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不仅要着眼孩子们当下的退学准备,更应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


给予时间和空间,许可孩子慢慢来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从属幼儿园 崔旭霞



教育领域有一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认清幼儿在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明晰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各方面飞速发展的阶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遵循幼儿认知和学习的特点,理性地面对幼儿各阶段的已有经验和水平。明确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有书写的意愿,能够表征一些文字或图形符号,但不一定要会写字;明白此阶段的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探究新奇的事物,能够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一定要上补习班;明晰此阶段的幼儿能够欣赏美和表达美,愿意感受艺术,不一定要掌握一门才艺。我们要珍惜幼儿的自然童真,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慢慢来。


把握幼小衔接的关键点


浙江省金华市蒲公英金华艺术幼稚园 黄如珍



作为幼教工作者,每年都会面临“幼小衔接”话题,我们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和家长沟通探讨。

首先,让家长明确孩子到了小学会遇见哪些不一样,包括学习环境、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角色期待。

其次,让家长了解孩子未来的学习究竟和什么有关,比如智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理素质。

再次,让家长意识到自身存在哪些不合适的表现。例如,不信任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太小,焦虑不安,过分担心;放任孩子,孩子一进入小学就不管不问,认为上学了就是学校教师的事;包庇或纵容孩子,不敢或不愿正视孩子的问题,千方百计为自己或孩子找理由。

孩子进入小学,会面临六个方面的断层:关系人的断层,教师从妈妈一样的角色到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的断层,从游戏为主到认知、记忆、书面表达、考试等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的断层,从个人所有要求都被尊重到必须融入集体、遵守规则、克服自我;社会结构的断层,离开了原来的伙伴,需要结交新朋友,自尊心迅速发展,开始在乎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期望水平的断层,从是否快乐到学业是否跟得上;学习环境的断层,从以自由、活泼、自发为主的环境到主要以学科学习、作业、考试、教师支配为主的环境。

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一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学习、对新事物有好奇心,有兴趣、喜欢探究及问问题;二是培养孩子合群,学会和其他孩子相处,能很快融入到班级群体中;三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共同了解以上规律和特点,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规范”奠基,助力儿童顺利入学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冷云



儿童的入学准备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和社会准备。为降低大班家长的入学焦虑,山东威海市教育局自就启动了入学准备研究项目,申报成立省级课题“基于幼儿发展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以幼儿园和小学联袂建设幼小衔接科研共同体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通过深入调查、科学研究、重点落实,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个层面,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适应能力提升策略,助力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我从身心准备的角度、以社会准备的端正培养为例,介绍一下我园的做法。

首先,开展问卷调查,理清研究目标。根据家长、幼儿园、小学教师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关规则意识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概念局限,大家对规则的定义局限于安全规则、生活规则,对规则在“规律”层面的认识比较单薄,导致幼儿判断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语序不同,幼儿园的社会性指导用语多使用单一口令,而小学教师的日常指导用语多为综合性口令,语序不同、内涵不一致、缺少过渡,导致幼儿入学后理解能力差;角色增加,幼儿园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幼儿活动几乎都和班级三位教师在一起,但小学为分科教学,一个级部有n个学科、n位教师、甚至n个场所,从“1”到“n”的转变需要对幼儿有相应的指导,降低他们入学后适应的压力。

其次,园校携手,共研提升策略。幼儿园可以通过教师入小学半日观摩、与小学教师沟通、与入学家长沟通等方式,从培养幼儿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入手,重点放在规则意识的强化和遵守规则的能力提升上,统一教育语境,提高幼儿理解力。小学可以通过一年级教师走进幼儿园参观,观摩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一日流程等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方式,结合《小学退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学校教育纲要,设计主题活动,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重点放在独立思考能力和完成任务能力上,通过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执行力,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参观小学、听专家讲座、读书会等方式,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放下焦虑,做好孩子入学后的生活安排和指导策略,帮助孩子实现身心、生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规避误区帮娃儿做好入学准备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碧园幼儿园 李静



幼小衔接是幼儿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他们首先会面临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宽松活泼、小学严谨规范;其次学习内容不同,幼儿园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主要培养学习兴趣,小学以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重,需要完成作业;再次教师状态不同,幼儿园教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小学教师更侧重于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品德教育;最后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幼儿园鼓励孩子在教师视线范围内自由发展,而小学要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自主交往,具有独立性。

幼小衔接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零起点”教学不等于“零准备”入学。一说“去小学化”就什么也不学,一说“零起点”,就什么也不管。家长和教师要正确理解“零起点”教学新规,不能机械地认为“零起点”教学就等于“零准备”入学。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有必要让孩子适当储备知识。例如,身体适应——20米跑、跳绳、拍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前阅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词汇积累;前书写——坐姿、写姿、握笔、精心、控笔训练;数学能力——数概念、空间方位、几何、时间规划等。

二是新时代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大于倾听能力。新时代教育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展示自己。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的表达能力都不差,但倾听能力薄弱,专注力不足,这样到小学容易跟不上。

三是不重视心理建设。幼儿园小班、中班时,家长、教师都没有幼小衔接意识,认为幼儿还小。到升入大班、准备入小学前,教师才着手幼小衔接工作。此时,家长的焦虑、恐慌造成了两极分化,有的一概不学,有的加班加点补。

四是无规则的自由。幼儿园课程多样化,主题、区域、项目等没有统一化,教师没有经历长时间的深入沉淀,掌握不到课程的精髓。幼儿只建立了表面化的自选、自主、自由,没有规则的自由不利于幼儿适应日后的学习生活。



幼小协同,双向衔接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合欣幼儿园 李海霞


幼小衔接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家长焦虑、幼儿园教师困惑。如何科学幼小衔接?幼儿园、小学、家长应该怎样做?我觉得,只要幼儿园教师积极鼓励、小学教师笑脸相迎、家长真心陪伴,就能帮孩子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科学准备做到不焦虑,首先要求幼小协同,家园、家校配合。关键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要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幼儿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成为小学学习主动准备者。

对幼儿园来说,与小学衔接是基本工作,这项工作融在三年的教育过程中,融在日常工作里。幼儿学习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这是最重要的入学准备。

此外,心理准备、习惯和能力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入学准备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而是让幼儿充实感性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调整情绪情感,为小学学习打基础。

对小学来说,与幼儿园衔接是本职工作。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主要通过符号学习获得新知,但低年级学生需要很多的实际操作和感性经验支撑。幼小衔接需要小学积极参与和配合,要提前介入,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决落实免试入学,实行零起点教育,根据新生特点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注重小学教育的生活性、游戏性和情境性,帮助新生偷快、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对家长来说,要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学习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切实理解和践行科学育儿的理念,不要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鼓动者和胁迫者;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正常的衔接教育,努力做小学零起点教育的支持者和监督者。家长要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多陪伴、多鼓励、多讨论,让孩子带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向往,愉快、积极地融入小学生活。


让幼小衔接自然发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宝兴乡中心幼儿园 刘宇航


很多家长对幼小衔接感到焦虑,对幼儿进行名目繁多的揠苗助长式教育,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变,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过渡到以系统学业知识为主的学习,需要做必要的准备。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小协同,家园、家校配合,最关键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要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所向往、有所期待,让入小学成为促进成长的动力。

我园为减少家长焦虑,在“有效衔接”工作中尝试了如下做法。

首先,幼小衔接工作融合在幼儿园三年的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游戏的形式在一日生活中进行,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感知、认真思考、敢于表达和勇于创造。

其次,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儿童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他们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园组织幼儿进入小学校园,参观小学课堂,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上一节课,一起升国旗等。

最后,要求家长全力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一是认清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做到理性施教。二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解决困难问题。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沟壑,而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学习、生活的延伸和过渡。相信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携手努力,幼小衔接的科学化、有效化水平会不断提升。


保护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二幼儿园 石锐 



“幼小衔接”不仅只是大班的任务,应贯穿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全过程。儿童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高于学习适应性问题,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应当利用“互通式教研”的方式相互了解,关注儿童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和知识储备状况,一起帮助儿童做好过渡。
面对焦虑的家长,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长讲座,让家长先进行自我分析,引导家长遵循教育生活化和儿童可持续发展的规律,避免拔苗助长。幼儿园要关注家长的教养方式,引导家长了解最好的家庭现状是“计划型+伙伴型”,生活有规律、学习有计划,知晓儿童的成长规律和需求,保持全家一致的教养原则。
从儿童视角来讲,“幼小衔接”要融入儿童的一日生活。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培养其身心和谐发展。许多儿童对上小学是充满期待的,也难免有焦虑。幼儿园应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如针对小班,重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中班、大班,重点培养阅读表达能力、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等。
在了解儿童年龄特点、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满足儿童学习愿望的前提下,我园一直关注儿童需要什么、应该给儿童什么样的回应和有效支持。让儿童爱上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乐于探究,就是在培养优秀的儿童。家长、幼儿园、学校和社会组织要共同参与,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三方携手,科学衔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实验幼儿园 王旭



幼小衔接一直备受大班家长关注,除常规的幼小衔接教育外,我们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让孩子们爱上小学。园所与小学距离近,步行约五六分钟,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活动就在家、园、校三方间精彩进行。

协同教研。每周三大教研日,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园与大班教师同教研。大班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家长们的疑虑等,与小学教师共同寻求解决策略。小学教师将一年级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使衔接教育更扎实、高效。

参观小学。带领大班幼儿走进小学,看看小学都有什么、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在哪里,观察小学的哥哥姐姐如何上课,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

引领家长。幼小衔接不只是孩子的事情,很多家长十分担心和焦虑,进而盲目报幼小衔接辅导班。园所邀请小学教师来园,给大班家长上“幼小衔接课”,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观念,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从哪方面入手、应该帮孩子养成那些习惯等,减轻家长的焦虑,使幼小衔接更轻松。


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能力衔接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实验幼儿园 王秀



幼小衔接,是儿童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缓冲期”,又是其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行之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还能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规则意识、行为习惯,增强后续学习的动力和支撑力。

幼小衔接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会使孩子终生受益。其次,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要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与同学和睦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孩子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解决好断层连接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帮孩子做好适应准备很关键。最后,家长要保持积极态度,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需要家长做到“三坚持”:坚持学前心理指导、坚持培养生活和学习习惯、坚持培养自理能力。做好“五准备:安全教育及体能准备、时间观念准备、学习习惯准备、规则意识准备、学习与生活环境准备。

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学习不适应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书写困难、理解能力差等。要不要提前学知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相比知识本身,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要培养孩子倾听能力,拥有提问、表达、阅读、书写、记忆和思考习惯,遵纪、守时、会合作和分享等。因此,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能力的衔接,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等。盲目的提前学习和训练,会极大伤害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和行为习惯的准备,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感到自信,让孩子为未来的学习感到兴奋。同时,保护和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有快乐的、有趣的早期学习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心幼儿园 魏杏芬


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先培养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当幼儿在生活中有了惊奇的发现,教师应抓住时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对他们进行鼓励、启发和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培养,兴趣也自然而生。当幼儿学会滚铁环、学会一首歌,教师的微笑和表扬都会使幼儿感到开心,进而增强学习兴趣。

环境的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如大班的科学探索区和益智区等,要将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事物结合起来,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设置问题情境,形成幼儿认知冲突,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环境的调整与改变,教师要将幼儿的兴趣从好奇引向研究,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张雯 



面对幼儿园和小学二者之间的差异,个人认为应该通过联动和合的方式,以“春雨润物”的劲头,引导幼儿憧憬小学生活并做好内心准备,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首先,通过主题课程,丰富经验。大班下学期,开设“快上小学啦”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兴趣。师幼一起布置“快上小学啦”主题墙,墙上展示小学的必备文具、幼儿即将上小学的心情表征等,通过环境熏陶,给他们“即将上小学”的心理暗示。

其次,引领实地参观,满怀憧憬。在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前,和幼儿讨论参观重点,了解幼儿的参观意愿,明确指导方向。引导幼儿实地参观、体验小学生活时,鼓励他们和小学教师及哥哥姐姐交流,解开他们心中对小学的疑惑。活动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小结,提升经验。

最后,做好家园共育,助推成长。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园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让家长们明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准时到园、独立阅读30-40分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好习惯,进一步为幼小衔接工作续力,夯实幼小衔接的成效。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2133594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