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位教学计划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统编版六年级册第单元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认识“蒜、醋”等34个字;结合语境读准“粘、匙”等多音字;会写“万象更新、截然”等38个词语;关注汉字的结构,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认识行楷的书写特点,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阅读与鉴赏: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新诗三首》、《长歌行》等古诗;借助注释,经由过程想象画面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等法子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联合相关语句,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表达与交流:

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能说出本单元课文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及如许安排的好处;能说出不同习俗的寓意;即兴发言时能提前打腹稿,清楚发言重点及先后顺序,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梳理与探究:

能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的规律梳理本单元汉字,积累词语并能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回顾梳理本单位课文详写和略写部分及这样安排的好处;梳理与传统节日和习俗有关的古诗词。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课文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北京的春节是散文,主要讲述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腊八粥属于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情形;《古诗三首》是诗歌,描写了古人们过传统节日的习俗,这三篇课文属于“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我们知道,学生在四下第六单元已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在五上第八单元接触过“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六上第五单元学习过“体会文章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在以上语文要素基础上的延伸。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围绕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北京的春节》旨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作者的详略安排,并体会其表达效果;《腊八粥》则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清事件的主次,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藏戏》要了解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特色的。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引导学生学会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使自己的即兴发言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把表达的意思逐条说清楚,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习作的话题是“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探寻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习作要求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确定习作的重点内容。

单元梳理与探究要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的规律梳理本单元汉字,梳理本单元三篇课文详略安排情况及详写的方法;梳理与传统节日和习俗有关的古诗词。

三、教学措施(教学建议)

《北京的春节》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揣摩作者详写哪些部分,重点突出那些民俗活动特点。《腊八粥》在引导学生分清详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藏戏》则引导学生在已经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藏戏的特色及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习作《家乡的风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风俗搜集相关资料,接下来引导学生在充分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列出习作提纲。然后,再根据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文章详略,进一步明确习作思路。习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习作的交流评改,进一步完善习作内容。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需为学生创设情景,接下来引导学生明确即兴发言的要求:打腹稿、语气自然。之后安排学生抽签选话题进行即兴发言,发言之后组织全班交流评议。

四、时间安排参见进度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本文链接: https://www.yizhekk.com/021630770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