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磨蹭的真象是……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磨蹭的真相是……



01 慎用“磨蹭”来界说孩子


一项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表明,父母们认为孩子最为不良的进修习惯就是:“没有时间观念,磨蹭拖拉”。


看到这个结论,你在表示认同的同时,是否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本来大家都一样,并非只有我的孩子没时间观念啊。
发现孩子磨蹭,这就像大人发现自己有“稽迟症”一样,都让人深感沮丧。
所以,系统式家庭治疗师邹锦华老师建议大家,慎用“磨蹭”“拖延”这种负面的词语来定义孩子,不妨改用“酝酿”这类中性词来代替。
虽然这只是用词上的小小变化,但从心理学上来综合,给人的感觉会大大不同。
当你给孩子打上负面标签时,你多半会有焦虑、烦躁的情绪感受,这时,你看孩子往往会觉得很不顺眼。
然而,当你不做评判、客观陈述孩子的行为时,你的内在感受将产生变化,你的情绪更稳定,你的言行也会随之发生积极的改变。
你会告诉自己:嘿,我的娃儿正在酝酿呢。
一开始,或许这样做有点难,但你不妨试试看,因为这就是作为父母的你,需要完成的一个功课啊。
02 如何真正的“看见”孩子?
相信你常听见育儿专家们建议:父母要“看见”孩子。
“看见”二字说来简单,可如何实操呢?
就拿孩子磨蹭这件事来说,就算换了个中性词“酝酿”来定义,但当看到孩子“酝酿”了半天还是一动不动时,你情绪想必会产生波动,接着多半会发生亲子冲突:轻者不断催促孩子,重者直接打骂孩子。


所以,邹老师认为:“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磨蹭,那么你就需要“看到”你在应对这个磨蹭时,是否也一直在不由自主地重复着某种做法,进而维持了你们之间“磨蹭—无效回应—继续磨蹭—继续无效回应—继续更多的磨蹭”的循环呢?
换句话说,想要真正“看见”孩子,父母首先得“看见”自己。
你不妨挑一个孩子经常磨蹭的场合,录个音或者录段视频,然后在你情绪稳定、乐于自省的时候,把自己当个旁观者来复盘当时的言行。


这样的复盘最多做1-3次,你就能发现你和孩子经常容易卡在哪里,比如,你哪些行为是做得不错的,值得继续发扬;你哪些行为是“无效”的,下次注意改进等等。


做到这一步,你才算是“看见”了自己。


接下来,在你找到有效的方法之前,你不妨暂停下来。


只要你能停止这些无效的行为,哪怕你什么都不做,你和孩子都能感受到变化。这样,你就可以进一步看到“磨蹭”对孩子的重要性。


03 孩子为什么要“磨蹭”?
邹老师曾采访过一些孩子,发现孩子磨蹭的背后大致有如下两个原因:


(1)事实。
当学龄前孩子刚上小学、或学习压力突然变大时,往往面临较大的学习困难,他们常常这样看待自己的“磨蹭”:


“我是真的不会,但妈妈总说我是故意的,我得不到帮助还被暴击;”
“我不喜欢数学,一做就头大;”
“我不喜欢被催,越催我越着急,越着急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父母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及时给予支持和辅导,而非一味催促,否则不仅帮不上忙,还会损耗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感受。


当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发生变化、或父母的陪伴方式过于冷漠时,孩子往往这样看待自己的“磨蹭”:


“我不能做太快,太快了,我妈还拿着别的活儿等着我呢;”
“我做作业时,弟弟就不能来打扰我,我也不用陪他玩儿;”
“我做慢一点,爸爸妈妈就能多陪我一会儿;”
“我做错了,爸爸妈妈就会讨论我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吵架了。”


这时,父母不妨多多反思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比如:自己和伴侣的关系、孩子和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自己是否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自己是否控制欲太强、让孩子失去掌控感等等。



总之,我们只有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从而缓解自己的育儿焦虑,平心静气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73216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